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力科银多金属矿区位于拜仁达坝特大型银矿南5km处,与维拉斯托、拜仁达坝同属于哈尔楚鲁图-拜仁达坝-道伦大坝-哈日根台-沙布楞山多金属成矿带。是拜仁达坝银铅铜矿-维拉斯托银锌矿田的一部分。其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上二叠统林西组(P2l),其次为中侏罗统新民组(J2x),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第四系(Qh)广布全区
1、上二叠统林西组(P2l):
分布在勘查区南部,岩性组合主要为变质砂岩、砂砾岩、泥质、粉沙质板岩。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主要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及南西,倾角45°-80°。矿区的矿脉主要赋存在本组地层中。
2、侏罗系(J)
主要出露中侏罗统新民组(J2x)、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分布在勘查区的北部,西部零星出露。
(1)、中侏罗统新民组(J2x):岩性为砾岩、粉砂岩、页岩、泥岩夹煤层。
(2)、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该组地层中见10条矿化蚀变带。
二、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仅在西北角有华力西期中粒石英闪长岩(δο42)出露,其次见有少量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呈北东向、北西向产出。
三、构造
矿区内构造较发育,在工作区见一背斜构造,轴线为北西向。矿体赋存在背斜的北东翼断裂构造中。断裂构造发育,按走向可分为三组断裂:即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及南北向断裂。根据初步研究結果,北西向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
四、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全区8.64平方公里的高精度磁力测量,发现了三处磁异常。工区磁场特征比较简单,分为南东与北西两个区域,南东侧为负磁异常区域,北西侧为正磁异常区域。正磁异常区域有局部异常叠加现象。三处异常均呈宽面状,并且异常的西侧都没有封闭。磁异常幅值不高,平均值为40nT,异常最高值160nT。根据物性测定及异常检查,M1异常为复成分砾岩引起,其北侧的负磁异常为构造破碎带引起。M2异常面积较大,其中出现了一个高值圈闭的小区域,异常最高值16 0 nT。根据物性测定结果,结合异常检查情况,推断该异常与砂板岩中的岩浆活动,即脉岩频繁出现有关。M3异常位于测区的北端,西侧没有封闭,异常呈面状形态,异常幅值较小,其间有局部的单点异常出现,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工作,推断该异常区域是凝灰岩区域内频繁出现的花岗斑岩脉、石英岩脉等脉岩的综合反映。据此,在激电测量时特别注意脉岩区域的激电异常。
激电面积测量主要分布在磁测区域的北侧变窄的区域内。通过3.44平方公里的激电面积测量工作,发现了三处激电异常。DJ1异常位于测区的中间偏北部,在M3异常内。异常呈面状展布,矿化背景为5%。异常规模为(约)700米×550米。极化率最高8%。异常区内出现多个独立的小区域。异常区显示中等电阻率特征。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为区内的蚀变花岗斑岩脉和褐铁矿化凝灰岩引起。DJ2异常位于测区的北东侧,北东侧没有封闭。异常最高值7.8%。呈面状展布,可见规模1000米×400米。由三个独立的异常组成,分别为DJ2-1、DJ2-2和DJ2-3。DJ2-1呈条带状,根据物性测定分析,异常区显示低电阻率特征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由褐铁矿化凝灰岩引起;DJ2-2在DJ2-1的北侧,与DJ2-1起因一致。DJ2-3异常位于测区的最北端,异常呈条带状,走向近东西。极化率最高值7.8%。异常区显示中等电阻率特征。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由铅锌矿化带引起。并通过激电测深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中阻高极化特征。
