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漱溟的书学观念及其书法风格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梁漱溟一生致力于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然而,他对文学艺术的认识也是很有深度的,特别是在书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实践,形成了自然、朴拙的书学观念;其有主见、有思想、认真不苟的傲骨人格形成了坚挺清雅、沉着不浮的书法风格,这些都可以从他留下的文字记录和手迹墨书上看出。
  关键词:梁漱溟;书学观念;书法风格;自然朴拙
  
  梁漱溟的生平简介
  梁漱溟,1893年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民,瘦民,20岁后以漱溟行世。1988年病逝于北京,终年95岁。主要著作有:《究元决疑论》、《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值得指出的是,梁漱溟一生留下的手迹较为丰富,被后人整理成《梁漱溟先生手迹选》。
  梁漱溟的书学观念
  梁漱溟的书学观念概括为崇尚自然和朴拙。以下分别从其学习观、创作观和审美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习观
  学习观是组成书学观念的重要部分之一,历代书家关于书法的学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梁漱溟关于此,就契合了“不师古法”却自然天成的学习观念。唐代张怀瓘曾在《文字论》中提到:仆今所制,不师古法,探文墨之妙用,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行,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在云霄,灵变无常,务于飞动。他意在指出,不师古法,从自然万物中索取精神,就能灵变飞动,不受拘束。同样的,宋代黄庭坚在《论书》中也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此处,黄山谷也是强调,古人学书,也不全是临摹,可以认真细致地观察,也能获得合乎心意之作。前人所提到的这种观点在梁漱溟的书学历程上表现得很明显,他曾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我自幼不屑为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旁人或指目我是学赵子昂,或指我是李北海的一路,实则安得有空闲及此耶?”(《寄君大侄》1980年)我夙无临池功夫,盖亦不屑用心于此也。(《致崔有志》1981年)我自少年时遭逢国家多难(甲午战役),于临池功夫无暇分心,因有待致力之事正多也。(《致梁平甫》1983年)
  从这三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没有将书法之事当做困扰其生活的大事,而是以一种看似“不屑”,实为“自谦”的口气对待,由于他并不刻意临池,但从不草率从事,其书迹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无临摹古人的呆板,也无效仿他人的俗气,完全在一个自然的基础之下书写,也就是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不尽临摹”却也“下笔随意”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出现,与梁漱溟思想的根本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梁漱溟在谈到自己思想之根本时曾说: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
  2、创作观
  梁漱溟的创作观主要是通过他传世的手迹所传达给观赏者的信息以及他对书法、对人生态度的观念表现出来的。笔者将其概括为“自然”和“恭敬”。
  2.1“自然”的创作观
  汉代蔡邕在《笔论》中提出了关于书法创作状态的观点: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重在强调,创作的状态要自然、要抒散,若迫于事所牵,即使再优质的书写工具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他把自然而无意间获得的天趣视为书法最高境界。这种创作状态体现出自然的意境,即所谓“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一点也同样是梁漱溟在书法实践中所遵循的。
  在他传世的手迹中,根据书写文字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书作分为书信类、消遣类、书名自序类、应酬类等。和友人的通信,是为了互通讯息、解疑答惑,因此以书写的文字内容为重点,而创作状态是自然而轻松的,无任何做作。如1920年他在北大任教时《致陈百年先生》的信函。为自娱和消遣,供自己玩味的书作也是有的,以这种创作的心境书写,重在修身养性和娱乐,当然创作的状态也是自然的。如1915年书《楞严经正脉疏》,1966年书《儒佛异同论》手稿,1977年书《发愿文》等,从这几件手稿的文字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虔诚而认真的梁漱溟。值得指出的是,梁先生所著的书,大都是自己题写书名,有的还有自序,这就比一个单纯的文人增加了一点“艺术家的兴味”。由于是自己所著之书,因此对其内容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自题书名就更显得自然而和谐。梁漱溟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应当时许多人之请而作书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他一般书写意境高远的古诗或往圣先贤的名言,也曾自撰联“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而他本人不以书家自居,因此不会问他人索取润笔,所以在不以买卖为目的下所书的作品是十分自然和放松的。纵观梁漱溟的这几类书作,可以看出其创作状态是十分自然的。
