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扶贫的贯彻实施是新时代的号召,转移就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贫困地区转移就业存在诸多困难,无法为精准扶贫的贯彻实施提供有效助力。文章以黑龙江省林甸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调查,掌握林甸县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转移就业解决林甸县的精准扶贫问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有机结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0.103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落后地区进行扶贫是必然的结果。林甸县作为我国的一个贫困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却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对林甸县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举措,以期实现林甸县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的有机结合。本文第一部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分析林甸县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第四部分进行总结。
2 对林甸县的现状分析
2.1 政策方面
第一,政策落实不到位。林甸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援助的贫困地区之一,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等方面都享有优厚的政策支持,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效果不容乐观。由于政府对政策执行力低,对已有政策普及程度低,导致各级民众对自己应享有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全面,降低政策的实际效力。
第二,城乡优惠政策分配不合理。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情况,农村相对城市享有更多优惠的扶贫政策。经调查显示,由于林甸县城市发展落后,城市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差、工资水平普遍低、社会消费支出渠道远多于农村等因素,导致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远低于农村贫困人口,存在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
由于政策上的种种缺失,政府对优秀产业的扶持力度有所削弱;同时也降低了居民在当地就业与就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社会发展缓慢,难以对外商形成强大吸引力,这对国家扶持政策在精准扶贫与转移就业中发挥良好效用产生巨大阻碍。
2.2 经济方面
第一,第二产业。林甸县曾开设的皮革制造厂、乳制品制造厂等多种工厂均已倒闭破产,现缺乏可盈利的本土工厂企业,无法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第二,第三产业。林甸县具有天然草场与天然温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在开发过程中走上歧路。以温泉产业为例,在开发过程中,林甸县以地方小商户分散开发为主,小型温泉会馆与温泉度假村开建数量多,开发规模小。与其相应配套的餐饮、旅游、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措施发展严重滞后,致使温泉产业无法带动同一生产链条上的附加产品发展;长期经营能力薄弱,难以发挥特色优势规模优势;也难以带动该地区就业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发展。
2.3 社会建设方面
一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林甸县现有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难以满足二、三产业发展需求,也难以满足转移就业所需要的文化要求,严重限制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局面。二是城区建设落后。林甸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容市貌陈旧,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差,社会生活相应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三是交通不便。现前往林甸县,仅有公路客运一种运输途径。林甸县内部各辖区互相往来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十分稀少,导致林甸县交通不便,各种信息资源难以紧跟市场潮流。由于上述林甸县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相互渗透影响,共同导致林甸县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林甸县的转移就业开展也十分艰难。
3 相关解决措施
利用转移就业实现林甸县的精准扶贫,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3.1 政策方面
国家对于林甸县的相关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应借助相关平台予以展示,让百姓充分了解。當地政府应该充分了解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依据其实际状况,合理分配资源,落实当地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国家扶持政策在林甸县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有机结合中真正发挥其向导作用。
3.2 经济方面
第一,招商引资。林甸县应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招商环境来开展联商招商、以商招商的活动,引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的相关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有助于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其一,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优惠程度往往是能否成功招商引资的关键。其二,发展本地产业。根据林甸县经济发展现状,政府应大力发展本地产业,培养其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使之能够成为招商引资的资本。
第二,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林甸县的特色产业,并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其一,加强温泉的“特色”建设。随着各地温泉场所的增多,林甸县的温泉与之相比,已不具有较大吸引力。所以可以从提高温泉质量,完善温泉服务,运用附加措施增强温泉体验等角度出发,打造林甸县的特色温泉。同时应深度挖掘温泉产业文化,可以在温泉养生会所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温泉历史及其相关文化。通过培养产业文化,使林甸温泉更具特色。其二,带动相关产业。林甸县的温泉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不够。应该利用温泉资源来形成“温泉饭庄”“温泉酒店”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温泉服务,形成温泉“体验链”。从而带动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的发展,实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3.3 社会建设方面
第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应认真分析现有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就业优势,努力找到与就业需求的结合点,然后通过协调教育、工会、妇联等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资源,聘请在当地投资建厂的管理者,依据就业需求,对贫困劳动力展开免费技能培训,使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更好地满足劳动力供需对接、增加劳务输出。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积极开展医疗保障项目,着力降低贫困地区由于疾病导致贫困的人数。对于林甸县的贫困人口,要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对于一些国家规定的免费治疗的疾病,如结核病,注重治疗效果。政府还应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方式,针对那些不能利用转移就业脱贫的人群进行保障。最后政府还要组织专员进行留守儿童核查,健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一体化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体系,为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第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状况,而且还能为剩余劳动力进行内部转移提供可靠渠道。首先,政府应着力进行城乡道路建设,保证县级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针对农村路硬化、泥草、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其次,还要合理地进行城区规划,改变林甸县县容县貌,加大林甸县环境建设。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教科文卫建设,建设一些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健全城乡卫生院等。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关生活配套服务,解决供暖问题等。
4 结语
通过将林甸县的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有机结合,既能为林甸县的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贯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扶贫原则,又能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实例典范,实现了双赢。
