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结石、高脂血症、酗酒都会导致急性胰腺炎。
剩菜剩饭加热后很难消除亚硝酸盐,吃得过饱也可能引发胰腺炎。
人们常说吃好喝好,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为什么呢?7月6日,第十九届全国普通外科高峰论坛暨诊断与治疗新技术进展学习班在京召开,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李非教授在主持会议的间隙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使是健康人,如果吃得不合适.不在意也可能会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多种因素诱发急性胰腺炎
李非主任指出:胰腺位于上腹正中的后部,位置非常隐秘,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脏器。胰腺的右上方是肝脏和胆囊,右方是十二指肠,下方是横结肠,左侧为脾脏,前侧是胃。胰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分泌脂肪酶、蛋白酶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二是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多种原因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现在比较明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胆结石。胆结石与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占了将近55%的病人。胆结石如果在胆囊里边,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胰腺炎:但因胆汁的排泄口与胰液的排泄口为同一处,石头如果从胆囊里排到了胆管处,出现了结石的“嵌顿”,把排泄口堵住了,就可能会引发胰腺炎。
2.高脂血症。血脂过高引|发的胰腺炎占11%,排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饮食过量,主要症状是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尤其是年轻人肥胖的很多,而且暴饮暴食.因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同时血脂升高且大于5.6毫摩尔每升,这是一个“危机值",如果超过了11.3毫摩尔每升,发生胰腺炎的比例就会很高。
3.酗酒。大量饮酒诱發胰腺炎占10%,酒精可以直接损害胰腺的腺泡细胞,同时喝酒也会造成胰管开口的痉挛、水肿而导致胰液排泄不畅。长期大量喝酒不仅会伤肝、伤胃,还会引|起胰腺的坏死瘢痕,瘢痕一旦形成就难以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慢性胰腺炎。
4.不舍剩饭剩菜。很多老年人生活节俭怕浪费,不舍得倒掉剩饭剩菜,殊不知剩菜剩饭加热后很难消除亚硝酸盐,吃得过饱也可能引发胰腺炎。因此,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因为所谓的“节俭”而伤害自己的健康。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两种病
李非主任告诉人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两种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胃炎、扁桃体炎的发生不一样,不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是由本身特殊的结构和胰腺里的特殊成分造成的。胰腺里的蛋白酶.脂肪酶等我们称为胰的“酶原",在胰腺里是休眠状态,只有进到肠道和食物混合后才会被“激活”,形成有活性的酶来消化食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化"。因为胰腺也是由蛋白和脂肪组成的,如果一些特殊因素导致胰腺里的各种酶在胰腺内活化,“自己吃自己”时则会发生非常危险的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常常是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以后,数小时之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持续的腹痛,同时疼痛可放射至腰背,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时的话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虽然不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作,但是一旦“启动”就会对胰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会大大减少寿命。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一旦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晚期。慢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是:大便里有油、疼痛、极度消瘦、糖尿病。便里有油是因胰腺的功能为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如果胰腺有了炎症,分泌酶的功能就会下降,造成吃进去的脂肪没有办法吸收和分解,因此就可以在大便里看见“油花”,慢性胰腺炎还会导致糖尿病,当胰腺出现瘢痕、纤维化,胰岛细胞也会受累进而导致糖尿病。得了慢性胰腺炎很难治愈,病患一定要戒酒,药物、手术只能帮助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如果出现眼白发黄、深茶色的小便、上腹部疼痛、迅速消瘦,这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要警惕。
急性胰腺炎采用哪些检查和治疗
李非主任谈道:第一要查血尿淀粉酶以及脂肪酶,如果这些指标大于正常人的3倍以上,常常提示有胰腺炎的发生。再一个是做CT或者核磁检查进一步确诊。轻的胰腺炎病人可以通过禁食和治疗得到控制,但有20%的病人有两个危险高峰:第一是在发病的一周,常常是呼吸衰竭肾衰休克等多功能器官衰竭。这样的病人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第二大概是在发病后的两三周以后,如果有胰腺继续坏死,特别是出现了继发感染,这是第二个死亡高峰,这部分病人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在的手术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微创进行流和坏死组织的清除,使得死亡的发生率由20%-30%降到了5%左右。
患有急性胰腺炎注意事项
李非主任特别强调:一旦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最开始应该禁食,也就是说不能再进各种各样的食物,同时要限制进水,这是第一步;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吃一些清流和流食,比如说喝一些米汤、藕粉和粥;随着病情逐渐的恢复,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为了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平时我们]还要做到营养合理平衡饮食,以一些清淡的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饮酒和进食过多的高脂饮食。真正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饭吃七八分饱,让自己拥有健康生活。
