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对先兆流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66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对先兆流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1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予以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予以补肾益胎汤+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腰背疼痛、小腹坠痛、阴道出血、两膝酸软)积分、性激素[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水平以及母婴结局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β-HCG,孕酮、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足月低体重儿、低Apgar评分新生儿以及呼吸窘迫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益胎汤辅助治疗先兆流产孕妇疗效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期,必须牢牢抓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该文通过回顾鼻疗法在古代防治瘟疫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结合近代流感的中医药防治,分析鼻疗法对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性,进一步探讨鼻疗法防治新冠肺炎的应用价值.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主要在肺,温毒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而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鼻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
问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科又称“哑科”,对医者而言儿科问诊尤难把握.在临床实践中清晰的问诊思路是诊治疾病的关键之一.在中医分科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儿科问诊的专科特点渐显不足,加之小儿在生理病理上与成人不同,问诊方式与内容上亦有所不同.儿科问诊主要采用直接问诊与间接问诊相结合的方法.在小儿肺系疾病问诊时以“热、咳、食、便”四字为领,再分以问诊要点与伴随症状两部分,兼问体质、旧疾与服药等,直击要点,层次分明,有助于全面把握病情.既能突出肺系疾病的临床特征,又结合了小儿生理病理
湿热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均有阐述,先秦两汉时期,奠定了湿热理论的基础,对湿热为病的治疗也有较多的临床实践,东汉末年张仲景开创了湿热辨证施治的先河;隋唐宋元时期,湿热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是病因病机的完善;另一方面是宋金元时期内伤湿热理论的提出;明清时期是湿热理论发展的顶峰,尤清代中叶温病学派的兴起,使外感湿热与内伤湿热进一步区分以及在治疗上的创新,推动了湿热理论的研究,使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理论充实、应用广泛的中医学理论.近年来,湿热所致疾病的种类较多,发病趋势升高,湿热理论越来越受到关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易袭阳位,眼位于人体高处,故眼科疾病多与风邪相关,许多眼科疾病在命名上体现了风邪致病的特点,如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暴风客热、风牵偏视、风热不制之病等,因此内服方剂中配伍风药是眼科的一大特色.风药具有引经报使、疏肝解郁、疏风解表、祛风养血等多种作用.在治法方面有祛风清热法与祛风散寒法,祛风清热法常用方剂有银翘散、驱风散热饮子、羌活胜风汤、金液汤、新制柴连汤、抑阳酒连散、还阴救苦汤、防风通圣散、菊花决明散、散热消毒饮等;祛风散寒法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明目细辛汤、柴胡复生汤、驱风一字散、
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著.该文以《内经》“脾气散精”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为启示,将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研究重心前移,探讨“脾不散精”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变化的影响机制及“脾气散精”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认为“脾气散精”调控膏脂的转运过程,“脾不散精”,加重脂肪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管周围脂肪细胞过度分化是引起脂肪沉积的重要环节,
庞敏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教师,辽宁省名中医,第三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庞敏教授在膏方的学术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膏方的开具总结出“五位一体”的处方特点,在临证中结合五运六气辨天、结合体质学说辨人、结合传统及现代医学诊断辨病、结合八纲气血津液等辨证体系辨证、结合发病机理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以方代药调节脏腑、动静结合纠正偏颇、寒温适度调和阴阳、升降同调调节气机、顾护脾胃提高疗效、祛实纠偏及补虚扶弱以平为期的处方思路,亦重视开路方的准确运用,临床
目的 通过观察芪蛭通络胶囊联合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ishemic stroke,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IS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客观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IS恢复期且来自于南宁市中医医院的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芪蛭通络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棒推经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次/d,14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d.记录两组治疗前(0 d)以及治疗后30 d、
高血压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多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尽管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但高血压病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长期血压升高所带来的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高血压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古今医家大多从肝肾,或从痰浊,或从瘀血来认识和治疗此病,往往对“后天之本”脾胃在本病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及研究.该文通过分析“培土宁风”中医传统理
目的 探究肝郁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性激素水平差异,以期为中医证型及性激素与乳腺增生病相关性研究提供肠道微生物层面的依据.方法 纳入肝郁痰凝(G)组、冲任失调(C)组及健康对照(N)组各30例,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泌乳素(PRL)水平,采集粪便样本,提纯总RNA,用Miseq测序仪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运用R(v3.1.1)软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G组E2水平高于C组及N组(P<0.01),C组E2水平高于N组(P<0.05);G组及C组P水平均低于N组(P<
目的 观察小蓟饮子口服配合康复新液膀胱灌注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小蓟饮子汤剂口服及生理盐水配合康复新液膀胱灌注,对照组患者采用小蓟饮子汤剂口服及生理盐水膀胱灌注,治疗21 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在临床有效率、等级反应率、中医症状改善情况、KPS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临床使用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