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对话”——聊课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小学语文,越教越沉闷,越教越辛苦,最近和同仁闲谈,有人说,上课要是能够像聊天一样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笔者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聊天那样上课呢?“上课”也可以叫“聊课”啊。关于“聊课”,现成的资料很少,也没有权威说明、专家界定,也很“下里巴人”,但仔细琢磨,它可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聊,从耳,卯声,《说文》中注其本义为“耳鸣”。“聊课”中的“聊”应取俗义,也就是“聊天”——以轻松随便的方式,不拘礼仪、不受拘束地谈话。聊天在英文中有丰富的表达:“chat”是闲谈,重在非正式性的放松交谈。“coze”也是闲谈,但侧重交谈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亲密,是亲热地闲谈。英文的聊天也可叫“gossip”,此词源于“god”加“sib”,原义是“神的亲戚”。原来聊天也是“神交”——它不同于礼节性的、应酬性的,而是重在真诚的、精神的交往。英文“聊天”还有个短语,叫“chew the rag”,意思是把自己的想法很激烈地表达出来,类似于我们的争论和抱怨。
  在现实的课堂中,如果我们有真正的“聊课”,那肯定很有意思。首先是它营造的课堂气氛:轻松随便,谁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正是当今千百万孩子的希望。其次是聊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都是“亲热地闲谈”,而不是批评教育、求全责备。第三,聊课之“聊”和闲人之“聊”迥然不同,它侧重于精神交往,真诚、坦率、自由表达,甚至可以“发牢骚”——如果有合适的场所,现在的学生一定有许多的牢骚要发。
  在教学中有“聊课”意识,于语文教改很有意义。在笔者的初步尝试和践行过程中,窃以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聊课的属性问题,二是聊课的主体问题,三是关于聊课的话题选择。
  
  一、聊课的属性
  
  关于聊课的属性,本人以为,聊课实际上是一种对话,而且是“多声部的对话”,我们可以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聊课的理论依据。[注1]众所周知,人类的思维并不是对客观实在的再现,它只是一种有限的媒质,生成于集体之中,并在集体中维持。聊课一反传统的“一桶水灌一瓶水”模式,不仅是你说我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它是一个全方位互动的过程——以自由的态度,探索对知识的理解、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交流、文化记忆的交换与融合。聊课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具体言语、语境之间,也存在于各种声音、声调,各种表情和体态语言之间,一颦一笑都有对话的回响,因而它是一种“全息交流”。巴赫金说:“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的,而是在共同寻求真理的人们之间诞生的,是在他们的对话交际过程中诞生的。”这一理论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达成情感与视野的交融,完成共同构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聊课的终极意义既不在于求同,也不在于存异,而在于通过对话在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身的建构。
  
  二、聊课的主体和客体
  
  教师和学生当然是聊课的主体,如果拿具体的文本作为话题,那么主体还有“隐性”的文本作者——文本与读者的关系是相互提问和问答的关系。文本以准主体姿态进入交流,作为对话方参与谈话,这也是接受美学中的对话思想。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认为,对话的成立有先决条件,即“对存在差异性的确认,对存在的未完成性和片面性的确认,对人的社会性的确认。”这就要求在“聊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放下先知先觉的架子,放弃话语霸权,不仅承认学生有差异性,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有未完成性和片面性的特点,也必须承认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分子,自己也有未完成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承认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成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孩子走向完美的过程。”新课标的精髓之一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这一方面说,聊课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既然承认个体的不完美,那么就应该允许偏见的存在。“偏见”平常被用作贬义词,在传统课堂上,或是不允许偏见与差异,或是把偏见当作问题来解决,把差异当作鸿沟来填平,但在聊课过程中它反而有特别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偏见”就是理解的前结构,它是制约人们存在和理解的历史性因素。任何人都是历史的人、文化的人,他们的头脑中都存在着隐性的“先入之见”——这就是偏见。伽达默尔进一步强调,偏见不仅是无法避免和消除的,而且是合法的和必需的。把偏见视为消极因素本身就是偏见,肯定其中的积极因素才是合理的,因此他提出了“偏见是理解的前提”的命题。在聊课中,如果不允许偏见和差异,那么沟通与理解就无从谈起。只有充分展示你、我、他的偏见和差异,才可生成新的知识,达成新的思想和视野。
  在传统课堂中,交流为师生间的单向或双向模式,作用也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同伴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其实,同伴的影响力比任何外来的影响力更强大——他们在年龄、情感、心理和知识储备上较接近,相互的对话更容易进行,思维碰撞更加活跃,互补性更强。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强调合作学习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些教育是失败的”。
  最好的聊课,学生是主体,教师待在一边,但他不闲着,精神上高度集中,要在一边守着,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对话题和语言都很敏感,一俟出现“聊”的契机,能够紧咬不放,将可聊之事激活、延伸、拓展,积极鼓励学生“竹桶倒豆子”。《论语》中有言:“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对那些从来不问“为什么”、“怎么办”的人,孔子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也就是说,孔子最希望学生问“为什么”、“怎么办”。聊课中的教师也应该这样,积极引导学生发问,为孩子们的各种对话创设条件,一旦有人思绪不明朗时,他便立刻进入,在“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加以恰当点拨,才能将教师的作用最大化。
  