[作者简介]王琼(1997—),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李琳(1994—),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张颖云(1995—),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雷钦如(1997—),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有机结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0.103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落后地区进行扶贫是必然的结果。林甸县作为我国的一个贫困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却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对林甸县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举措,以期实现林甸县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的有机结合。本文第一部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分析林甸县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第四部分进行总结。
2 对林甸县的现状分析
2.1 政策方面
第一,政策落实不到位。林甸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援助的贫困地区之一,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等方面都享有优厚的政策支持,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效果不容乐观。由于政府对政策执行力低,对已有政策普及程度低,导致各级民众对自己应享有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全面,降低政策的实际效力。
第二,城乡优惠政策分配不合理。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情况,农村相对城市享有更多优惠的扶贫政策。经调查显示,由于林甸县城市发展落后,城市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差、工资水平普遍低、社会消费支出渠道远多于农村等因素,导致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远低于农村贫困人口,存在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
由于政策上的种种缺失,政府对优秀产业的扶持力度有所削弱;同时也降低了居民在当地就业与就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社会发展缓慢,难以对外商形成强大吸引力,这对国家扶持政策在精准扶贫与转移就业中发挥良好效用产生巨大阻碍。
2.2 经济方面
第一,第二产业。林甸县曾开设的皮革制造厂、乳制品制造厂等多种工厂均已倒闭破产,现缺乏可盈利的本土工厂企业,无法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第二,第三产业。林甸县具有天然草场与天然温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在开发过程中走上歧路。以温泉产业为例,在开发过程中,林甸县以地方小商户分散开发为主,小型温泉会馆与温泉度假村开建数量多,开发规模小。与其相应配套的餐饮、旅游、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措施发展严重滞后,致使温泉产业无法带动同一生产链条上的附加产品发展;长期经营能力薄弱,难以发挥特色优势规模优势;也难以带动该地区就业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发展。
2.3 社会建设方面
一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林甸县现有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难以满足二、三产业发展需求,也难以满足转移就业所需要的文化要求,严重限制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局面。二是城区建设落后。林甸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容市貌陈旧,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差,社会生活相应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三是交通不便。现前往林甸县,仅有公路客运一种运输途径。林甸县内部各辖区互相往来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十分稀少,导致林甸县交通不便,各种信息资源难以紧跟市场潮流。由于上述林甸县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相互渗透影响,共同导致林甸县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林甸县的转移就业开展也十分艰难。
3 相关解决措施
利用转移就业实现林甸县的精准扶贫,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3.1 政策方面
国家对于林甸县的相关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应借助相关平台予以展示,让百姓充分了解。當地政府应该充分了解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依据其实际状况,合理分配资源,落实当地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使国家扶持政策在林甸县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有机结合中真正发挥其向导作用。
3.2 经济方面
第一,招商引资。林甸县应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招商环境来开展联商招商、以商招商的活动,引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的相关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有助于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其一,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优惠程度往往是能否成功招商引资的关键。其二,发展本地产业。根据林甸县经济发展现状,政府应大力发展本地产业,培养其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使之能够成为招商引资的资本。
第二,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林甸县的特色产业,并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其一,加强温泉的“特色”建设。随着各地温泉场所的增多,林甸县的温泉与之相比,已不具有较大吸引力。所以可以从提高温泉质量,完善温泉服务,运用附加措施增强温泉体验等角度出发,打造林甸县的特色温泉。同时应深度挖掘温泉产业文化,可以在温泉养生会所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温泉历史及其相关文化。通过培养产业文化,使林甸温泉更具特色。其二,带动相关产业。林甸县的温泉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不够。应该利用温泉资源来形成“温泉饭庄”“温泉酒店”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温泉服务,形成温泉“体验链”。从而带动餐饮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的发展,实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3.3 社会建设方面
第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林甸县剩余劳动力,应认真分析现有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就业优势,努力找到与就业需求的结合点,然后通过协调教育、工会、妇联等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资源,聘请在当地投资建厂的管理者,依据就业需求,对贫困劳动力展开免费技能培训,使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更好地满足劳动力供需对接、增加劳务输出。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积极开展医疗保障项目,着力降低贫困地区由于疾病导致贫困的人数。对于林甸县的贫困人口,要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对于一些国家规定的免费治疗的疾病,如结核病,注重治疗效果。政府还应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方式,针对那些不能利用转移就业脱贫的人群进行保障。最后政府还要组织专员进行留守儿童核查,健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一体化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体系,为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第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状况,而且还能为剩余劳动力进行内部转移提供可靠渠道。首先,政府应着力进行城乡道路建设,保证县级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针对农村路硬化、泥草、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其次,还要合理地进行城区规划,改变林甸县县容县貌,加大林甸县环境建设。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教科文卫建设,建设一些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健全城乡卫生院等。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关生活配套服务,解决供暖问题等。
4 结语
通过将林甸县的精准扶贫和转移就业有机结合,既能为林甸县的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贯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扶贫原则,又能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实例典范,实现了双赢。
[作者简介]王琼(1997—),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李琳(1994—),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张颖云(1995—),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雷钦如(1997—),女,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