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用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虽然药物说明及医嘱都很清楚,但是一些人往往还会发生用药失误,轻则影响治病效果,重则导致生命危险。这里,将工作中常见到的一些用药方面的问题阐述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1.缓释控释制剂掰开用后果严重
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片、控释胶囊等缓释或控释制剂在生产时,会加入特殊材料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这样即可达到缓释控释效果。缓释或控释制剂可使身体里的药物浓度在较长的一个时间里保持相对稳定,并减少服药次数和降低毒副作用,提高对药物的依从性。
如果把药片分割后服用,或把胶囊剂倒出服用,药物的剂型设计就会被破坏,药物快速释放出来,无法达到缓释和长效的效果,甚至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瞬间快速上升,可能造成一些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药片能否掰半服用看有无切痕
药片难下咽,能否掰开吃,这要视情况而定。一些药物到了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会让药物直接在胃里溶解,容易刺激胃部。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实现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在短时间内快速分解药物,释放药效,加重药量,但却达不到持续稳定的药效。对此,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药片中央若有切痕的,大多可以掰开服用;若没有,最好不要掰半服用。
3.服用中药需听从医生的指导
在临床上,很多人在生病时担心西药毒副作用大,又或者在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就转而想通过吃中药来达到治疗效果。
“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如常用的附子、朱砂等就属有毒中药。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同一种中药不同的炮制方法也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这也正是其科学和特色所在。因此,中药一定要在正规中医望闻问切开方后使用。
同时也不要盲目地排斥西药。有些情况下,单纯靠中药可能不能很好控制疾病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壓等。因此,中药、西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4.中药西药同服可致剂量加重
不恰当地买药、服药,同时服用中成药、西药,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还有,中成药里面的药物成分可能会与西药成分重叠,就会因药物剂量加重,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里就配伍有麻黄,而新康泰克等西药含有的伪麻黄碱成分,就是从麻黄里提取出来的。再如祛痰止咳的中成药里少不了甘草,而西药里也可能含甘草成分。此外,具有活血化淤的血塞通等中成药,就含三七、丹参等提取物,此时再服用三七、丹参等中药饮片,或再吃抗凝、防止血栓形成的阿司匹林,就会增大出血风险。
5.不同药品剂型使用方法不同
现在市场上的药品也是琳琅满目,比如片剂就有咀嚼片、泡腾片、缓释片等之分。顾名思义,咀嚼片是要完全咀嚼后再吞服;泡腾片是要将药物放在水里完全溶解后再服用;缓释片是指在身体里缓慢而持久发生作用的药物。如果不了解这些区别,很容易用错误方法服药而出现问题。
比如咀嚼片吞咽前需要先嚼碎后再咽下,中间没有崩解过程,吸收速度比普通片剂更快。若将咀嚼片当普通药片吞服,就会影响药物应有的疗效。又如,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崩解剂,放入水中后,崩解剂和水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直接吞服,药片进入喉咙,会将周围的水分吸收过来,产生二氧化碳,容易导致窒息。
6.每日3次不同于8小时吃1次
在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有药物服用方法,比如每天服用3次。于是,很多人便认为每天服药3次,就是每间隔8小时吃1次,那么还需要在半夜起床服药?并不是这样的。多数每天服用3次的药物,可随着早、午、晚餐前后的时间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但服用某些抗生素时,为确保体内药物足够的有效覆盖时间,尽量按说明书要求的间隔时间服药。总之,药物服用一定要严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饭前服、饭后服等都有区别
在临床中,也有很多人弄不清药物到底是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不同功效的药服用时间也不相同。空腹服,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饭前服,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时服,是吃饭时和食物一起服;饭后服,即进餐后15~30分钟服;睡前服,即睡前15~30分钟服;顿服,是指将每天的用药量一次服下,而不是每天服用3次。
一般口服药多可空腹服用,只有在考虑某些药物起效特点或者避免胃肠道刺激时,才要求饭时服或饭后服。比如降糖药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就应在饭时服;抗生素甲硝唑,如果胃肠反应大,建议可以饭后服。
8.忘记服药不能一次吃2次的药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因忘记服用某次药而纠结要不要补服的人。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然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如果该药物属于每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每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药,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千万不能一次吃两次剂量的药。
