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做合格小公民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如果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就会闹出许多笑话。我们先来听这样一个笑话吧。
  有一天,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外国朋友到一家中国饭店吃饭,这家饭店老板是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外国朋友点完菜,老板大声告诉后面的厨师:“两份牛扒,两碟青菜,青菜一定要‘死’(洗)干净。”外国朋友听了,表情怪怪的,他一定在想:青菜怎样才算死干净呢?不要吃出毛病来。结果他饭也没吃,转身就走了。
  在我家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天吃完晚饭后,妈妈用她不标准的普通话问:“谁先‘死’澡?”我和爸爸都说:“不死不死。”妈妈说:“你们不‘死’,那我先‘死’了。”我们听了大笑不止,用广东话异口同声地对她说:“不要死啊。”妈妈听了感到奇怪,莫名其妙地问:“我才不要死呢,你们干吗咒我呢?”我忙向妈妈做了解释。妈妈尴尬地低下头,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好普通话。
  普通话讲不好,就不利于人际间的交流,还会经常闹出笑话来。要做一个合格小公民,我们大家都要学好普通话。
其他文献
为了和丈夫一起忙生意,女儿才满月,莉就狠下心给她断了奶,托付给外地的母亲照看。  几个月后,莉去看女儿。孩子长得胖嘟嘟的,很是健康,而且极少哭闹,谁见了都说乖。可没几天,莉却觉得孩子似乎太“乖”了,一天到晚表情淡漠,反应都好像有些迟钝。她开始担心:这种乖好像跟孩子的年龄不太相符,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呢?  她的担心是正确的。研究人员对这样的婴儿有种专门的称呼,叫做“沉默婴儿”,典型特征就是不善于用表情
期刊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逗乐。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此时仍不以为然,
期刊
春节是喜庆、吉祥的。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与喜庆同样重要的还有安全,“平平安安过个年”,意在提醒家长呵护好孩子,过个欢欢喜喜的年。    防止意外伤害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呈上升趋势,春节期间的发生率尤其高。究其原由,与节日孩子们玩耍的项目增多以及家长的警惕性降低有关。其中以下面两项最为常见—  1. 烟花爆竹虽然不少地方已经明令禁止燃放,但仍有一些家长迁就孩子而私下买来供孩子玩耍。殊不知,烟
期刊
孩子病了。看着被疾病折磨的小小孩儿,父母会把万般的心疼化做宠爱,有时难免会失去理性,对孩子娇宠过度。一些孩子病愈后变得娇气了,脾气也大了,不愿独自睡觉,百般挑剔食物等等,就是病中被过于娇惯而带来的“后遗症”。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待病中的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沉着冷静。患病期间由于身体不适,情绪欠佳,孩子烦躁不安且哭闹频繁是正常现象,家长多加关心完全必要,但不要流露出过分的温情,因为那样不利于
期刊
入冬以后,气候寒冷而且变化无常。难得有了一个晴好的冬阳天气,有些家长却又担心孩子出外会感染风寒,宁愿把孩子关在屋里。“隔着玻璃也可以晒太阳嘛!”家长这样认为,全然不知这样做是个多大的遗憾。   首先,孩子们对寒冷的耐受,需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经常让他们到户外活动活动,接受一下冷空气的洗礼,能够提高他们的耐寒能力。而冬阳天恰恰就是孩子们作冷空气浴的首选,因为这时候气温相对要高一些。  其次,现代医学
期刊
有件事,像石头一样压在心上半年多了,每次想起来,我仍然感到惭愧。  那是半年前的一天,我一个人从四会市回来,坐上了一号公共汽车。车票是两元钱一张的,可是上车后我才发现,身上只剩下一元五角钱!怎么办?不能买半票,车又开动了。趁着人多,我下意识地避开售票员的目光,使劲儿往里挤去……  车到站了,随着人流,我低着头悄悄逃下了车。  回到家里,我想来想去,还是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严肃地对我说:
期刊
连续几次强冷空气南下之后,广州的街头巷尾便一派料峭了。  大人们已经是全副"武装",走在大街上仍免不了脚步匆匆;小家伙们更是穿得跟熊宝宝一样,却依然缩着脖子笼着小手直打哆嗦。  在本没有什么冬天的广州,人们御寒的经验多来自于听闻:多穿点、穿厚点,总是会好过点吧?   在我们的摄影镜头面前,这一群孩子却用自己柔弱的小身躯精彩作答:其实未必—  游泳池旁,只穿着泳衣的孩子们在池边做着各种准备动作,呵气
期刊
女儿从幼儿园回家,拿了同班小朋友的一副玩具模板。  我发现后,犯了难。家教书刊中说,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分不清自我与外界的不同。如果此时我斥责她,她一定会以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很长一段时间会沉浸在自责中不能自拔,不利于她的心理健康;但如果不纠正她这种行为,以后养成了习惯还了得?  我想了想,计上心来。女儿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讲三个故事给她听。当天晚上她要睡觉时,我有意把她的故
期刊
镜头一:芊芊妈妈是报社的夜班编辑,没办法带孩子。任销售经理的爸爸三天两头应酬客户的时候只好带着芊芊,这常常使得芊芊9、10点钟了还吃个不停。  镜头二:吴迪下班晚,还要买菜、做饭,怕饿着儿子,每天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不是先让他吃块蛋糕,就是吃饼干喝酸奶,待吃晚餐时儿子当然就吃不下多少了。可临睡前,饱劲过去了,儿子又会缠着妈妈要东西吃,吴迪只好做个土汉堡——在面包里夹入火腿肠、煎鸡蛋和芝士片,一图省
期刊
由于我们夫妻俩工作比较忙,儿子出生4个多月后就被送到岳父家,直到3周岁时才接回我们身边。  没多久,我们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教育、关心的时刻,我们却让孩子远离父母。儿子在外公外婆的溺爱下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诸如散漫任性、不讲礼貌等,在家里他会直呼我们的名字;上幼儿园第一天,竟然趁老师不注意跳窗而逃,简直像个“野孩子”。  我们真有点儿急了。  后来,针对孩子活跃、好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