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加权特征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保护方案

来源 :电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柔性直流配电线路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保护方案耐受高阻故障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区内金属性故障、经过渡电阻故障与区外故障电压特征,对一定时间窗内的电流变化量、电压变化量进行时域加权提取区内外故障差异,利用电流、电压时域加权量构造保护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端电气量时域加权特征的柔性直流配电线路保护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0.3ms内可靠识别区内金属性故障,0.4ms内可靠识别区内高阻故障(过渡电阻达20Ω)。本方案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对采样频率的要求不高,工程实用性强。
其他文献
配网设备指示器不能真实反映故障的发生状态和具体时间信息,为此提出配网设备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自动检测。推导基于正态分布的故障节点的概率密度,计算得出最终门限值作为取值范围的判断依据,建立等效简化电路样本,初步判定电路是否出现故障以及出现故障的概率。建立馈线故障区域的新型矩阵观测定位法,根据模拟设置的容差电路以及替代和叠加公式计算可得故障检测的门限值。在故障电路中可能会出现故障信号漏报或误报等情况,进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介绍T/CNLIC 0003-2019《生态海盐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研制背景、目的、意义、过程,分析生态海盐的技术指标和宣贯实施情况,为相关生态产品标准的研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目的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lectrical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方法 摘选11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医院就诊疑似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现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组(n=55)以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受消弧线圈调谐与过渡电阻的影响,导致故障选线和隔离困难,严重影响了人身安全与供电可靠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接地方式的故障区域隔离方案,将消弧线圈接地改造为动态接地,对动态切换前后的各配电终端零序电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节点零序电流比较法进行故障区段定位。现场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实现了0~4 000Ω高阻接地故障下的区域隔离,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
电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建设,可以为民生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各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是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多,给输配电线路带来巨大压力,受运行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输配电线路容易发生故障问题。为了防止出现电力系统瘫痪,避免严重的安全事故,应该增强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对此,文章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适用性更强的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可以构建健全的输配电线路故
伴随着配电线路绝缘化率的提高,断线故障成为配电网常见故障之一,故障长期存在易引发火灾,甚至导致人身触电。针对此问题,以不接地系统为例,根据单相断线故障模型,分析了配电线路发生断线故障时断口前后零序电压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单相断线故障时,断口两侧至少有一侧会出现较大的零序电压,并且两侧零序电压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之前利用断口前后零序电压幅值差的故障识别方法存在死区。为提高检测可靠性,综合利用断口两侧
<正>七鲜是京东全渠道零售的排头兵。近年来,七鲜在店仓一体化协同,提升仓拣配全链路效率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完善同城物流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即时零售履约稳定性和配送效率。作为距离消费者餐桌最近的全渠道零售品牌之一,七鲜将打造本地生活服务“新型基础设施”新标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