  2.2“恭敬”的创作观
  “恭敬”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同样是梁漱溟在书法创作上的观念。他曾在1984年《致勉仁文学院同学》中坦言道:吾为人写字作书,每意求笔力矫健,乃转见其俗劣。盖胸次未能廓然坦荡,是可耻也。孟子指出学问之道在求其放心;放心者一切向外逐物之心也。写字作书但恭敬从事使得。此处它重在强调,如果书法创作刻意地追求一些东西,结果是事与愿违的,只有“廓然坦荡”和“恭敬从事”才能获得创作上的佳品。可见,“恭敬”是梁漱溟在创作实践上的心得,这与他亦佛亦儒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在谈到自己如何对待人生时曾说: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而慎,以入于独,此伍先生之学也。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这是一种恭敬的、自然而然的心理状态。这从一个侧面也可以折射出其书法创作观念是恭敬的。
  2.3审美观
  梁漱溟认为艺术“大抵可以美或不美为其概括地评价,美之为美,千百其不同,要因创作家出其生命中所蕴蓄者以刺激感染乎众人,众人不期而为其所动也”,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也同样遵循这个道理,只有出自书家生命的真性情,才可能打动人心。
  梁漱溟的书法审美观可以从他致友人的信中看到:书法朴拙非病,俗则要不得。在他看来,书法写的朴拙些并无妨,但不能俗。此处“朴拙”即有朴质、率真、不做作之意。他将朴拙看成是美的,而俗是不美的。历代书家关于写字要“朴拙”的观点也是很多的。如: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会临池既倒之狂澜矣。拙者胜巧,敛者胜舒,朴者胜华。可见,梁漱溟所谓的朴拙也就有了应有的依据。他在阐释文艺作品的审美时认为:那些意境甚高的文艺作品,感召高尚深微的心情,彻达乎人类生命深处。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品德。比如陶渊明的诗,倪云林的画,恬淡悠闲,超旷出尘;又如云冈石窟,龙门造像,静穆柔和,耐人寻味。石窟造像所代表的是一种自然大气、朴拙无华的审美取向,他将云冈石窟和龙门造像之美作为“意境甚高的文艺作品”。可见,梁漱溟认为能达乎人类生命深处的东西是美的,是耐人寻味的,然而这种美的感受,首先必须是真的,自然而不做作,朴拙而不流浮。因为“美者非之于悦耳悦目,怡神解忧而已”,必须要由人心之“广大深远”以通乎“宇宙本体”,即人类的生命本体,也就是“自然”。
  梁漱溟的书法风格
  梁漱溟由于其有主见、有思想、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处事认真不苟、铁骨铮铮的坚毅性格,而被喻为“中国的脊梁”,表现在书法风格上,即是坚挺清雅、沉着不浮。以下就从梁漱溟有主见、有思想的人格特点上剖析其书法用笔、结体、章法上的特点。
  3.1坚挺清雅
  坚毅、挺拔、清新、雅致即是坚挺清雅。这种书风的形成是与梁漱溟有主见、有思想的人格品性密不可分的。
  梁漱溟在1934年《自述》演讲中曾说道:我看任何书都是如此,必是自己先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思想而后再参考别人的意见,从未为读书而读书……总之,我自己必先有问题与思想然后才去看书。如此辗转,如此过度,如此变化,乃成为今日的我,乃有今日的思想。对一个问题肯用心思,便对这问题自然有了主见,亦即是在自家有判别。……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是以后大学问的萌芽……这是一种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求知态度,是一种有主见有思想的处事原则。此外,在关系自己安危的政治问题上,梁漱溟依然有主见,不随波逐流,虽因犯颜直谏而遭受打击,却九死不悔。在当年“批林批孔”运动盛行时,他作为孔孟之徒又受到了无休止的斗争和批评,当问他感受时,他引孔子的话作了回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他坚定的傲骨人格的表现。了解其人格,再看其书法,确实颇多相似之处,其书风具有坚毅、挺拔的阳刚之美又不失清新雅致的阴柔之美。由于梁漱溟一生留下手迹的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如手札、条幅、对联等),全面分析起来确实不易,在此我仅以能代表其风格的书法作品分析之。
  文章开头我曾提到,《中国书法》杂志曾选登了梁漱溟的一帧作品,那是他1948年元旦在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旧居书房所写的行书条幅,内容是杜甫诗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镫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如图1所示)
  纵观此书,全文有一种坚挺绵密而清雅恬淡的感觉。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其用笔挺拔、俊朗但也不失清新雅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又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细腻。笔触浑圆,而转折处干净利落,无生硬、犹豫之感,如“去”字,“照”字,“沙”字,“元”字,均给人铿锵有力、坚挺有型的气质。多中锋流畅用笔,线条细瘦,却也粗细有别,如“江月”两字墨色略重,与后两字“去人”形成明显对比;又如落款处的“卅”字的横画粗重,与后几字对比强烈,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单个字中的粗细对比也清晰可见,如“风”字,首画一撇较重,而第二画与之相对,写得较轻柔飘逸,整个字给人感觉既稳重又轻灵。这种坚挺清雅的用笔风格也同样契合了梁漱溟书学观念中的自然朴拙之意。
