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婚姻思想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一种制度。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世俗婚姻必然也会受到教会婚姻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教会婚姻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其对世俗婚姻的控制以及它的影响来论述中世纪教会的婚姻思想。
  关键词:中世纪 世俗 基督教会 婚姻思想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文明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和习俗。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的婚姻思想对人们的婚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世纪教会的婚姻观不是在教会建立时业已形成的,它是在教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转变,即禁欲主义、婚姻目的论和婚姻圣事论。基督教会的婚姻思想不仅对中世纪的世俗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现代婚姻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期基督教会的婚姻观充满了禁欲色彩。它否定普通人类社会所有的欢乐和享受,认为基督徒只有压制圣体对舒适的渴望和否定对世俗欢乐的追求,才可能拯救自己的灵魂,反对性欲、崇尚独身是禁欲生活的重要表现。如圣保罗把性看作是宗教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基督徒生活的经常性障碍。奥古斯丁认为,性欲在人类邪恶中最肮脏、最不洁净、最能表明人对上帝意旨的不遵从,它能彻底摧毁理性和自由意志,是人所驾驭不了的最基本、最普遍的邪恶。禁欲主义导致了对婚姻的排斥,但是如果没有婚姻的话,人类就不能延续。所以早期教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独身与婚姻孰轻孰重,并且要试图调和其中的矛盾。教会不愿违背其教理的基础——禁欲原则,面对这个难题,教会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既没有完全拒绝婚姻,也没有把婚姻看作与贞洁一样甚至高于贞洁,坚持贞洁高于婚姻,同时也肯定婚姻的存在价值。奥古斯丁的名著《论婚姻的价值》是基督教会第一部系统论述婚姻价值和职能的著作,它奠定了教会婚姻理论的基础。奥古斯丁在论述了婚姻制度与原罪带来的性邪恶之间的区别后,指出了以生育为目的的婚姻和以性欲为目的的婚姻存在的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婚姻的三项好处:首先,婚姻是上帝为生育的目的而设立的制度,不仅是指人类个体的繁衍,而且指为生育的目的而设立的制度,不仅是指人类个体的繁衍,而且指为天国填充基督成员,因此婚姻具有荣耀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基督徒夫妇结婚生孩子的意图比那些不虔诚者贞洁的保持更有价值。其次,用婚姻的合法形式可以避免人们做出如私通等不合法的事情来。第三,由于婚姻是上帝设立的,具有神圣不可解除性,即使是不能生育的婚姻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一旦婚姻协约建立起来,它就成为一种圣事,只有死亡才能终止婚姻,因此婚姻具有圣事纽带的作用。虽然奥古斯丁提出了婚姻的三项好处,但是他并不认为婚姻比起禁欲生活来具有更高的地位,他认为婚姻只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形式而已。在他的心目中,摒弃性欲,过着保持贞洁的独身生活仍然应该是基督徒的最佳选择。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会为了适应新的日耳曼人的习惯,其婚姻观逐渐走向务实,开始用具体的制度措施去规范这些基督王国的新成员。日耳曼人崇尚生育之神,在他们看来,不结婚是不可思议的,而“性”是婚姻的本质。在这种思想的环境下,教会不得不改变其原有的婚姻观念,在强调没有严肃的目的不能进行性行为的基础上,更加致力于对性行为的伦理化说教,力图使婚姻中的性行为道德化,避免婚外性犯罪。教会对婚姻的规范从8世纪中叶帮助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者制定具体的婚姻规则就开始了,这一过程持续到教会成为社会婚姻事务的唯一裁决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不再把保持贞洁作为一种普遍的美德向多数人要求,而是承认婚姻在世俗社会是合理而正常的行为,但是教会必须是这一制度的规范者和执行者。 教会为婚姻正了名,但是这并不是从根本上脱离早期的教会禁欲思想,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
  到12世纪时,教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世俗婚姻的控制,开始把婚姻作为一种圣事。因为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和基督教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它处于宗教、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交叉点上,把婚姻抬高为圣事既可以提高教会的威望,也可以通过婚姻来干涉政治生活。实际上,在11世纪时,有关婚姻的圣事性论述就初露端倪。伊万斯在他的作品中称:婚姻是从人类初始时就被神圣不可侵犯地设立起来,是一种自然的制度。编纂于13世纪中叶的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典《法律七部书》将婚姻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法典宣称:婚姻是七项圣礼中最重要的圣礼,它是由上帝确切无误的话语建立起来的。它保证了世界上的人口,防止了通奸,使和平和友谊持续,亲属生活在和谐中。在这个基础上,教会人士详述了婚姻的圣事性:在婚姻中,结婚的两人既是圣礼的接受者,也是圣礼的主持者。
  教会把婚姻抬高为圣事,是对婚姻态度的又一次转变。至此,教会的婚姻观完成了它的改变,由排斥到不情愿地接受,再到正常的认可,最后到高度的赞美。中世纪基督教在婚姻观念上的变化,反映了基督教的入俗性,表现了基督教会在强大世俗社会的习俗和观念前的一种调和,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之,基督教会婚姻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中世纪复杂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下,教会对世俗婚姻的控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教会的婚姻思想对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以及近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薄洁萍《上帝作证——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婚姻》.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高考中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还考查中学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数学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关键词:把握 数学 总复习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不少考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数学,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从而挫伤了考生复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数
期刊
一、授课教师和实验员过好实验关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的主要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要过好实验关,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  第二,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力争做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里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的角度作了一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现有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期刊
当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知识时,缺乏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使不少历史与社会教师感到棘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在自己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巧妙设计导入新课,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授课之前,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
期刊
物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科学想象、科学推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是至关
期刊
语文课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因此,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重在实践,重在获得。   一、从“字”的学习上来说,要注重扎扎实实、规规矩矩   有的人认为,字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事情,到初中阶段就不必作重点要求。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学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学生学会了汉语言常
期刊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主体 策略    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自然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策略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具有现
期刊
现在初中生普遍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对政治课存在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学了没用;二是政治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三是中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认为思想政治课晦涩难懂,有畏难心理。同时很多老师也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产生了厌教情绪。尤其像政治学科,按照一般的思维定势,总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说教,上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针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妙设计开头,把握成功的开端。  常言道: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亦是如此,一个良好的开头不仅能为一节课的内容做好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