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探究教学”的提出与实施,传统的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仍有些一线教师对课题探究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在认识上不够清晰和深入,这严重妨碍了“探究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数学课程的实施有所裨益。
  
  一、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内涵
  
  作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究教学由来已久。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中。而明确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则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他认为探究教学是指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定义,如“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以及“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等等。
  尽管对于探究教学的涵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包含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必须有教师的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明确的方向;二是以学生的“学”或“探究”为主——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课题,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对本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逐步形成独立、能动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特征
  
  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作为一种以课题为纽带的探究教学,不仅具备一般探究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共性),同时还有自身的特点(个性)。
  
  1,各学科课题探究教学的共性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2)结果与过程并重。(3)重视学以致用。(4)学生独自学习为主。(5)注重发展性评价。
  
  2,数学课题探究教学的个性
  (1)数学课题的开放性
  课题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不应把学习内容限制在某些方面,只要与数学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为课题探究的内容。同时教师也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课题“不够水平”或“不够深刻”而去干涉他们。实际上,数学史上许多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开始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要让这些思想一开始便被扼杀在摇篮里。
  (2)数学课题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尤其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探究的方法也就不同。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演绎与归纳法、数学分析与综合法、数学化归方法、数学公理化方法等等。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的重要形式是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这在中学数学中可大量使用。因此,在课题探究中要加强这种演绎方式的训练。归纳推理则是由个别的命题推出一般性命题的推理方法。一般根据概括对象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一类事物的全体对象作出概括的推理方法,如数学上的穷举法。总之,数学课题探究教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的课题,进而进行新的探究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数学课题探究需要进行抽象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题探究的抽象程度更高一些。例如,数学模型就是通过对原型的模拟或抽象而得来的,它是一种形式化和符号化的模型。在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中,很多数学课题源于现实生活,而大多数学生通常在进行纯粹的数学计算、变换和推演时可能感到困难不大,可一接触到现实中有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少学生感到所学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与实际问题对不上号。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把问题的本质突出出来,从而利用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总之,课题探究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文章浅谈了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管见。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就变得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应该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同时,实践证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探索和创新的内部动力
期刊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
期刊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主要有下面几种基本模式:  1、讲授模式:它属于传统模式,突出特点是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基本程序是: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它是当前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  
期刊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写作能力高下。中学生作文能力能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表达以及从属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载总量。这些能力结构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一
期刊
通过长时间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概念和定义时,他们往往能够给予流利而圆满的回答,但却经常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笔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有的学生可能把“直线在平面内”写成“直线在平面外”,有的学生就认为“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外”,倘若你提问他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时,他却能给出流利的回答:“共有三种,直线与平面平行
期刊
“分层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提出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有差异的教学,力争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力求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1、显形与隐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人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喜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并对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作了具体规定,即:“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博采众长,对高中学生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欣赏”引导。    一、挑选“阅读欣赏”的读物
期刊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教材,如何做到有效地课堂控制呢?如果是新瓶装旧酒,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涛声依旧,新的课程改革又将成为纸上谈兵。因而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有效地课堂控制会营造一种新的理想的教学氛围,既能使教师身心愉悦,又能让学生发张个性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