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亚子(1887-1958),苏州吴江人,是我国政界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才情卓绝的一代诗人。
陈君葆(1898-1982),广东中山人,是香港教育界、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作家和诗人。
香江初会
柳亚子和陈君葆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工作及生活,原互不相识。但缘于机会,1940年底,柳亚子由上海抵港。后由香港新文字学会发起人、政界知名人士张一麟先生介绍与陈君葆认识,两人一见如故,视若知己,并长期交往十多年。
随后于1941年1月4日“中国文艺界抗日协会香港分会”在皇后大道中胜斯酒店召开茶会,欢迎柳亚子先生。出席此次叙会的有许地山、陈寅恪、袁同礼、叶恭绰、冼玉清、马鉴,陈君葆也参与盛会。柳亚子诗兴高涨,对与会者都赠诗为念,赠给陈君葆的一首五律是:
孔璋湖海士,豪气最难忘。
柱下犹龙子,寰中马季常。
琅环罗典籍,庠序焕文章。
愿借燃藜读,期君发秘藏。
全诗对陈君葆充满赞誉,借中国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如舍己为人的孔璋,博学多能的马融,才情卓越的冯梦龙来褒扬陈君葆的品德与学养。
别后重逢
由于时局的变迁,日寇的入侵,1941年12月7日香港总督下了动员令,香港已进入战时的紧急状态。12月10日市区已听到炮声了,形势非常紧张,人心惶惶,市面很不平静,人们早已归家避乱。但当晚九时,陈君葆到香港大学巡视一周之后,仍惦挂着柳亚子,虽时近半夜,但仍由般含道香港大学走路到西摩道“保卫中国同盟”办事处,去探望柳亚子父女,见到他俩安全才放心回家,可见友谊情深。很快日寇已占领香港,柳亚子也被安排到中国大后方去。
在抗战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柳亚子仍不断托人打听和探视陈君葆的女儿陈云玉走难内地的下落,关切之情感人!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柳亚子受李济深、何香凝等人邀请,又回到香港。此时陈君葆由于抗日期间保护文物和珍贵图书有功,获英皇颁授O.B.E.勋衔,柳亚子也为这位老朋友高兴,于1948年8月4日到香港跑马地山村道凤辉台四号二楼探望陈君葆,欢叙之余又赠陈君葆七律一首:
山村道畔喜晤陈君葆先生奉赠一律
凤辉台上陈君葆,羝乳海滨苏子卿。
大节临危能不夺,斯文未丧慰平生。
萧何劫后收图籍,阮籍垆头证性情。
更喜谢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鸾明。
诗中借坚贞持节的苏武、足智多谋和护书如命的萧何、志气豪放的阮籍,来彰显陈君葆的护书功绩。全诗感情真挚,温馨动人,再一次加深柳亚子与陈君葆友好情谊。
离港赴京
柳亚子居港期间,和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交往频频,也和陈君葆一同参与各种盛会,笑谈中常常表露着共同语言和心声。
正当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中共中央通过“五·一口号”提出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与各民主党派组织联合政府,邀请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协商。柳亚子作为民革中央监委主席,又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先生的友好,自然在被邀之列。很快被安排成行,并于1949年2月离港北上,辗转到达北京。
柳亚子到达北京之后,政务活动繁忙,且身体又不好,但依然和陈君葆保持频密的联系,除书信往还之外,陈君葆于1951年、1956年带领港大师生回国观光、1955年陪同港大英籍教授访京期间,都尽量抽空到柳亚子住处去看望他,彼此的交往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
哀悼亚子
到北京后的柳亚子身居多项要职,正是发挥他为国家、为人民效力的最好时机,但身体一直不太好,有病在身,经常需休息静养,终于在1958年6月21日,因长期脑动脉硬化及支气管肺炎,在北京医院医治无效病逝,那天正是夏历五月初五,是屈原逝世的纪念日——端午节,想不到被郭沫若称颂为“今屈原”的柳亚子,也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逝世,实在凑巧。
但同样凑巧的是与柳亚子交情极深的陈君葆,也同样是在这个节日去世的,那是1982年6月25日,也是五月初五,他们不约而同地先后在端午节到九霄云外和屈原会见了,这到底是偶合还是注定?
柳亚子逝世的第二天,即6月22日,陈君葆从报上得悉这一噩耗,悲痛不已,并即写下两首诗,深切悼念这位肝胆相照的诗人:
惊闻柳亚子病逝北京二首
此生重见更无因, 一恸何堪在远身!
