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改制思潮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中国先秦史学会同仁李学功、宫长为教授主编的《战国史》(十卷本),由李学勤、孟世凯、晁福林三位教授担任学术总顾问,作者集聚了先秦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一如李学勤先生在“序”中肯定的,《战国史》(十卷本)作者“不求名利,不慕虚荣,潜心做好一件事”.研究团队积10年之功奉献学界的这项成果,无疑是先秦史学界和文化界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和盛事.由此出发,梳理战国历史发展衍变之轨迹,不难发现其最大特点,当是各国普遍进行的变法运动.与此相应,三统说、五德说等改制思潮亦应运而生,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藉读《战国史》(十卷本)之机,对此问题再作敷陈.
其他文献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了较大发展,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和反腐败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加强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巡视制度不断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本文通过梳理全国各地及广东省其它城市关于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做法,深入分析国家部委关于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政策的真实意图,认为允许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并进行规范管理既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也完全可行,佛山“一刀切”的清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做法应予纠正.
民营企业党建伴随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涌现出很多党建工作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有价值的党建工作方法.但在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党建工作实质性成效不足,甚至出现形式主义等问题,可以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人才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科学指南.高明区深入贯彻讲话精神,从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出发,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始,有学者开始关注历史上运河河道的变迁,运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运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然而,关于宋代运河的研究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宋代运河的专题性研究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尝试梳理20世纪以来宋代运河研究的脉络,以期增进对宋代运河研究的认识.因篇幅和水平所限,仅择部分成果讨论,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请学界各位同仁谅解.
期刊
县作为中国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在赋税征收、民户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央集权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机构.秦统一后将此制推行到全国,其后的历代王朝皆在此基础上施行统治沿袭这一制度,因此县制是认识王朝国家地方统治机制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安作璋与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1985年)、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勾勒出秦汉时期郡县制度的整体面貌;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
期刊
近年,因为参与由李学功、宫长为教授主编的十卷本《战国史》丛书,我写作了其中的第十本《战国:文化艺术》,对于战国时代的文化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千虑一得,故而对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浅见.
期刊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如果要选出影响并铸就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文化奠基期,毫无疑问这个时代非“战国”莫属,尤其是在今天“何以中国”的话题讨论下更彰显重要的意义.战国之所以令人念兹在兹,影响一代代后来者,除却一种铭心刻骨的血缘底色和文化情愫,盖缘于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变革发展的大机遇期和社会转型、文化原创的夹缝期(《一个史学工作者的求索之路》《夹缝中的自由——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均载赵世超《中西早期历史比较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序言”第8页、“正文”第1-48页).“战国者,古
期刊
2020年的明史研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公开发表的专题论文达400余篇,涉及元明或明清研究的论文有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各种专题的学术研讨会也相继召开.具有成果丰富、视角多样、方法多元、创新较多等特点.因篇幅所限,恕本文不能一一提及,只能就其研究的热点、重点、视野及趋向和不足展开论述.
期刊
一、西夏学学科的特殊性rn20世纪初,考古发现催生了几个举世瞩目的全新学科,它们分别是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西夏学.前三个新生学科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号称“显学”.虽然西夏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丝毫不逊色于敦煌文献,但由于西夏文字的阻隔,这门学科发展较为滞后,与其在学术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很不相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