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伯年绘画中的画法与笔法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画法和笔法的关系
  在研究一个画家作品之前对其画法与笔法关系研究尤为重要。因为笔法是个人雅好,但也从附于画法选择。画法是指在绘画中的具体操作范式;就是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比如;山水画中的青绿画法和浅绛画法。花鸟画里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这都是画法。在古代画论中也鲜有对具体物体的操作步骤。例如:元代人李衍在其所著的《竹谱》中就有:“立竿既定,画节最为难。上一节要覆盖下一节,下一节要承接上一节。”上述一段文字说明画家在作画时的操作范式,也就是方法,作画的方法即画法。由于个人审美的原因也使画法选择多样化,笔法又要符合画法又要结合物象而表现。在操作上,笔法有着它的丰富性;那就是用笔方式。毛笔和纸的接触角度会使笔痕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中锋、侧锋、逆锋、绞锋等方式。这些用笔效果是要根据画面的内容和画法选择,写意画法要用相应的写意笔法来完成,笔法也能带出相应的画法;又如:双钩法在用线造型的同时肯定要先体现“钩”的法度和在运笔中中锋的运用和停顿。还如,从以书入画的原理来看,选择楷书用笔和选择草书用笔得到的表象是不一样的,楷书用笔得到的物象效果是厚重的,而草书的笔法会使画面呈现潇洒飘逸的面貌。由此,我们得知笔法和画法是相辅相成的。画家在选择了画法后肯定要考虑笔法,有了对笔法和画法关系的了解再解析任伯年绘画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任伯年的常用画法
  任伯年一生的常用画法应为三类。第一类;以双钩填彩和写意为主,主要表现在人物画和部分花鸟画上;第二类,以勾、擦、染表现手段的小写意或工兼写为主,表现面很广;超越了传统题材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第三类,在没骨法基础上糅和写意手法加上用水和撞粉表现。作品主要体现在花鸟小品上。
  一个画家在一生当中的画法是会随着客观因素而改变的。每一时期也不尽相同,画家的画法会有师承部分也有创新部分,任伯年常用画法也不外乎师承的影子和自我创造。就画法来看他早期有着明显的师承在里面,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他的双钩填彩方法的运用,这种方式是间接学习陈洪绶而来的。双钩填彩的方法是用线来造型,在精准的用线后平涂色彩。在存世的作品中人物、山水、花鸟都有这种方式画法的体现。有了这种严谨的造型后,任伯年才在他的小写意花卉上恣肆淋漓而不失物象的理。在写意方面,师承了任薰、任熊的同时还有陈淳、徐渭等人的影响。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恽南田没骨花卉的借鉴。所谓没骨法是不用笔墨勾勒,而是用色直接绘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线条勾描的画法。任伯年在学习没骨法的同时也有创新,他在处理作品时往往在颜色未干之际点上水滴或白粉,使画面形成很多水痕和白粉的痕迹,进而作品显得灵秀剔透,珠圆玉润。
  三、从形式内容角度看作品
  就画家在作品的形式内容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剖析。第一,画家在作画前要取材,然后再考虑怎样画,从中连带具体用笔。第二,作品的表现形式。比如,用工笔勾线还是水墨写意。第三,对画家造成影响的客观环境。综上所诉从画法的角度看作品,不同的画法给人不同的视觉感观。画法也是决定作品面貌的一方面,而题材的选择也决定画法。首先,从题材上分析看,任伯年学画早期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元素,因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较为了解民间风俗,所画题材也是流行于民间的“四季平安、竹报平安、三羊开泰、岁朝清供”等。选择这些题材作画就要通俗易懂,还要赋予其吉祥的寓意。其次,从表现形式上看,任伯年作品以从陈洪绶那里继承过来的双钩填色法为多,还有工写结合的小写意。这在其作品《蟹菊图》中可见一斑。该图为洒金笺设色扇面,宽17.5厘米,高53.6厘米,此图由两只螃蟹和一束白菊组成,画法为钩填法。螃蟹以朱砂为主,分染后平涂增加了物体的厚度和层次。菊花的花瓣用铁线描法钩出,并施以白粉涂之,很好地利用了金笺的底色,使白菊很醒目。花茎和叶脉也是中锋钩出,涂以石绿加强了装饰效果。平面化的处理是画面显得很整体,也独具民俗性。任伯年的这种作品用色比较艳丽,常以赭石为基调,在局部用平涂手法施以石绿、三青、朱砂;这几种颜色奠定了他的色彩个性。这也是吸收民间色彩所致。民间的色彩观念往往是直接的、明确的。如我们所知的敦煌壁画,多是用简单的几种矿物质颜色平涂。又如,在达官贵族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上绘制的花鸟鱼虫等。民间色彩的平面化效果在任伯年的作品中不难看到。
  画家若选择写意画法就要运用相应的写意笔法来完成作品。我们所知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画法与笔法应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要讲的是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那么“文”在这里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质”则是指内在的实质。画法与笔法的结合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此,从写意画法上分析任伯年的作品。如:《天竹白头图》为任伯年成熟时期的作品。丛画法上看此图为小写意画法;笔法多为中锋略施侧锋。该图高179.5厘米,宽47.5厘米;竖幅纸本设色。描写的内容为天竹、湖石、白头翁三种物象,作者很巧妙的安排画面,使画面很饱满。天竹主干以中锋淡墨勾涂,天竹叶施以墨色和汁绿,叶脉中锋浓墨勾出,叶片的用笔则体现了侧锋横扫的感觉。再看枝干上的嫩条以篆书笔法写出,明确地表现了植物茎的韧性。天竹果以红黄兰三种色调,最前面的果子以红兰涂出,后面则用中锋勾填;施以黄色,画法很自由。石头的画法较植物更为放纵,用淡墨勾砌并涂染,用笔上以中锋转侧锋勾出石头的外形,石纹卧笔横扫提勾较好表现了石头的质感,同时也配合了天竹的长势。在画幅略靠顶部有着两只迎风而飞的白头翁,白头翁的画法很严谨,能看出是用翎毛法绘出,中锋用笔,鸟背用干笔浓墨散锋扫出;翅膀用中锋转侧锋撇出,有力而不板结,使鸟很有量感。纵观全图,吸收了任薰的风格,用色上则有恽南田的影子。在这幅画上,任伯年用水分较大,由于水的稀释,使颜色很通透明亮,他很多作品都是如此。特别是在绢上和熟纸上作画,这种特色就更加明显。从表面看是在用水,实则还是在用笔。而用笔则是“写”出之笔,而非描出,任伯年是强调书写性的。