  从结体上看,字多呈瘦长型,如窈窕女子,亭亭玉立,横画略有“抗肩”之势,使整个字显得险绝,如“数”、“頭”、“船”等字,特别是“数”字,似有欧阳询的欹侧与险峻之姿,布白均匀,左收右放的字如“人”、“尺”、“更”、“頭”等,右收左放的字如“江”、“月”、“静”、“船”、“跳”等;上紧下松的字有“月”、“尺”、“夜”等;上放下收的字如“风”、“鹭”、“鱼”、“旦”等,可见梁漱溟对不同的字的结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整个结体看起来在坚挺和险峻的基础上松紧得当,收放自然。可见,他的结体挺拔而瘦硬,这是与他坚毅的人格密不可分的。
  此作品虽是一中堂条幅,但从章法上来看,却有小手札的感觉,他将正文与落款明显地区分开来,而姓名又单独成列,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字距小于行距,显出一气呵成、贯通顺畅的气势,落款时首列与正文略近,而姓名一列又比原文行距大,调节了全文的节奏,突出了跳跃感和自然性,将全篇的坚挺清雅气质烘托地淋漓尽致。这种章法的处理,既有中堂的坚挺气质,又有手札般的清新雅致,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美集于一体,体现出书家独到的审美观。
  梁漱溟此幅书法作品,无论是从用笔,结体还是章法上,都将其坚挺清雅的书风表现无疑。可见其有主见、有思想的傲骨人格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3.2沉着不浮
  沉稳、着实、不流浮即是沉着不浮,这种书风的形成是与梁漱溟扎实认真的书学态度和人生实践密不可分的。我一生的实践,都是搞事功,主要是乡村运动。……我自始至终投身于乡村,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我一生贯彻实事求是,不说空话的原则。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上,他曾经说过:我虽不讲学问,却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被我收来,加过一番心思,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愈认真,从外面收来的东西就愈多,思想就一步一步地变,愈收愈多,愈来愈变,就成功今天这样子。
  当梁漱溟94岁高龄时,依然认真的审阅其学生为自己编撰的年谱,并仔细修改和整理,因为他将学术当作生命,从来没有马虎过。这种认真不苟的态度表现在书法风格上就是沉着不流浮。以下,我就以梁漱溟的一纸手迹“发愿文(部分)”,(如图2所示)来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也能充分体现其书风的沉着不浮之义。
  全文有一种虔诚而深沉的感觉,无论是从其真切的告白还是从其沉着的用笔,无不体现出一名学者型书家的真情流露。这不仅折射出他处世态度的认真,同时也折射出他书法风格的沉着不浮。
  首先,其用笔沉着,不浮,似有一字千金之感,又似有李白《行路难》的涩劲,粗细对比强烈,提按分明,如“今”字一撇,轻重易见,“禮”字左右两部分,粗细可辨。笔画顿挫有力,如“我”字的戈钩,“佛”字的最后一竖,都显出“古朴大气狮搏象”的气魄。
  其次,从结体方面看,字形结构在欹侧中求稳健,在平实中露险绝,左放右收的字似多些,如“今”、“无”、“始”、“来”、“贪”、“垢”等字,我认为此篇作品的结体略带米芾《苕溪诗》的味道,如“身”字,“重”字等。确实令人起肃,惊叹梁漱溟的书法功力之深厚,心态之平和,格调之朴雅。也能显示出沉着和不流浮的风格。
  第三,在章法上,梁漱溟采用手札的形式,由于此文只是一部分,很难从整体上观之,如落款、钤印等都无法考究,但是从作者的沉着稳健和不浮的态度,我们便可以推知全文的章法也是如此沉着,严谨,行气贯通。
  此页《发愿文》在给人精神洗礼的同时,也给人以艺术的陶冶,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使双方都能“从倾注外物回到自家感情流行上来” ,更深层次说就是“感召高尚深微的心情,彻达乎人类生命深处,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品德”。更突出显示作者的沉着不浮和生命的厚重。
  结束语
  综上,笔者从书学观念和书法风格两大方面对梁漱溟进行了探究,从他深厚的学养积淀和独立的傲骨人格折射出其书学观念的自然朴拙和书法风格的坚挺清雅和沉着不浮。其中流露出梁漱溟的美好品质,如勤于思考,一心向善,有主见有思想和认真不苟等,都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其优秀的书法作品手迹也将被后世所珍爱。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末,一股新的设计潮流风靡全球,之所以风靡,是因为它是基于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这种新的设计潮流就是绿色设计。  关键词:绿色设计;功能作用;实施原则;设计手法;展望前景    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是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知识财产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日渐增多。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性入手,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竞争的内在冲突;在分析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垄断行为的基础上,探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与完善。  关键词: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    美国微软公司凭借其“视窗”软件技术占据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绝大部分份
期刊