剩菜剩饭加热后很难消除亚硝酸盐,吃得过饱也可能引发胰腺炎。
人们常说吃好喝好,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诱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为什么呢?7月6日,第十九届全国普通外科高峰论坛暨诊断与治疗新技术进展学习班在京召开,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李非教授在主持会议的间隙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使是健康人,如果吃得不合适.不在意也可能会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多种因素诱发急性胰腺炎
李非主任指出:胰腺位于上腹正中的后部,位置非常隐秘,周围有很多重要的脏器。胰腺的右上方是肝脏和胆囊,右方是十二指肠,下方是横结肠,左侧为脾脏,前侧是胃。胰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分泌脂肪酶、蛋白酶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二是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多种原因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现在比较明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胆结石。胆结石与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占了将近55%的病人。胆结石如果在胆囊里边,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胰腺炎:但因胆汁的排泄口与胰液的排泄口为同一处,石头如果从胆囊里排到了胆管处,出现了结石的“嵌顿”,把排泄口堵住了,就可能会引发胰腺炎。
2.高脂血症。血脂过高引|发的胰腺炎占11%,排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饮食过量,主要症状是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尤其是年轻人肥胖的很多,而且暴饮暴食.因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同时血脂升高且大于5.6毫摩尔每升,这是一个“危机值",如果超过了11.3毫摩尔每升,发生胰腺炎的比例就会很高。
3.酗酒。大量饮酒诱發胰腺炎占10%,酒精可以直接损害胰腺的腺泡细胞,同时喝酒也会造成胰管开口的痉挛、水肿而导致胰液排泄不畅。长期大量喝酒不仅会伤肝、伤胃,还会引|起胰腺的坏死瘢痕,瘢痕一旦形成就难以恢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慢性胰腺炎。
4.不舍剩饭剩菜。很多老年人生活节俭怕浪费,不舍得倒掉剩饭剩菜,殊不知剩菜剩饭加热后很难消除亚硝酸盐,吃得过饱也可能引发胰腺炎。因此,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因为所谓的“节俭”而伤害自己的健康。
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两种病
李非主任告诉人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是两种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胃炎、扁桃体炎的发生不一样,不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是由本身特殊的结构和胰腺里的特殊成分造成的。胰腺里的蛋白酶.脂肪酶等我们称为胰的“酶原",在胰腺里是休眠状态,只有进到肠道和食物混合后才会被“激活”,形成有活性的酶来消化食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化"。因为胰腺也是由蛋白和脂肪组成的,如果一些特殊因素导致胰腺里的各种酶在胰腺内活化,“自己吃自己”时则会发生非常危险的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常常是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以后,数小时之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持续的腹痛,同时疼痛可放射至腰背,这时候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时的话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虽然不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作,但是一旦“启动”就会对胰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会大大减少寿命。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一旦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晚期。慢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是:大便里有油、疼痛、极度消瘦、糖尿病。便里有油是因胰腺的功能为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如果胰腺有了炎症,分泌酶的功能就会下降,造成吃进去的脂肪没有办法吸收和分解,因此就可以在大便里看见“油花”,慢性胰腺炎还会导致糖尿病,当胰腺出现瘢痕、纤维化,胰岛细胞也会受累进而导致糖尿病。得了慢性胰腺炎很难治愈,病患一定要戒酒,药物、手术只能帮助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如果出现眼白发黄、深茶色的小便、上腹部疼痛、迅速消瘦,这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要警惕。
急性胰腺炎采用哪些检查和治疗
李非主任谈道:第一要查血尿淀粉酶以及脂肪酶,如果这些指标大于正常人的3倍以上,常常提示有胰腺炎的发生。再一个是做CT或者核磁检查进一步确诊。轻的胰腺炎病人可以通过禁食和治疗得到控制,但有20%的病人有两个危险高峰:第一是在发病的一周,常常是呼吸衰竭肾衰休克等多功能器官衰竭。这样的病人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第二大概是在发病后的两三周以后,如果有胰腺继续坏死,特别是出现了继发感染,这是第二个死亡高峰,这部分病人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现在的手术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微创进行流和坏死组织的清除,使得死亡的发生率由20%-30%降到了5%左右。
患有急性胰腺炎注意事项
李非主任特别强调:一旦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最开始应该禁食,也就是说不能再进各种各样的食物,同时要限制进水,这是第一步;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吃一些清流和流食,比如说喝一些米汤、藕粉和粥;随着病情逐渐的恢复,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为了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平时我们]还要做到营养合理平衡饮食,以一些清淡的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饮酒和进食过多的高脂饮食。真正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饭吃七八分饱,让自己拥有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