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7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家属知情同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则采用NCPAP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SaO2大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头罩吸氧,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血气情况。
【關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33-02
呼吸衰竭为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亦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表现出单纯性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伴低氧血症(Ⅱ型呼吸衰竭)[1]。现将我科采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相关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患儿经家属知情同意分成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出生20min-7d者23例,7-14d者10例,14-28者4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24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2293±513)g;患儿中肺炎12例,窒息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各4例,败血症3例,寒冷损伤综合征2例,其他2例;呼吸衰竭分型:I型22例,Ⅱ型15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出生30min-7d者24例,7-14d者12例,14-28者4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3例;出生体重(2283±542)g;患儿中肺炎13例,窒息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各4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其他2例;呼吸衰竭分型:I型24例,Ⅱ型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上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积极处理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器官功能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依据患儿头围选择相应头罩,氧气经导管进入头罩内弥散分布,氧流量为4-5L/min。治疗组则给予NCPAP[2]治疗,首先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依据鼻部大小来选用适宜的鼻塞并放置在鼻孔内,每2h松动一次鼻塞,使用时将鼻塞插进鼻腔内约1cm,乳胶管的一端连接湿化瓶,另一端连接氧气装置。氧流量及浓度应分开调节,浓度调节范围40%-60%,经调节湿化罐温度,使吸入氧气温度约35℃,湿度至饱和。初始浓度调节范围40%-60%,氧气吸入压力初调为3-5cmH2O,供气流量3-5L/min。然后依据经皮氧饱和度、血气PaO2测定值来及时调节氧浓度及压力,当压力降至0.196kPa且病情稳定时即可撤去NCPAP,改成头罩吸氧。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症状缓解,呼吸稳定,面色红润,反应好,血气分析示:PaO2在70-90mmHg之间,PaCO2在35-45mmHg之间,SaO2在90%-95%之间,pH值正常,成功撤去NCPAP治疗;好转:患儿安静,症状缓解,面色红润,反应尚可,血气分析示PaO2在50-70mmHg之间或较前升高20-30mmHg,PaCO2不超过50mmHg,SaO2在85%-90%之间;无效:患儿症状及血气分析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用(均值±平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78%;研究组中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见表1。
3 讨 论
NCPAP是对自主呼吸的患儿于整个呼吸周期提供一定正压而不用气管插管而纠正缺氧的治疗方法,能够保持呼吸道扩张,避免肺泡发生塌陷,促进已塌陷肺泡再次扩张,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及跨肺压,减少肺内分流,改善肺组织顺应性及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丧失与呼吸运动耗能,从而改善通气,提高PaO2[4]。尤其是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患者早期采用NCPAP能够快速逆转症状,降低正压通气及高浓度吸氧用次数,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发绀明显、普通吸氧1-3h未能缓解甚至加重者,呼吸困难伴节律、幅度异常者,肺部严重病变、呼吸音减低、肺不张者,严重缺氧、难以纠正酸中毒者以及PaO2<6.67kPa、PaCO2<7.33kPap者[5],均可采用NCPAP治疗。本研究亦证实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孙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211.
[2] 高镝,刘晓红.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9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73.
[3] 李腾.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7):70.
[4] 谭菁,廖积仁,刘玉婵.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
[5] 吴正文,姚毅,王娇蕴,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临床医学,2010,30(6):31.
【關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33-02
呼吸衰竭为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亦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表现出单纯性低氧血症(Ⅰ型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伴低氧血症(Ⅱ型呼吸衰竭)[1]。现将我科采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相关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患儿经家属知情同意分成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出生20min-7d者23例,7-14d者10例,14-28者4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24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2293±513)g;患儿中肺炎12例,窒息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各4例,败血症3例,寒冷损伤综合征2例,其他2例;呼吸衰竭分型:I型22例,Ⅱ型15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出生30min-7d者24例,7-14d者12例,14-28者4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3例;出生体重(2283±542)g;患儿中肺炎13例,窒息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各4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其他2例;呼吸衰竭分型:I型24例,Ⅱ型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上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积极处理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器官功能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依据患儿头围选择相应头罩,氧气经导管进入头罩内弥散分布,氧流量为4-5L/min。治疗组则给予NCPAP[2]治疗,首先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依据鼻部大小来选用适宜的鼻塞并放置在鼻孔内,每2h松动一次鼻塞,使用时将鼻塞插进鼻腔内约1cm,乳胶管的一端连接湿化瓶,另一端连接氧气装置。氧流量及浓度应分开调节,浓度调节范围40%-60%,经调节湿化罐温度,使吸入氧气温度约35℃,湿度至饱和。初始浓度调节范围40%-60%,氧气吸入压力初调为3-5cmH2O,供气流量3-5L/min。然后依据经皮氧饱和度、血气PaO2测定值来及时调节氧浓度及压力,当压力降至0.196kPa且病情稳定时即可撤去NCPAP,改成头罩吸氧。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症状缓解,呼吸稳定,面色红润,反应好,血气分析示:PaO2在70-90mmHg之间,PaCO2在35-45mmHg之间,SaO2在90%-95%之间,pH值正常,成功撤去NCPAP治疗;好转:患儿安静,症状缓解,面色红润,反应尚可,血气分析示PaO2在50-70mmHg之间或较前升高20-30mmHg,PaCO2不超过50mmHg,SaO2在85%-90%之间;无效:患儿症状及血气分析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用(均值±平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78%;研究组中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见表1。
3 讨 论
NCPAP是对自主呼吸的患儿于整个呼吸周期提供一定正压而不用气管插管而纠正缺氧的治疗方法,能够保持呼吸道扩张,避免肺泡发生塌陷,促进已塌陷肺泡再次扩张,增加肺功能残气量及跨肺压,减少肺内分流,改善肺组织顺应性及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丧失与呼吸运动耗能,从而改善通气,提高PaO2[4]。尤其是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患者早期采用NCPAP能够快速逆转症状,降低正压通气及高浓度吸氧用次数,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发绀明显、普通吸氧1-3h未能缓解甚至加重者,呼吸困难伴节律、幅度异常者,肺部严重病变、呼吸音减低、肺不张者,严重缺氧、难以纠正酸中毒者以及PaO2<6.67kPa、PaCO2<7.33kPap者[5],均可采用NCPAP治疗。本研究亦证实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孙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211.
[2] 高镝,刘晓红.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9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73.
[3] 李腾.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7):70.
[4] 谭菁,廖积仁,刘玉婵.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
[5] 吴正文,姚毅,王娇蕴,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临床医学,2010,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