偏到端阳微有泪, 悠悠千载两诗人。
飘逸诗才更史才, 江山曾助走风雷;
暮年词赋关情甚, 三复时当首重回。
6月24日陈君葆又写了一首二十二韵长诗托人带往北京悼念柳亚子:
悼念柳亚子
前年至都门,闻公常脑病;
构思苦不继,掀髯未云老。
戚戚悯重听,达语每凭嫂;
谓是宣劳久,暮齿宜善保。
岂伊再历秋,竟尔伤宿草!
订交二十载,最忆闭孤岛。
沉沉两待旦,东方日始杲;
回首悲乱离,转述心若捣。
“麻鞋神甫”诗,问道辱寄稿;
弱雏屡劳念,片楮秘鸿宝。
冥报疑可期,览鬓首若皓;
“怀旧”抚遗编,刻意奋翰藻。
羿楼既经劫,南史痛残抱 ;
问字抄妙文,校仇费研讨。
“结习”谈旧诗,“癖好”心仍懆;
制作图大计,新思晚更好。
开国叙元勋,修史事梨枣;
今古感代谢,鸿钧尚强葆。
深省发洪钟,和平恃坚堡;
东风吹以劲,淑气缦浩浩。
两大垂文章,社建日进道;
公诗在天地,绝响胡太早。
柳亚子逝世后,陈君葆对这位故友难以去怀,除上述悼诗外,还写下不少诗文来纪念他,1958年8月28日写了《柳亚子先生的六封旧札》(见1958年8月《乡土》杂志)。
1959年6月5日“诗人节”忆起柳亚子先生去岁辞世,因赋二绝:
荷花端复忆灵均,角黍堆盘意并新;
逢世怀沙生死异,悠悠千载两诗人。
一主骚五十春,长洲时见不凡身;
绝忆掀髯乱离日,新词重话女诗人。
6月18日陈君葆又在日记中写着:再过几天,六月廿一日便是柳亚子逝世一周年纪念,因写了两首怀旧诗:
谁纪南明继紫阳,钩沉补缺费商量;
羿楼经劫余残目,空忆龙威有秘藏。
揽辔澄清当日意,春心镌句混茫前;
吴中第一奇男子,瘗向燕云又来年。
上述悼念诗文,不但充份体现了陈君葆与柳亚子的深厚情谊,更深刻地回顾了柳亚子生平的阶段历程,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难以一一表述。陈君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引述柳亚子的话:“1902年,我考取了秀才,思想却渐渐变化,从维新走上了革命之路。”陈君葆指出:柳亚子先生大半个世纪以来,始终走在这“革命之路”上面,而且愈走愈积极、愈彻底。
亚子身后荒唐事
柳亚子是一位爱国诗人,是革命家,终身以如橼的巨笔,奔走呼号,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奉献自己的一生。
但是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以康生为首的一伙,别有用心地制造了一起“反动印章”案,对逝世已经9年的柳亚子进行“鞭尸”,打成“反革命”,此事多么荒谬,多么荒唐!