1.缓释控释制剂掰开用后果严重
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片、控释胶囊等缓释或控释制剂在生产时,会加入特殊材料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这样即可达到缓释控释效果。缓释或控释制剂可使身体里的药物浓度在较长的一个时间里保持相对稳定,并减少服药次数和降低毒副作用,提高对药物的依从性。
如果把药片分割后服用,或把胶囊剂倒出服用,药物的剂型设计就会被破坏,药物快速释放出来,无法达到缓释和长效的效果,甚至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瞬间快速上升,可能造成一些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药片能否掰半服用看有无切痕
药片难下咽,能否掰开吃,这要视情况而定。一些药物到了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会让药物直接在胃里溶解,容易刺激胃部。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实现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在短时间内快速分解药物,释放药效,加重药量,但却达不到持续稳定的药效。对此,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药片中央若有切痕的,大多可以掰开服用;若没有,最好不要掰半服用。
3.服用中药需听从医生的指导
在临床上,很多人在生病时担心西药毒副作用大,又或者在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就转而想通过吃中药来达到治疗效果。
“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如常用的附子、朱砂等就属有毒中药。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同一种中药不同的炮制方法也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这也正是其科学和特色所在。因此,中药一定要在正规中医望闻问切开方后使用。
同时也不要盲目地排斥西药。有些情况下,单纯靠中药可能不能很好控制疾病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壓等。因此,中药、西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4.中药西药同服可致剂量加重
不恰当地买药、服药,同时服用中成药、西药,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还有,中成药里面的药物成分可能会与西药成分重叠,就会因药物剂量加重,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里就配伍有麻黄,而新康泰克等西药含有的伪麻黄碱成分,就是从麻黄里提取出来的。再如祛痰止咳的中成药里少不了甘草,而西药里也可能含甘草成分。此外,具有活血化淤的血塞通等中成药,就含三七、丹参等提取物,此时再服用三七、丹参等中药饮片,或再吃抗凝、防止血栓形成的阿司匹林,就会增大出血风险。
5.不同药品剂型使用方法不同
现在市场上的药品也是琳琅满目,比如片剂就有咀嚼片、泡腾片、缓释片等之分。顾名思义,咀嚼片是要完全咀嚼后再吞服;泡腾片是要将药物放在水里完全溶解后再服用;缓释片是指在身体里缓慢而持久发生作用的药物。如果不了解这些区别,很容易用错误方法服药而出现问题。
比如咀嚼片吞咽前需要先嚼碎后再咽下,中间没有崩解过程,吸收速度比普通片剂更快。若将咀嚼片当普通药片吞服,就会影响药物应有的疗效。又如,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崩解剂,放入水中后,崩解剂和水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直接吞服,药片进入喉咙,会将周围的水分吸收过来,产生二氧化碳,容易导致窒息。
6.每日3次不同于8小时吃1次
在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有药物服用方法,比如每天服用3次。于是,很多人便认为每天服药3次,就是每间隔8小时吃1次,那么还需要在半夜起床服药?并不是这样的。多数每天服用3次的药物,可随着早、午、晚餐前后的时间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但服用某些抗生素时,为确保体内药物足够的有效覆盖时间,尽量按说明书要求的间隔时间服药。总之,药物服用一定要严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饭前服、饭后服等都有区别
在临床中,也有很多人弄不清药物到底是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不同功效的药服用时间也不相同。空腹服,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饭前服,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时服,是吃饭时和食物一起服;饭后服,即进餐后15~30分钟服;睡前服,即睡前15~30分钟服;顿服,是指将每天的用药量一次服下,而不是每天服用3次。
一般口服药多可空腹服用,只有在考虑某些药物起效特点或者避免胃肠道刺激时,才要求饭时服或饭后服。比如降糖药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就应在饭时服;抗生素甲硝唑,如果胃肠反应大,建议可以饭后服。
8.忘记服药不能一次吃2次的药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因忘记服用某次药而纠结要不要补服的人。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然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如果该药物属于每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每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药,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千万不能一次吃两次剂量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