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国内物流行业逐渐升温,竟然在今年搭上国务院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末班车,一度让沸腾于“舆论”热潮的房地产业黯然失色。
在大好形势之下,物流信息化市场发展如雨后春笋,更似富矿一般,等待有心人前来开采,很多人士绞尽脑汁意图抢占有利地形。8年前,北京怡和佳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雷(以下简称“怡和佳讯”)开始着迷物流行业,并希望通过信息技术为产业飞跃铺路搭桥,目前已在公路运输的协同、透明化管理方面小有成果。
紧抓机遇顺势而上
针对国内物流行业“多小散弱”的发展现状,怡和佳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管车宝”软件,将司机的手机作为移动管理终端,货主或运输企业轻点鼠标,就可对所有成功注册入"管车宝"系统的司机车辆实现实时定位跟踪,随时掌控车辆的精确位置,实现了对大量社会车辆的迅速整合,能够轻松地组织起自己可随时调用的“虚拟车队”。
针对物流行业信息流不畅、管理不透明的现状,怡和佳讯又研发了路歌协同运输管理系统(CTMS),继承了“管车宝”的成熟技术体系,并根据货主企业的需求扩展了运输服务商管理模块和运单管理模块,通过与“管车宝”群组互联,完成了运输服务链的信息化。CTMS让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们能够方便地整合符合自己要求的优质承运商,并能够与之通过互联网实现运作过程的信息化,对其进行有效监控、考核与管理。
借助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东风,冯雷谋划着将其信息化“魔法”施展到淋漓尽致。分析起当前利好的机遇,他兴奋不已:
“毫无疑问,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对我们从事物流信息服务的行业而言,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就是想通过信息手段,促使物流服务踏上新台阶,这是在国家支持范围之内的。同时,《2009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本年度重点支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于具有共性物流需求的运营平台,面向某些特定领域和行业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运营管理的服务;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或平台,向第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的服务。这对我们而言是再贴切不过了。”
冯雷就是这样,非常善于捕捉有关物流市场的每一个信息,对于其公司研发的两套系统,他更是拿出了培育子女般的热情,悉心搜集所有信息反馈,并及时酌情升级。
打破旧均衡创造新协同
“管车宝”和“路歌协同运输管理系统”的相继推出,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回响,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的公路运输行业由于各种复杂的内外部原因,长期处于“服务低水平均衡”之中。在行业规模急剧扩大的时候,10多年来物流服务质量却裹足不前。这两套信息系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僵局,意图使物流服务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
“打破旧均衡——产生新的协同关系——达到新的更高的服务标准”,这种行业范围内的变化其实并非直接由信息化产品所能带来,它反映出我国的公路运输行业已经达到了一个突变的临界点,预计今后的变化将很快、很剧烈,信息系统在巨变中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一些运输企业、物流企业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告诉记者,“管车宝”和“路歌协同运输管理系统”都是促进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同时,这两套系统也非常贴切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能够解决运输业务中最核心的运作管理难题,成本不高、便于操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低成本扩张的好帮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行业整合时代的扩张发展平台。冯雷说,该系统已经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在其他地区的推广速度也逐渐加快。
“‘管车宝’使一批观念超前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信息化系统的互联关系寻求与货主之间新的协同关系。服务低水平均衡的打破,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制造业物流管理者的思路,从而释放了‘路歌协同运输管理系统’的需求,也就是制造业对高质量、低成本、透明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在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大背景下,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将促使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出现。”冯雷深信不疑地说。
据“路歌运输协同管理系统”的一位直接用户,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物流经理陈戈宁介绍,他们公司引进该系统后,一方面,加快了业务流程,原来仅运单派发就要花费2人半天的时间发传真打电话,而现在效率提高十倍;另一方面,使用CTMS系统后,不再需要打电话追踪每个运单,只需要根据系统数据,处理特殊情况,货主和物流商都减少了低效的电话确认,运输过程不再失控,而且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再有,公司KPI考核有了客观数据做支撑,为持续优化提供了基础。每个运单的客观数据在月底汇聚成了对物流商的KPI考核数据,使得服务质量考核有了执行基础。
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引进“路歌运输协同管理系统”后,对原来绝大部分的人工服务流程实现了信息流的自动化和透明化,前后对比的效果异常明显。
广泛合作寻求共赢
作为崭新的服务产品,冯雷在谈及市场时表示,怡和佳讯打算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推荐、业内其他软件公司的合作、渠道销售等多种方式启动两套系统的市场推广工作。