DJ3异常位于测区的南部,异常呈宽带状,走向北西,异常的走向两端没有封闭,极化率最高值16%。异常平均宽约500米,呈低阻特征。视电阻率最低不到10Ω.m。异常区均被第四系覆盖,根据异常特征,结合2007年验证类似异常的结果,推断该异常为沉积地层(煤系地层)引起。
五、地球化学特征
2007年,勘查区的南区、北区分别进行土壤测量。北区圈出异常3处,主要位于测区南部。Ⅵ号为新发现的异常,异常规模大、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Ⅶ、Ⅷ号异常与勘查区的矿化体基本吻合,向南未封闭;南区圈出异常1处,主要位于测区南部其特征简述如下:
Ⅴ号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0.08Km2,元素组合为Sn-Zn-Ag-Mo-Cu-W-Au,其中Sn元素呈条带状展布,最高值是521×10-6,平均值46.49×10-6;Zn元素最高值是144×10-6,平均值84.63×10-6;Ag元素最高值是0.72×10-6,平均值0.20×10-6; Mo元素最高值是1.75×10-6,平均值1.04×10-6;Cu元素最高值是83.2×10-6,平均值29.85×10-6; W元素最高值是4.98×10-6,平均值3.06×10-6;Au元素最高值是2.6×10-9,平均值1.46×10-9。
该异常浓集中心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异常具有一定规模,组合元素较多(7种),Sn单点含量高。是寻找Sn的有利地段,应须进一步验证。
Ⅵ号异常:位于测区北中部,呈南北向展布,面积0.47Km2,元素组合为Pb-Zn-Ag-Cu-Mo-As- Au-Wo3,其中Mo元素呈串珠状展布,最高值是2.19×10-6,平均值0.91×10-6;Zn元素最高值是814×10-6,平均值170.27×10-6;Ag元素最高值是4.4×10-6,平均值0.24×10-6; Pb元素最高值是871×10-6,平均值92.35×10-6;As元素最高值是570×10-6,平均值34.84×10-6; Wo3元素最高值是4.48×10-6,平均值1.80×10-6;Au元素最高值是3.4×10-9,平均值0.97×10-9 ;Cu元素最高值是103×10-6,平均值22.84×10-6。
该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异常具有一定规模,组合元素较多(8种),Cu-Pb-Zn-Ag单点含量高。南部与灰黄色流纹斑岩有关,北部与地表两条矿化蚀变带(2、3号)相吻合,且与物探异常基本吻合,是寻找Pb-Zn矿的有利地段,应须进一步验证。
Ⅶ号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呈南北向展布,南部未封闭,面积0.18Km2,元素组合为Zn-Cu-Pb-Cd-Ag-Hg-Mo-Au,其中Zn元素呈串珠状展布,最高值是361×10-6,平均值117.22×10-6;Cu元素最高值是68.5×10-6,平均值23.10×10-6;Pb元素最高值是563×10-6,平均值112.63×10-9; Cd元素最高值是1.93×10-6,平均值0.34×10-6;Ag元素最高值是1.16×10-6,平均值0.27×10-6; Hg元素最高值是0.04×10-6,平均值0.02×10-6;Au元素最高值是3.7×10-9,平均值1.07×10-9 ;Mo元素最高值是1.54×10-6,平均值0.90×10-6。
该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元素组合较多(8种),Ag-Pb-Zn单点含量高。与地表矿化蚀变带(10号)套合较好,有望找到比已知矿化体规模更大、更富的矿体。该处是寻找Ag-Cu-Pb-Zn矿的有利地段,应先安排工程验证。
Ⅷ号异常:位测区北偏西,呈椭球状,南西未封闭,面积0.07Km2。元素组合为Cu-Au-Zn-Pb-Cd-Ag-As-Mo,其中Au元素最高值是6.4×10-9,平均值0.97×10-9;Pb元素最高值是1235×10-6,平均值78.28×10-6;Zn元素最高值是425×10-6,平均值130.66×10-6;Mo元素最高值是1.51×10-6,平均值0.87×10-6;Cd元素最高值是5.03×10-6,平均值0.54×10-6; As元素最高值是1923×10-6,平均值99.14×10-6;Cu元素最高值是135×10-6,平均值18.38×10-6;Ag元素最高值是4.45×10-6,平均值0.26×10-6。
