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 英语学习分化抑制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问题在农村中学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讨论并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差距,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抑制分化、促进发展的措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开展课堂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1 培养语感,提高语感心理
有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培养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跳舞,从而通过图画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学生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这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2 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在活动内容上,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有些活动不必局限于新授内容,而应注意新旧结合,这样有利于新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在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但根本的是要结合当地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学校条件等,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加以调整、改进、创新,使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选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应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这样可以使后进生开口的习惯慢慢地养成。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后进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程度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后进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3 帮助制定目标,“笨鸟先飞”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后进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所以他们往往是“笨鸟后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辅导课帮助后进生预习、翻译等。和后进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后进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些目标,及时修改,一旦发现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 开展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然后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教会他们查词典,当后进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篇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一篇篇阅读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兴趣,扩大了他们对外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为他们奠定了较好的外语基础。
[关键词] 英语学习分化抑制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问题在农村中学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学学生在初中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究讨论并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差距,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抑制分化、促进发展的措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开展课堂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1 培养语感,提高语感心理
有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还谈不上培养语感,其实不然。因为语感本身就属于阅读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的一种,只要教学大纲有要求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就要遇到语感问题,因为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就是说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语感的强弱。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跳舞,从而通过图画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学生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这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2 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在活动内容上,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有些活动不必局限于新授内容,而应注意新旧结合,这样有利于新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在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但根本的是要结合当地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学校条件等,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加以调整、改进、创新,使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选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应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这样可以使后进生开口的习惯慢慢地养成。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后进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课堂上将程度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后进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3 帮助制定目标,“笨鸟先飞”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这就是英语的特点。而大多数后进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所以他们往往是“笨鸟后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我利用辅导课帮助后进生预习、翻译等。和后进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后进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些目标,及时修改,一旦发现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 开展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然后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教会他们查词典,当后进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篇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一篇篇阅读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兴趣,扩大了他们对外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为他们奠定了较好的外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