  四、结论
  本文着力点在于从作品笔法和画法人手,纵向横向分析画家画风形成的可能因素;不是对画家生平和画面表面形式的描述,而是试图运用具体操作方式来解读笔法和画法的应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无论继承和创新都离不开对基本用笔和画法的探讨。对于画家个案的研究来说,直接读其画法和用笔会更有效;解析画家的同时更有利于自我学习与创作。
  【张利峰,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本科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压力日益加大,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缺乏重视,经管类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本文就经管类本科毕业
高校教学联合体(以下简称为联合体)是高校联合育人的新举措,是由某一地域内的高校各自推出一些优秀课程,组成优秀课程组,供各参与学校的学生选学并互相承认学分的一种教学方式。建立联合体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各校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准备。客观地讲,目前国内已建立的一些高校教学联合体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品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充分调动各校学生的
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有机材料,可以被纺织成纤维. 比起我们现在所穿的天然或者合成纤维所制成的衣物,由这种纤维制成的衣物可以更加高效地给身体降温并给生
期刊
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元素对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影响,结合当下服装结构与工艺发展的现状,从传统元素的分类、传统元素在服装结构及工艺中的应用、传统元素对服装结构及工艺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2-2016年发展规划》中目标任务的第一项确定为: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逐步建成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对这一项任务的具体阐释为:围绕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目标,将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期望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营造团队学习氛围,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使全体教职员工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树立超越自我的信念,发挥创新潜能,从容应对各项工作的挑战。  “学习型学校”与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如何稳定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和高校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北京印刷学院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认真研究和总结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学校进一步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原则与结构    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关因
我校建校52年来,几代日坛人以荷花精神修己安人,美丽的荷花已经成为日坛人心中的骄傲,“荷美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荷美教育”的缘起与内涵  “荷美教育”源于儿童的天性。回到原点看教育,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每一个学生从本性上来说,都如荷花一样纯洁无染,都具有走向优秀的禀赋。而社会环境的多样复杂,使学生的心灵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世俗的色彩,因此,守住学生心中的纯洁与美好,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中,造纸术及印刷术的发明于编辑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们的出现使承载着不同种类的文化典籍得以印刷成册,加快
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在世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绘画以它独特的意境和气韵,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绘画应用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