“在物流管理软件领域中,软件公司都是我们潜在的合作伙伴,而不会成为竞争对手。如占国内物流管理软件市场份额最大的上海博科资讯,已经成为我公司的合作伙伴。”冯雷着重强调说。
之所以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冯雷如此认为:“其一,没有成熟的‘管车宝’以及“管车宝”的大量前期部署,CTMS是很难销售和实施的。而‘管车宝’的研发和运营,有着很高的门槛,取得大量物流客户信任更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不是传统的软件商适合做的;其二,物流管理软件的范畴很宽,需求也很复杂,CTMS和‘管车宝’仅覆盖用户需求的一部分,其他的需求,如财务管理、多式联运、CRM等,都不是CTMS和‘管车宝’能解决的。因此,和成熟的物流管理软件商合作是必然选择。”
据冯雷介绍,怡和佳讯和物流管理软件商的合作主要会在两个层次:一是商务合作,通过相互代理销售,获得各自合理的利益,比较简单,既可以面向货主企业用户,也可以面向中小型物流企业用户;二是功能内嵌,主要是在综合的物流管理软件中内嵌功能接口,与“管车宝”平台互联,取得协同运输管理的功能,这种合作更适合面对大型物流企业用户。
而谈及市场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冯雷坦言,“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在经历了漫长的低水平服务时期,对低质量物流服务普遍处于麻木状态,没有通过创新协作方式赢取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意识和动力。货主企业一味地通过罚款来减少损失,而物流企业则通过各种手段向下游转嫁风险,行业突出的关键词是博弈而不是协同。”
为了突破这个困境,冯雷表示,怡和佳讯接下来将大力宣传协同运输的理念,并通过对用户实实在在的服务及为用户创造的显著效益树立样板案例。同时,也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提倡更高的物流服务标准,扩大宣传面。
怡和佳讯的两套系统作为能够承载运输服务链的信息平台,包含相互关联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据冯雷介绍,他们制定了“中间作厚,两翼展开”的推广模式,即首先提高“管车宝”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在“做厚”物流企业客户群的基础上,带动面向货主企业客户和司机客户的产品和服务。
截至目前,“管车宝”平台已经取得了2万运输企业用户,管理超过60万卡车的骄人业绩,而针对货主企业、基于对公路运输协同过程透明化管理需求而研发的CTMS系统还处于推广的初期,只向少数用户推荐使用,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营销推广。
直面问题求新求进
谈及这两套系统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冯雷也毫不避讳,他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
其一,由于物流商在运输过程中还有向下分包业务的行为,比如,物流商向下分包给专线运输公司,“CTMS—管车宝”的结构需要向下扩展,成为“CTMS—管车宝—管车宝”的结构。虽然系统中已经支持这种多层业务分包的级联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多层分包的业务环节互联仍然比较难以打通。目前的解决办法是物流商跨过直接承运商注册管理承运车辆,但增加了操作难度。
其二,这种通过独立的信息系统互联打通管理信息流的系统,必须从业务分配环节开始执行流程,从而强化业务流程规则。也就是说,要做到不执行系统的流程,物流商就无法得到业务。否则,由于货主和物流商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关系,业务的流程规则难以长期维持。
“我们系统的一个早期试用用户,由于物流商同时还在使用另一个系统接收运单,CTMS规定的业务流程就成了额外的工作负担,时间一长,承运商就逐渐脱离了这个流程。”冯雷遗憾地举例说。
其三,货主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要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有选择权。现在的物流行业比较乱,说的和做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距离,企业的物流主管在业务运作中的苦楚很难为其他部门(如IT部门)理解,具体的困难只能自己独吞。
“我们系统的另一个早期用户,由于IT等部门介入了系统的选择和实施过程后,对系统的目标做了不恰当的扩展,最终使系统的实施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冯雷说。
虽然小有遗憾,困难不少,但可以看出,冯雷从这些应用案例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真经”。比如:要立足于公路运输“层层分包”的行业现实,不回避,不空谈,才能提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要正确认识公路运输服务的价值链各环节的核心利益,不打破各个环节的权力边界,有限改进原有流程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方案必须给价值链各环节提供额外的好处,运输基层单位的信息化模块需要预先部署和设计。
基于大量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冯雷还对系统下一步的改进进行了设想,“接下来,我们还将逐步增加系统个性化适应性,在运单格式、流转方式、考核指标等方面打造更灵活的配置能力;同时,通过标准化接口,增强与主流ERP,如SAP等系统的集成能力;另外,我们还将增加仓库角色,将出入库环节纳入信息协同范围。”
由此可见,怡和佳讯的确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冯雷表示,其公司发展战略是结合SaaS、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优势构建高黏度的公路运输行业应用平台,在整合优化公路运输产业链的过程中构建面向运输服务链的深度服务体系。而核心就是锁定行业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运输企业、物流企业,然后实现为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服务。
为此,他特别希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提倡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协同运作,引导企业重视物流的过程管理,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