柳亚子生前喜爱印章,并用印章雕刻表达他对友人的情怀。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柳亚子请曹立庵篆刻两枚印章,一枚的印文是:“兄事斯大林,弟蓄毛泽东。”另一枚是:“前身祢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
柳亚子不但是一位坚定的革命家,更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预见这样尊敬的语言,日后很可能被愚昧无知之人曲解,故又特别在印边款附刻跋语:“余请立庵治印,援正平例,有大小儿语。北海齿德,远在祢上,正平德袓,亦生死肝胆交,绝无不敬之意,斯语特表示热爱耳。虑昧者不察,亚乞立庵阞此,以溯其朔,并缀跋如左。一九四五年,亚子。”
这印章是宝贵的革命文物,亚子逝世后遵周总理指示,早已送往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但在1966年7月初,康生在该馆一见这两枚印章,接连批示:“反动之极,二印立即销毁,这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博物馆收藏反革命文物,有关人员必须追查。”这样,不但把已逝世的柳亚子当作“老反革命分子”批判,中国革命博物馆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馆长,也遭迫害致残。鉴定和解说这两枚印章的专家,也被揪斗。
柳亚子是一位历史学家,精通历史,在他的诗词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而他刻的印章也不例外。
“兄事”、“弟畜”,典出《史记·季布传》。季布是秦汉之著名的游侠,他的弟弟季心也是一个任侠之士,因杀了人,逃往吴国,“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褔之属。”袁丝即袁盎,是吴王的丞相。灌夫是西汉名将。籍褔,是西汉武安侯田蚡的门客。“畜”,同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季心以对兄长的态度尊敬袁盎,以对弟辈的态度爱护灌夫、籍褔等人。
祢正平,即祢衡,著名的东汉辞赋家,性刚傲物,曾当众辱骂曹操,不久,被江夏太守黄袓所杀,年25岁。
王尔德〔1856—1900〕,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反对当时的市侩哲学和道德标准,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晚年感到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赞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大儿”、“小儿”的说法,始自祢衡。东汉建安初年,在京城许(今河南许昌)聚集了全国许多“贤士大夫”,但祢衡只看得起刚直敢言的孔融和才智敏捷的杨修,独与二人友善。他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后来,孔融和杨修也先后被忌才的曹操所杀。祢衡所说的“大儿”、“小儿”之“儿”,乃是“孺子”、“男儿”之意(参见《说文》、《玉篇》)。辛亥革命前,邹容在其《革命军》一书中,也使用“大儿华盛顿”、“小儿拿破仑”的说法,表示对美国和法国革命时期这两位杰出人物的尊崇。
由此可见柳亚子所刻印文,足以表达他的革命情怀和对毛泽东及斯大林的尊崇。
历史是不容颠倒的,学术亦有其独特的尊严,那能容心怀鬼胎、不学无术的康生之流曲解?在“文化大革命”结朿之后,1981年“反动印章”案终于水落石出,柳亚子的“反革命”罪名终于昭雪。“牢骚太盛”的柳亚子应该也会在九泉之下含笑!
本文资料来源:
①陈君葆著《水云楼诗草》,谢荣滚编。
②《陈君葆诗文集》,谢荣滚主编。
③《陈君葆日记》上下集,谢荣滚主编。
④《陈君葆文集》,谢荣滚主编。
⑤《陈君葆书信集》,谢荣滚主编。
⑥《中华英才》第二十二期。
⑦《柳亚子传》,张明观著。
陈君葆(1898-1982),广东中山人,是香港教育界、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作家和诗人。
香江初会
柳亚子和陈君葆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工作及生活,原互不相识。但缘于机会,1940年底,柳亚子由上海抵港。后由香港新文字学会发起人、政界知名人士张一麟先生介绍与陈君葆认识,两人一见如故,视若知己,并长期交往十多年。
随后于1941年1月4日“中国文艺界抗日协会香港分会”在皇后大道中胜斯酒店召开茶会,欢迎柳亚子先生。出席此次叙会的有许地山、陈寅恪、袁同礼、叶恭绰、冼玉清、马鉴,陈君葆也参与盛会。柳亚子诗兴高涨,对与会者都赠诗为念,赠给陈君葆的一首五律是:
孔璋湖海士,豪气最难忘。
柱下犹龙子,寰中马季常。
琅环罗典籍,庠序焕文章。
愿借燃藜读,期君发秘藏。
全诗对陈君葆充满赞誉,借中国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如舍己为人的孔璋,博学多能的马融,才情卓越的冯梦龙来褒扬陈君葆的品德与学养。
别后重逢
由于时局的变迁,日寇的入侵,1941年12月7日香港总督下了动员令,香港已进入战时的紧急状态。12月10日市区已听到炮声了,形势非常紧张,人心惶惶,市面很不平静,人们早已归家避乱。但当晚九时,陈君葆到香港大学巡视一周之后,仍惦挂着柳亚子,虽时近半夜,但仍由般含道香港大学走路到西摩道“保卫中国同盟”办事处,去探望柳亚子父女,见到他俩安全才放心回家,可见友谊情深。很快日寇已占领香港,柳亚子也被安排到中国大后方去。