該异常小而集中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具一定同心圆状,与地表矿化体(7号)套合非常好。单元素异常吻合性好,组合元素较多(8种),Cu、Au、Zn、Pb、Cd、Ag、As、Mo单点含量高,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应首先安排工程验证。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上二叠统林西组(P2l),其次为中侏罗统新民组(J2x),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第四系(Qh)广布全区
1、上二叠统林西组(P2l):
分布在勘查区南部,岩性组合主要为变质砂岩、砂砾岩、泥质、粉沙质板岩。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主要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及南西,倾角45°-80°。矿区的矿脉主要赋存在本组地层中。
2、侏罗系(J)
主要出露中侏罗统新民组(J2x)、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分布在勘查区的北部,西部零星出露。
(1)、中侏罗统新民组(J2x):岩性为砾岩、粉砂岩、页岩、泥岩夹煤层。
(2)、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该组地层中见10条矿化蚀变带。
二、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仅在西北角有华力西期中粒石英闪长岩(δο42)出露,其次见有少量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呈北东向、北西向产出。
三、构造
矿区内构造较发育,在工作区见一背斜构造,轴线为北西向。矿体赋存在背斜的北东翼断裂构造中。断裂构造发育,按走向可分为三组断裂:即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及南北向断裂。根据初步研究結果,北西向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
四、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全区8.64平方公里的高精度磁力测量,发现了三处磁异常。工区磁场特征比较简单,分为南东与北西两个区域,南东侧为负磁异常区域,北西侧为正磁异常区域。正磁异常区域有局部异常叠加现象。三处异常均呈宽面状,并且异常的西侧都没有封闭。磁异常幅值不高,平均值为40nT,异常最高值160nT。根据物性测定及异常检查,M1异常为复成分砾岩引起,其北侧的负磁异常为构造破碎带引起。M2异常面积较大,其中出现了一个高值圈闭的小区域,异常最高值16 0 nT。根据物性测定结果,结合异常检查情况,推断该异常与砂板岩中的岩浆活动,即脉岩频繁出现有关。M3异常位于测区的北端,西侧没有封闭,异常呈面状形态,异常幅值较小,其间有局部的单点异常出现,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工作,推断该异常区域是凝灰岩区域内频繁出现的花岗斑岩脉、石英岩脉等脉岩的综合反映。据此,在激电测量时特别注意脉岩区域的激电异常。
激电面积测量主要分布在磁测区域的北侧变窄的区域内。通过3.44平方公里的激电面积测量工作,发现了三处激电异常。DJ1异常位于测区的中间偏北部,在M3异常内。异常呈面状展布,矿化背景为5%。异常规模为(约)700米×550米。极化率最高8%。异常区内出现多个独立的小区域。异常区显示中等电阻率特征。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为区内的蚀变花岗斑岩脉和褐铁矿化凝灰岩引起。DJ2异常位于测区的北东侧,北东侧没有封闭。异常最高值7.8%。呈面状展布,可见规模1000米×400米。由三个独立的异常组成,分别为DJ2-1、DJ2-2和DJ2-3。DJ2-1呈条带状,根据物性测定分析,异常区显示低电阻率特征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由褐铁矿化凝灰岩引起;DJ2-2在DJ2-1的北侧,与DJ2-1起因一致。DJ2-3异常位于测区的最北端,异常呈条带状,走向近东西。极化率最高值7.8%。异常区显示中等电阻率特征。根据物性测定分析,结合地表异常检查,推断该异常由铅锌矿化带引起。并通过激电测深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中阻高极化特征。
DJ3异常位于测区的南部,异常呈宽带状,走向北西,异常的走向两端没有封闭,极化率最高值16%。异常平均宽约500米,呈低阻特征。视电阻率最低不到10Ω.m。异常区均被第四系覆盖,根据异常特征,结合2007年验证类似异常的结果,推断该异常为沉积地层(煤系地层)引起。
五、地球化学特征
