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的提出,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学案设计及教学设计上,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应对发展性评价的需要。
关键词:科学素养;发展性评价;学案设计;教学设计;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0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生物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提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学案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阐明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一、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它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空间灵活化、方法多样化等特点,能较全面地分析并评价学生。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
前者细化且量化,后者宏观且人性。定量评价体现了"量"的特点,诸如分数、考勤等"硬性"指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定性评价则具有现代人本思想,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通过鼓励性语言这种人文化的方式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并明确目标。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
单元、期中、期末成绩如果视为终结性评价的话,那么,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探究、努力程度、成长记录袋、评语等形式就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不能只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标准,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师要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学生才能以更加自信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3.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
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单纯的静态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重视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值,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作业可以采用"选做"的方式,降低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知识评价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结合
高中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加以深化和发展。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經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地实施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5.教师评价与学生、同学、家长评价结合
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机制,鼓励学生自评、同学组评、家长参评等形式,将评价变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设计多种评价量表,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提出,催生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二、学案设计多元化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学案引领下,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和执行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生也相应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本质上推进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新授课学案,重在"引导"
新授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接受未知领域的知识体系的课堂。新授课学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在知识上自然的转承,在问题的推进上顺利的过渡,在重难点问题上充分的讨论。通过学案的精心设计,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与能力习得的过程。
2.复习课学案,重在"梳理"
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遗忘是比较快的,所以在章节或者单元结束时,适时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复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复习课学案在设计上,要突出"梳理"的功能,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将所学的知识整体化,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去支撑复习课的教学,重视学生过程性知识的累积,将章节知识点的梳理列入期末评价的范畴,督促学生做好过程性知识构建,更好的内化知识体系。
3.实验课学案,重在"备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等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激发学生更好的热爱科学热爱自然。教师在实验课学案的设计中,除了相关的生物学原理、实验步骤等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要充分做好"备注",提醒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提升实验操作技能;提醒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拓展实验的探究方向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学案设计,但其核心,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教学设计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要改变形式,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也势在必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导入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与内驱力
导入部分可以是图片、动画,可以是问题、旧知,可以来自课本、可以来自生活,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变,方法可以多种,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但有一点是共性的,通过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 2.学习环节,关注教学内容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经常采用的预设性教学方法。而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深入、思考的加深,学生时常会创造出教师预设之外的很多情境,师生互动的增加,课堂显得灵动起来,充满着智慧洋溢着美感。预设性教学体现了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则体现了艺术性,二者的相遇也就生成了教学智慧。学生收获的,除了书本知识,还有思维的、创新的、合作的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要设计较好的预设性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更要有能力驾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课堂。
3.过渡环节,强化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跳跃性
一堂好课,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上,一定也是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看似"无意"、"随意"、实为教学设计者"有意"、"刻意"而为之。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将所教知识自然转承到后面要学的体系中,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以激发思考锻炼思维,通过一定的情境过渡到后面的教学中。整个课堂显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4.总结环节,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生活化
随着课堂导入的扣人心弦,合作学习的热烈有序,过渡环节的深入浅出,课堂总结也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较好的课堂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突出重难点,有助于学生价值观更好的形成。"溫故而知新",回顾是为了更好的拓展,在关注书本知识系统化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回归课堂开始时的导入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去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师在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多动脑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知识,习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葛彬,学案设计的艺术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54
[4]张冬艳,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6:16-18
[5]耿文霞,素质教育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J],科学教育,2008,02:40
关键词:科学素养;发展性评价;学案设计;教学设计;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0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生物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提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学案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阐明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一、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它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空间灵活化、方法多样化等特点,能较全面地分析并评价学生。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
前者细化且量化,后者宏观且人性。定量评价体现了"量"的特点,诸如分数、考勤等"硬性"指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定性评价则具有现代人本思想,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通过鼓励性语言这种人文化的方式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并明确目标。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
单元、期中、期末成绩如果视为终结性评价的话,那么,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探究、努力程度、成长记录袋、评语等形式就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不能只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标准,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教师要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学生才能以更加自信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3.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
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单纯的静态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重视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值,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作业可以采用"选做"的方式,降低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知识评价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结合
高中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加以深化和发展。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經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地实施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5.教师评价与学生、同学、家长评价结合
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机制,鼓励学生自评、同学组评、家长参评等形式,将评价变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设计多种评价量表,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提出,催生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二、学案设计多元化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学案引领下,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和执行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生也相应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本质上推进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新授课学案,重在"引导"
新授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接受未知领域的知识体系的课堂。新授课学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在知识上自然的转承,在问题的推进上顺利的过渡,在重难点问题上充分的讨论。通过学案的精心设计,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与能力习得的过程。
2.复习课学案,重在"梳理"
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遗忘是比较快的,所以在章节或者单元结束时,适时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复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复习课学案在设计上,要突出"梳理"的功能,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将所学的知识整体化,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去支撑复习课的教学,重视学生过程性知识的累积,将章节知识点的梳理列入期末评价的范畴,督促学生做好过程性知识构建,更好的内化知识体系。
3.实验课学案,重在"备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等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激发学生更好的热爱科学热爱自然。教师在实验课学案的设计中,除了相关的生物学原理、实验步骤等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要充分做好"备注",提醒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强调操作的规范性,提升实验操作技能;提醒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拓展实验的探究方向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学案设计,但其核心,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教学设计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要改变形式,教学设计的多元化也势在必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导入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与内驱力
导入部分可以是图片、动画,可以是问题、旧知,可以来自课本、可以来自生活,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多变,方法可以多种,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但有一点是共性的,通过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 2.学习环节,关注教学内容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经常采用的预设性教学方法。而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深入、思考的加深,学生时常会创造出教师预设之外的很多情境,师生互动的增加,课堂显得灵动起来,充满着智慧洋溢着美感。预设性教学体现了科学性,而生成性教学则体现了艺术性,二者的相遇也就生成了教学智慧。学生收获的,除了书本知识,还有思维的、创新的、合作的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要设计较好的预设性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更要有能力驾驭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课堂。
3.过渡环节,强化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跳跃性
一堂好课,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上,一定也是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看似"无意"、"随意"、实为教学设计者"有意"、"刻意"而为之。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将所教知识自然转承到后面要学的体系中,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跳跃性,以激发思考锻炼思维,通过一定的情境过渡到后面的教学中。整个课堂显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4.总结环节,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生活化
随着课堂导入的扣人心弦,合作学习的热烈有序,过渡环节的深入浅出,课堂总结也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较好的课堂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突出重难点,有助于学生价值观更好的形成。"溫故而知新",回顾是为了更好的拓展,在关注书本知识系统化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回归课堂开始时的导入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去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师在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多动脑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知识,习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葛彬,学案设计的艺术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54
[4]张冬艳,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06:16-18
[5]耿文霞,素质教育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J],科学教育,200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