在抗战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柳亚子仍不断托人打听和探视陈君葆的女儿陈云玉走难内地的下落,关切之情感人!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柳亚子受李济深、何香凝等人邀请,又回到香港。此时陈君葆由于抗日期间保护文物和珍贵图书有功,获英皇颁授O.B.E.勋衔,柳亚子也为这位老朋友高兴,于1948年8月4日到香港跑马地山村道凤辉台四号二楼探望陈君葆,欢叙之余又赠陈君葆七律一首:
山村道畔喜晤陈君葆先生奉赠一律
凤辉台上陈君葆,羝乳海滨苏子卿。
大节临危能不夺,斯文未丧慰平生。
萧何劫后收图籍,阮籍垆头证性情。
更喜谢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鸾明。
诗中借坚贞持节的苏武、足智多谋和护书如命的萧何、志气豪放的阮籍,来彰显陈君葆的护书功绩。全诗感情真挚,温馨动人,再一次加深柳亚子与陈君葆友好情谊。
离港赴京
柳亚子居港期间,和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交往频频,也和陈君葆一同参与各种盛会,笑谈中常常表露着共同语言和心声。
正当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中共中央通过“五·一口号”提出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与各民主党派组织联合政府,邀请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协商。柳亚子作为民革中央监委主席,又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先生的友好,自然在被邀之列。很快被安排成行,并于1949年2月离港北上,辗转到达北京。
柳亚子到达北京之后,政务活动繁忙,且身体又不好,但依然和陈君葆保持频密的联系,除书信往还之外,陈君葆于1951年、1956年带领港大师生回国观光、1955年陪同港大英籍教授访京期间,都尽量抽空到柳亚子住处去看望他,彼此的交往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
哀悼亚子
到北京后的柳亚子身居多项要职,正是发挥他为国家、为人民效力的最好时机,但身体一直不太好,有病在身,经常需休息静养,终于在1958年6月21日,因长期脑动脉硬化及支气管肺炎,在北京医院医治无效病逝,那天正是夏历五月初五,是屈原逝世的纪念日——端午节,想不到被郭沫若称颂为“今屈原”的柳亚子,也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逝世,实在凑巧。
但同样凑巧的是与柳亚子交情极深的陈君葆,也同样是在这个节日去世的,那是1982年6月25日,也是五月初五,他们不约而同地先后在端午节到九霄云外和屈原会见了,这到底是偶合还是注定?
柳亚子逝世的第二天,即6月22日,陈君葆从报上得悉这一噩耗,悲痛不已,并即写下两首诗,深切悼念这位肝胆相照的诗人:
惊闻柳亚子病逝北京二首
此生重见更无因, 一恸何堪在远身!
偏到端阳微有泪, 悠悠千载两诗人。
飘逸诗才更史才, 江山曾助走风雷;
暮年词赋关情甚, 三复时当首重回。
6月24日陈君葆又写了一首二十二韵长诗托人带往北京悼念柳亚子:
悼念柳亚子
前年至都门,闻公常脑病;
构思苦不继,掀髯未云老。
戚戚悯重听,达语每凭嫂;
谓是宣劳久,暮齿宜善保。
岂伊再历秋,竟尔伤宿草!
订交二十载,最忆闭孤岛。
沉沉两待旦,东方日始杲;
回首悲乱离,转述心若捣。
“麻鞋神甫”诗,问道辱寄稿;
弱雏屡劳念,片楮秘鸿宝。
冥报疑可期,览鬓首若皓;
“怀旧”抚遗编,刻意奋翰藻。
羿楼既经劫,南史痛残抱 ;
问字抄妙文,校仇费研讨。
“结习”谈旧诗,“癖好”心仍懆;
制作图大计,新思晚更好。
开国叙元勋,修史事梨枣;
今古感代谢,鸿钧尚强葆。
深省发洪钟,和平恃坚堡;
东风吹以劲,淑气缦浩浩。
两大垂文章,社建日进道;
公诗在天地,绝响胡太早。
柳亚子逝世后,陈君葆对这位故友难以去怀,除上述悼诗外,还写下不少诗文来纪念他,1958年8月28日写了《柳亚子先生的六封旧札》(见1958年8月《乡土》杂志)。
1959年6月5日“诗人节”忆起柳亚子先生去岁辞世,因赋二绝:
荷花端复忆灵均,角黍堆盘意并新;
逢世怀沙生死异,悠悠千载两诗人。
一主骚五十春,长洲时见不凡身;
绝忆掀髯乱离日,新词重话女诗人。
6月18日陈君葆又在日记中写着:再过几天,六月廿一日便是柳亚子逝世一周年纪念,因写了两首怀旧诗:
谁纪南明继紫阳,钩沉补缺费商量;
羿楼经劫余残目,空忆龙威有秘藏。
揽辔澄清当日意,春心镌句混茫前;
吴中第一奇男子,瘗向燕云又来年。
上述悼念诗文,不但充份体现了陈君葆与柳亚子的深厚情谊,更深刻地回顾了柳亚子生平的阶段历程,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难以一一表述。陈君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引述柳亚子的话:“1902年,我考取了秀才,思想却渐渐变化,从维新走上了革命之路。”陈君葆指出:柳亚子先生大半个世纪以来,始终走在这“革命之路”上面,而且愈走愈积极、愈彻底。
亚子身后荒唐事
柳亚子是一位爱国诗人,是革命家,终身以如橼的巨笔,奔走呼号,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奉献自己的一生。
但是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以康生为首的一伙,别有用心地制造了一起“反动印章”案,对逝世已经9年的柳亚子进行“鞭尸”,打成“反革命”,此事多么荒谬,多么荒唐!
