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践的中国立法学——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立法学的成长

来源 :地方立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中国立法蓬勃兴起、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立法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中国立法学四十年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法学独立学科确立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回应中国立法问题、逐步面向中国立法实践的过程。当代中国立法学大致经历了1978-2000年的创建与初步展开、2000年《立法法》颁布之后的'规范立法学'以及'后体系时代'三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立法学的学科体系、组织形式与学术载体也随之建立和发展。未来中国立法学的发展进路,应当
其他文献
为对贵州省普安核桃优良单株品种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应用主要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普安县决选出的12株核桃样本的9个品种特性(三径平均值、坚果重、种壳厚、种仁
在遵义市核桃重点产区开展优良单株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坚果品质和丰产性状,应用多性状综合评定开展复选和决选。初选优株81株,复选优株37株,决选出核桃优株16株。
<正>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从农业分离出来后往哪里居住就业?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方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我们还未得到清醒的认识。50年代,实 行的是“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城市发展方针;60年代实行的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70年代实行的是抑制城市化战略,严格控制农民进城,还将几千万城市人口赶下乡;80年代实行的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近年来又调整为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然而几千万民工涌入城市,使这一方针受
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目前,农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已经基本完成,关键是外部环境的改善,即创造有利于农业进入市场的环境条件。本文为此将探讨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政策问题及其理论依据。
本文从移植前准备、树木的挖取与运输、树木的栽植、移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树木全冠移植的技术要点,以提高成活率。
<正> 170万年前,曾在中国元谋活动的猿人,绝不会想到她的后代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20—21世纪的转换中,会发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东方社会就以它的社会制度、历史演变的特色,引起古往今来学者的重视,写出了一部部学术论著。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重新兴起的东方社会研究,是继30年代、50年代两次高潮以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复与升华。1995年11月在昆明召开的第9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以“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为主旨,或许是在20世纪末给这一讨论划上一个
【正】 为进一步繁荣和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与《学术月刊》社于1995年12月1日在东方管理文化中心联合举办“回顾与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选择生长健壮的30~60年生成年母树采种、种子密封后在低温(0~5℃)下进行贮藏,同时加强幼苗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是提高榉树实生苗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以苗高与地径作为榉树1年生实
【正】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
国家制定法是社区治理的主导性规范,它不仅通过调整相关主体的交往行为发挥影响,还通过嵌入于其他规范产生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选取有关规范性文本,来分析社区治理中国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