摘 要:在栏目包装过程中,如何保持栏目形象的统一性是塑造品牌栏目形象的关键。文章从分析包装过程中“形”与“象”的关系出发,论述栏目形象统一性的内涵以及达成方式。认为栏目的包装设计各样式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音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栏目的标志设计是包装的主题,其他包装形式从色彩、辅助形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变奏,达到塑造和谐统一的“象”的包装目的。  关键词:栏目包装;主题;变奏    我国电视媒体的市场化正在形
期刊
摘 要: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和科学作品会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然未经原作品著作权人同意,运用临摹等方式改变作品的形式的“新作品”,是否侵犯原权利人的著作权、是否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不过,对此现象不应一概而论,针对未发表的和已经发表了的摄影作品,要做区别分析对待,而且对于已经发表了的摄影作品也要细分是否还享有著作权的财产权等,同时应兼顾考虑到对临摹后的临摹品是以个人学习、科研等目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HSE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和机场油库开展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机场油库实施HSE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油库;HSE;安全管理    HSE管理体系作为当今世界石化行业一个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机场油库安全管理中,近几年开展了培育安全文化、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实施危险源辨识等工作,其理念与HSE不谋而合。但在安全管理的实施、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艺术样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机械复制时代的巨大挑战,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的戏曲艺术,显然也无法得以幸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科技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媒体,使得戏曲艺术面临空前的危机,发展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在我们正视危机的同时,也发现机械复制时代同样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瓦尔特?本雅明的著名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期刊
摘 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所以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具体办法。  关键词:房屋住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前 言:  在建筑业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加大,不少建筑施工
期刊
摘 要:煤炭开采条件的复杂性,使得矿山瓦斯、煤尘、水、火、顶底板事故的隐患无处不在。在已发生的重大事故中,瓦斯煤尘爆炸占了绝大多数。在这些瓦斯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通风不良造成局部瓦斯积聚,再遇上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火花,从而引起瓦斯或瓦斯煤尘爆炸。因此,本文对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因素    一、概述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
期刊
市政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属于市政公用事业,它建成后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无法估量。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资金的来源靠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尽可能多建设、建设好市政工程,为城市居民造福,就成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
期刊
摘 要:建立弹药质量监控体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不但可以完善我军现行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配置军内外保障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弹药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战时则可以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乃至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弹药;质量监控;对策;建议    弹药的质量是通过若干程序或一系列连贯环节的整体过程来构成和监控的,如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储存质量、维修质量等。弹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