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组;观察组(n=50)产妇接受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而对照组(n=50)接受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种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2.0±0.6d、剖宫产术时间为31±4.6min、手术出血量为189±23.6ml、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为9.2±0.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4.6±1.3 d、剖宫产术时间为43±5.3 min、手术出血量为256±26.9ml、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为8.7±0.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性小及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改良腹式横切口 腹式纵切口 子宫下段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76-01
剖宫产术是指在分娩期间,经腹部切开子宫壁而娩出新生儿的过程,对于解决难产及顺产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部宫产术的发展,衍生出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临床分娩具有重要的作用[2]。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肚脐至耻骨上方垂直切开,但创伤性较大及容易引发后遗症;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膀胱上侧及阴毛边横切开,对产妇的创伤性低及安全性高,广泛用于临床[3]。对此,本研究将对比剖宫产术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橫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某医院妇产科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范围24-33岁,平均年龄27.1±3.8岁;孕龄38-42周,平均(39.1±1.7)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50例,年龄范围25-32岁,平均年龄28.1±2.8岁;孕龄37-41周,平均(39.3±2.1)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①切口选择及开腹壁:观察组产妇进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膀胱上侧及阴毛边横切开进行开腹壁;而对照组产妇行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肚脐至耻骨上方垂直切开进行开腹壁;②切开子宫下段:探查腹腔,推离子宫及暴露子宫下段,横行切开2cm,引流羊水,再横行切开14cm左右,将胎儿娩出;③娩出胎盘、清除宫腔异物、缝合子宫切口、缝合腹膜反折及腹壁切口,服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1.3 对比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种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比
2.2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的选择对于提高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剖宫产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术中以改良腹式横切口的手术方法简单及省去不必要的操作,节省结扎止血及缝合腹膜组织的时间。观察组产妇的手术出血量为189±23.6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6±26.9ml,表明剖宫产术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的创伤比性比腹式纵切口小。剖宫产术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切口小、位于阴毛周围及减少对各组织血管的创伤,使手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的纵切口开腹壁剖宫术少。同时,由于手术时间缩短,使在羊水引流至娩出胎儿的间隔时间缩短,显著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从而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表明横切口开腹壁对产妇的创伤性低、愈合较快及对膀胱、胃肠道的刺激时间短,显著减少应激性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6]。
综上所述,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性轻及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桂秋.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28):49-50,51.
[2]薛红敏.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0,39(16):712-713.
[3]程平.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2):148,150.
[4]李萍凤.二次剖宫产术172例腹腔粘连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13,26(6):1117-1119.
[5]王丽琴,王英辉,王美娟等.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02-103.
[6]付连桥.不同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2):389-390.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改良腹式横切口 腹式纵切口 子宫下段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76-01
剖宫产术是指在分娩期间,经腹部切开子宫壁而娩出新生儿的过程,对于解决难产及顺产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部宫产术的发展,衍生出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临床分娩具有重要的作用[2]。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肚脐至耻骨上方垂直切开,但创伤性较大及容易引发后遗症;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膀胱上侧及阴毛边横切开,对产妇的创伤性低及安全性高,广泛用于临床[3]。对此,本研究将对比剖宫产术分别采用改良腹式橫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某医院妇产科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范围24-33岁,平均年龄27.1±3.8岁;孕龄38-42周,平均(39.1±1.7)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50例,年龄范围25-32岁,平均年龄28.1±2.8岁;孕龄37-41周,平均(39.3±2.1)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①切口选择及开腹壁:观察组产妇进行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膀胱上侧及阴毛边横切开进行开腹壁;而对照组产妇行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肚脐至耻骨上方垂直切开进行开腹壁;②切开子宫下段:探查腹腔,推离子宫及暴露子宫下段,横行切开2cm,引流羊水,再横行切开14cm左右,将胎儿娩出;③娩出胎盘、清除宫腔异物、缝合子宫切口、缝合腹膜反折及腹壁切口,服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1.3 对比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种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剖宫产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比
2.2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的选择对于提高产妇的手术效果及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剖宫产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术中以改良腹式横切口的手术方法简单及省去不必要的操作,节省结扎止血及缝合腹膜组织的时间。观察组产妇的手术出血量为189±23.6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6±26.9ml,表明剖宫产术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的创伤比性比腹式纵切口小。剖宫产术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切口小、位于阴毛周围及减少对各组织血管的创伤,使手术中出血量比传统的纵切口开腹壁剖宫术少。同时,由于手术时间缩短,使在羊水引流至娩出胎儿的间隔时间缩短,显著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从而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表明横切口开腹壁对产妇的创伤性低、愈合较快及对膀胱、胃肠道的刺激时间短,显著减少应激性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6]。
综上所述,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性轻及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桂秋.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28):49-50,51.
[2]薛红敏.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0,39(16):712-713.
[3]程平.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2):148,150.
[4]李萍凤.二次剖宫产术172例腹腔粘连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13,26(6):1117-1119.
[5]王丽琴,王英辉,王美娟等.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02-103.
[6]付连桥.不同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2):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