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无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影响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作为流域碳循环的重要部分一直备受关注,其稳定同位素(δ13CDIC)能够反映DIC来源和转化过程,而其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为了研究喀斯特河流水体DIC和δ13CDIC的影响因素,在典型喀斯特流域赤水河进行了河水样品采集与分析.赤水河流域上游主要分布碳酸盐岩而下游分布硅酸盐岩,且下游林地覆盖率较高,河水的元素组成揭示了流域上游河流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而下游部分支流主要受硅酸盐岩风化的影响.丰水期河流c(DIC)和δ13CDIC的平均值分别为(1940±493)μmol·L-1和(-9±1)‰;枯水期c(DIC)偏高,δ13CDIC值更偏正,二者平均值分别为(2334±626) μmol·L-和(-7.3±1)‰.河流DIC主要受开放体系中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来源于碳酸盐矿物以及大气和土壤CO2.c(DIC)和δ13CDIC值的季节差异反映了气候、水文和生物作用对DIC的调控,夏季生物碳的汇入和有机质降解是δ13CDIC偏负的主要控制因素,而较高径流导致的稀释效应是c(DIC)偏低的主要原因.流域下游硅酸盐岩和林地面积占比均最高的3个支流流域的河水在丰水期具有最高的溶解有机碳浓度[c(DOC)]、最低的c(DIC)和最偏负的δ13CDIC值.碳酸盐岩面积占比和丰水期(R2 =0.52,P<0.01)以及枯水期(R2 =0.58,P<0.01)的c(DIC)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岩性是控制河水c(DIC)的主要因素.流经碳酸盐岩地区的河段,丰水期具有比枯水期低的c(DIC)和偏负的δ13CDIC值.而对于流经林地面积占比较高、植被覆盖较好的非碳酸盐岩地区的河段,丰水期具有比枯水期高的c(DIC)和显著偏负的δ13CDIC值,表明DIC和δ13CDIC在受岩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受土地利用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2020年6月,在山东省临沂城区开展臭氧(O3)及其前体物观测实验,基于观测数据结合MCM光化学模式模拟,对6月中旬O3污染特例生成机理及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 发现,尽管观测期间降水较多,一旦天气转晴,O3迅速积累并超标,1-h和8-h φ(O3)超标天数分别为10d(频率32%)和14 d(45%).O3日变化呈单峰模态,峰值出现在午后16:00.MCM模拟结果表明,光化学污染特例日O3日均净生成反应速率为20×10-9 h-1,HO2·+NO和RO2·(除CH3O2·外)+NO反应分别贡献O3生成
2019年夏季,在济南市城区开展了大气臭氧(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综合观测研究,观测发现,日最大8h φ(O3)均值为(103.0±14.5) ×10-9,φ(NOx)平均值为(16.7±11.3) ×10-9,VOCs的体积分数和活性水平分别为(22.4±9.4)×10-9和(9.6±3.8)s-1.利用局地O3化学收支分析,发现济南具有较高的局地O3生成潜势,白天局地O3平均生成速率为35.6×10-9 h-1.运用基于观测的盒子模型(OBM)和PMF受体模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均持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运动评分分别为(45.27±3.59)分、(25.28±2.4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
目的 研究说话瓣膜在脑损伤患者气管套管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神经内外科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87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说话瓣膜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呼吸系统症状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分级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流域生态过程和水环境效应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期刊、关键词、作者及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表明,流域生态过程和水环境效应研究文献数量从2000年开始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论文发文量较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日本;主要载文期刊有Nature、Science、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基于在线离子数据,对淄博2021年元宵节一次PM2.5污染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探讨了二次无机离子(SNA)的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污染前后颗粒物液态水含量(LWC)及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元宵节前污染期间(T1)和元宵节夜间污染期间(T2),ρ (WSIIs)分别为46.83 μg·m-3和71.18 μg·m-3,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3倍和3.6倍.其中,T1时段SNA的增长倍数(2.7倍)大于PM25的增长倍数(2.1倍),可见SNA浓度增加是引起T1时段PM2.5
全氟化合物作为“典型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以2∶1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采集到的浙江省大气颗粒物PM2.5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研究PM25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结果 表明,12种全氟化合物 ∑12PFCs)日均总浓度在131.63~578.53 pg·m-3,冬季污染水平略高于秋季.全氟磺酸类化合物的浓度远低于全氟羧酸类化合物;磺酸类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污染最严重,平均在12.90
目的 探讨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关节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n=40).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髌骨上、下缘周径,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髌骨上、下缘周径分别为(36.10±1.67)cm、(35
VOCs作为臭氧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其来源解析对臭氧和颗粒物的协同控制至关重要.但多数VOCs具有反应性,不能完全满足受体模式对污染源排放化学物质组成稳定的假设要求,导致受体模式解析结果不能精准反映实际源贡献.为解决因不同VOCs反应活性不同而导致的组分相对变化与模型假设不符的问题,引入VOCs老化程度来表征其光化学反应的状态.将乌海市超级观测站监测的VOCs依据乙苯与间/对-二甲苯的比值分为高、中和低这3种老化状态.结果 表明,分类后解析结果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回归方程参数(斜率和截距)、标准误
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覆盖及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及同时期气象数据,采用Theil-Sen斜率估算、Mann-Ke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0黄河流域植被时空演化驱动机制.结果 表明,2000~ 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以0.005 a-1的速率波动上升,植被明显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中游的秦岭山系、陕北高原和吕梁山系;黄河流域生长季NDVI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57和0.49,降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