2007年,勘查区的南区、北区分别进行土壤测量。北区圈出异常3处,主要位于测区南部。Ⅵ号为新发现的异常,异常规模大、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Ⅶ、Ⅷ号异常与勘查区的矿化体基本吻合,向南未封闭;南区圈出异常1处,主要位于测区南部其特征简述如下:
Ⅴ号异常:位于测区南部,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0.08Km2,元素组合为Sn-Zn-Ag-Mo-Cu-W-Au,其中Sn元素呈条带状展布,最高值是521×10-6,平均值46.49×10-6;Zn元素最高值是144×10-6,平均值84.63×10-6;Ag元素最高值是0.72×10-6,平均值0.20×10-6; Mo元素最高值是1.75×10-6,平均值1.04×10-6;Cu元素最高值是83.2×10-6,平均值29.85×10-6; W元素最高值是4.98×10-6,平均值3.06×10-6;Au元素最高值是2.6×10-9,平均值1.46×10-9。
该异常浓集中心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异常具有一定规模,组合元素较多(7种),Sn单点含量高。是寻找Sn的有利地段,应须进一步验证。
Ⅵ号异常:位于测区北中部,呈南北向展布,面积0.47Km2,元素组合为Pb-Zn-Ag-Cu-Mo-As- Au-Wo3,其中Mo元素呈串珠状展布,最高值是2.19×10-6,平均值0.91×10-6;Zn元素最高值是814×10-6,平均值170.27×10-6;Ag元素最高值是4.4×10-6,平均值0.24×10-6; Pb元素最高值是871×10-6,平均值92.35×10-6;As元素最高值是570×10-6,平均值34.84×10-6; Wo3元素最高值是4.48×10-6,平均值1.80×10-6;Au元素最高值是3.4×10-9,平均值0.97×10-9 ;Cu元素最高值是103×10-6,平均值22.84×10-6。
该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异常具有一定规模,组合元素较多(8种),Cu-Pb-Zn-Ag单点含量高。南部与灰黄色流纹斑岩有关,北部与地表两条矿化蚀变带(2、3号)相吻合,且与物探异常基本吻合,是寻找Pb-Zn矿的有利地段,应须进一步验证。
Ⅶ号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呈南北向展布,南部未封闭,面积0.18Km2,元素组合为Zn-Cu-Pb-Cd-Ag-Hg-Mo-Au,其中Zn元素呈串珠状展布,最高值是361×10-6,平均值117.22×10-6;Cu元素最高值是68.5×10-6,平均值23.10×10-6;Pb元素最高值是563×10-6,平均值112.63×10-9; Cd元素最高值是1.93×10-6,平均值0.34×10-6;Ag元素最高值是1.16×10-6,平均值0.27×10-6; Hg元素最高值是0.04×10-6,平均值0.02×10-6;Au元素最高值是3.7×10-9,平均值1.07×10-9 ;Mo元素最高值是1.54×10-6,平均值0.90×10-6。
该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单元素异常吻合性较好,元素组合较多(8种),Ag-Pb-Zn单点含量高。与地表矿化蚀变带(10号)套合较好,有望找到比已知矿化体规模更大、更富的矿体。该处是寻找Ag-Cu-Pb-Zn矿的有利地段,应先安排工程验证。
Ⅷ号异常:位测区北偏西,呈椭球状,南西未封闭,面积0.07Km2。元素组合为Cu-Au-Zn-Pb-Cd-Ag-As-Mo,其中Au元素最高值是6.4×10-9,平均值0.97×10-9;Pb元素最高值是1235×10-6,平均值78.28×10-6;Zn元素最高值是425×10-6,平均值130.66×10-6;Mo元素最高值是1.51×10-6,平均值0.87×10-6;Cd元素最高值是5.03×10-6,平均值0.54×10-6; As元素最高值是1923×10-6,平均值99.14×10-6;Cu元素最高值是135×10-6,平均值18.38×10-6;Ag元素最高值是4.45×10-6,平均值0.26×10-6。
該异常小而集中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具一定同心圆状,与地表矿化体(7号)套合非常好。单元素异常吻合性好,组合元素较多(8种),Cu、Au、Zn、Pb、Cd、Ag、As、Mo单点含量高,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应首先安排工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