柳亚子生前喜爱印章,并用印章雕刻表达他对友人的情怀。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柳亚子请曹立庵篆刻两枚印章,一枚的印文是:“兄事斯大林,弟蓄毛泽东。”另一枚是:“前身祢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
柳亚子不但是一位坚定的革命家,更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预见这样尊敬的语言,日后很可能被愚昧无知之人曲解,故又特别在印边款附刻跋语:“余请立庵治印,援正平例,有大小儿语。北海齿德,远在祢上,正平德袓,亦生死肝胆交,绝无不敬之意,斯语特表示热爱耳。虑昧者不察,亚乞立庵阞此,以溯其朔,并缀跋如左。一九四五年,亚子。”
这印章是宝贵的革命文物,亚子逝世后遵周总理指示,早已送往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但在1966年7月初,康生在该馆一见这两枚印章,接连批示:“反动之极,二印立即销毁,这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博物馆收藏反革命文物,有关人员必须追查。”这样,不但把已逝世的柳亚子当作“老反革命分子”批判,中国革命博物馆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馆长,也遭迫害致残。鉴定和解说这两枚印章的专家,也被揪斗。
柳亚子是一位历史学家,精通历史,在他的诗词中常常引用历史典故,而他刻的印章也不例外。
“兄事”、“弟畜”,典出《史记·季布传》。季布是秦汉之著名的游侠,他的弟弟季心也是一个任侠之士,因杀了人,逃往吴国,“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褔之属。”袁丝即袁盎,是吴王的丞相。灌夫是西汉名将。籍褔,是西汉武安侯田蚡的门客。“畜”,同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季心以对兄长的态度尊敬袁盎,以对弟辈的态度爱护灌夫、籍褔等人。
祢正平,即祢衡,著名的东汉辞赋家,性刚傲物,曾当众辱骂曹操,不久,被江夏太守黄袓所杀,年25岁。
王尔德〔1856—1900〕,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反对当时的市侩哲学和道德标准,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晚年感到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赞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大儿”、“小儿”的说法,始自祢衡。东汉建安初年,在京城许(今河南许昌)聚集了全国许多“贤士大夫”,但祢衡只看得起刚直敢言的孔融和才智敏捷的杨修,独与二人友善。他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后来,孔融和杨修也先后被忌才的曹操所杀。祢衡所说的“大儿”、“小儿”之“儿”,乃是“孺子”、“男儿”之意(参见《说文》、《玉篇》)。辛亥革命前,邹容在其《革命军》一书中,也使用“大儿华盛顿”、“小儿拿破仑”的说法,表示对美国和法国革命时期这两位杰出人物的尊崇。
由此可见柳亚子所刻印文,足以表达他的革命情怀和对毛泽东及斯大林的尊崇。
历史是不容颠倒的,学术亦有其独特的尊严,那能容心怀鬼胎、不学无术的康生之流曲解?在“文化大革命”结朿之后,1981年“反动印章”案终于水落石出,柳亚子的“反革命”罪名终于昭雪。“牢骚太盛”的柳亚子应该也会在九泉之下含笑!
本文资料来源:
①陈君葆著《水云楼诗草》,谢荣滚编。
②《陈君葆诗文集》,谢荣滚主编。
③《陈君葆日记》上下集,谢荣滚主编。
④《陈君葆文集》,谢荣滚主编。
⑤《陈君葆书信集》,谢荣滚主编。
⑥《中华英才》第二十二期。
⑦《柳亚子传》,张明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