  三、聊课的话题选择
  
  既然是聊课,那么聊什么,也就是拿什么作话题十分重要。聊课的形式是自由的、随意的,但话题应该有精心的选择与策划,它最好和课本有关,必须有意义、有意思、有张力——也就是有东西聊,不然“聊课”和一般的“聊天”、“闲谈”就没有什么区别。聊课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人与社会与生活之间达成的理解,所以聊课中话题的选择必须紧扣“理解”二字。
  理解不仅是认知层面的,话题也不应仅仅是知识性的。理解归根结底是对人类生活的理解,理解的结果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它不仅包括知识和真理的获得,还包括人性的升华,所以话题的情感性、人文性体现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尤为重要。
  笔者最近进行了关于“聊课”的实践,结合的课文是屠格涅夫的《麻雀》。[注2]教材要突出的是“老麻雀”具有英雄的形象,但在第一课时中,班里有个孩子说,他不喜欢麻雀,在乡下大家都是讨厌它的,因为它春天要偷吃播在地里的种子,秋天要偷吃成熟的谷子。这是个“后进生”,这也是个“离题”的问题,但我仍然表扬他,因为这孩子来自农村,他的问题、他的感受都是真实的。第二课时,我就将它当作一个教学契机,“关于麻雀的形象到底如何,老师和大家一起课外查查看。”结果在第二堂课中,大家聊得很丰富:中国关于“麻雀”的典故很多,《史记•陈涉世家》中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无名氏有诗曰:“千里晴空照,天高鸿鹄飞,满目树正秋,枝头雀闹追”。民间有俗语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叙述由“特殊”了解“一般”的工作方法时,我们总说“解剖一个麻雀”……这里所举的麻雀都以反面或中性的形象出现,其涵义和屠格涅夫笔下的“老麻雀”大相径庭。这些讨论都很有意思,体现了聊的价值。在这堂课中,我还特别肯定了那个学生的说法,麻雀有时候是对庄稼有害的。教师的这句话不仅是知识上的补充,更多的是他对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话里面有一种人文的关怀。
  总之,聊课打破了“独白式”的线性知识传输,消解了传统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主体——客体对象性关系,建立起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平等地位。聊课的提出,首先标志着对语文教学有新的认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与学,它更是一种言语活动,是人与人(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中的隐性作者)之间的谈话,是话题双方或多方的不断言说与倾听。它提倡主体间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和关系,关注合作的态度以及倾听他人以创建新境界的渴望。这种形式突出了课堂中新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仅从这一层的意义上讲,它对目前的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偏见、定见与主观认定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注 释
  
  1 参阅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顺其自然”的占22.12%。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在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绘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62.2%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3.家庭的施教主体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是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也是母亲参与较多。这些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及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4.家庭施教环境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保证。由以上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就得帮我管教孩子,处于被动的状态。由此可见,我们更应该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结论和建议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很多家庭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有着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改变。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数以万计中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还有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许多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更加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要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也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3.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或腊,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请给孩子一点自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然的发展。
  4.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幼儿园教育要通过家访、家长联系、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家长联系。
  (2)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3)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其他文献
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消费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玩具、遥控器、随身听、收音机、录音机、电动剃须刀、手电筒等产品上.废旧电池存在汞污染现象,市场上低价劣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造成了我国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更好的缓解这一现象,我国近年来将节能减排、绿化环境等作为了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净化环境,也能够成为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其中存在的植物虫害病也成为了阻碍该方面发展的一大因素,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
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今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蒙古族聚集地各项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生活在杂居地的蒙古族的民族语言发展却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在融入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发展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使之光大,那么作为一个散居地的民族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呢?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民族教育工作经验,笔者对散居地民族文化如何发展做了研究,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现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宝丰至郏县段,起点桩号SH(3)19+707.0,终点桩号SH(3)61+648.7,全长41.94km.本段渠道全填方段共有5段,累计长度6.485km,约占本段渠道长度的17.1%.半挖半填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绿化事业亦加快发展,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园林植物绿化防治的过程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
本学期我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中指出:课堂教学中要以“两主双效”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实现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质量)的最佳化。  在第二周,我校专门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对“两主双效”的教学主题做了研讨和活动的具体安排。部分教研组及时组织了教研组会议,安排或进行了组内的主题研讨课。但从反馈的信息看,还有部分教研组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能源需求增长强劲、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长,石油等优质资源进口量急剧增加,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显现。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一)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体系基本建立  在政府管理层面,已在能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等管理部门设立了相应职能机构或部门,专门管理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在政
根据欧盟REACH法规规定,自2018年6月1日起,年进口量为1吨以上的未注册化学品将不允许投放欧盟市场.rnREACH法规为何物rnREACH法规是欧盟《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与限
期刊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同时,在科技战线,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开幕、第七届国家高新区主任联席会在襄
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在宣布世界进入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宣告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泡沫的破裂,世界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①突然照亮了东方世界。危机后的5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深陷衰退泥潭,新兴经济体引领增长后同样面临减速困境,全球经济在动荡中不断变革,国际经济战略格局不断调整,以合作为宗旨的全球经济治理在拯救世界的战役中被寄予厚望,承载着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艰巨使命。  一、全球经济权力转移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