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法律化的法理基础及其思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见危不救的情形,小悦悦事件就是其中之一,人们不是不愿意见危不救,而是在如今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见义勇为者没有利益的保障。我国道德严重滑坡,保障个人的利益尤其重要,道德法律化作为其中一个有效途径,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法理基础;见义勇为;道德法律化
  中图分类号:D9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10-01
  作者简介:陈鹏飞(1994-),男,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
  一、见义勇为法律化的法理基础
  (一)基本伦理价值基础
  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本文所探讨的见义勇为行为是一个长期以来被社会认同的伦理,是一个高尚的道德要求。随着2004年我国将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在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由于个人权利在相关立法中没有得到保障,导致了摔倒老人不敢扶、被撞倒的小女孩不敢救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见义勇为作为传统的社会伦理遭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不给予救助的人实施救助,促使了其他人的行为导致受害人受伤甚至使危难者失去了生命,这违背了基本伦理的宗旨。将见义勇为法律化正是基于此伦理受到严重破坏基础上而采取立法手段。见义勇为符合如今文明和谐的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表现为尊重个体生命、保障人权和合法权益,体现了对基本伦理的价值追求。
  (二)社会秩序价值基础
  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人类的发展中处处需要秩序,不管是从原始部落还是到现在的法治社会,维系一个社会良好运行的机制就是秩序。
  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自由、正义、效率。虽然法最终追求的价值不是秩序,但是秩序是实现法的其他基本价值的基础和保障。正常社会秩序的实现,需要人们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法律和人们违反法律时国家的强制力这两方面共同实现的。为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法律必须明确地对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避免纠纷的发生,并且当纠纷发生时应积极的去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的基本安全。社会中存在的诸多见危不救、不敢见义勇为的现象,使得人际关系冷漠,如此循环往复,社会又怎能建立起和谐的秩序。将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利益写入法律,那么人们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畏惧感就会减少,实施见义勇为时的顾虑就会减少,至少在见义勇为这一方面能让社会秩序越来越好。
  (三)“恶法非法”基础
  分析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丁认为“法理学科学所关注的乃是实在法,或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而不考虑这些法律的善与恶”。分析实证主义认为不管国家的法律是否符合社会需求、道德标准,即不管是“良法”还是“恶法”都是一部法律。而以格劳秀斯、洛克、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是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这种观点说明了法律是一种社会客观规则的表现,是代表正义的,因此一部制定出来有损公民权利的“恶法”不是法律。
  笔者同意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笔者认为内容良善、且具备法律形式的法律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我们在讨论《民法通则》时应该在当时的立法背景下进行讨论,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还没有改革开放。当时的人们以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很少重视自己的私权利,所以我国的立法者并没有去仔细考虑见义勇为者的私权利,没有将此条写入《民法通则》。但是,在个人权利被重視的今天,在见义勇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背景下,将见义勇为写入法律已经是大势所趋。这部即将出台的民法典符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从根本来说是一部良法。
  综上,基本伦理价值基础、社会秩序价值基础、”恶法非法”基础这三个基础构成了见义勇为写入法律规定的法理学基础。
  二、结语
  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但是通过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如果通过道德无法约束,那么必须靠法律的手段来加以规制或保护。道德法律化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我国民法总则中将见义勇为入写入其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美]博得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柴发邦.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3]田静.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
  [4]李家铭,宋檀.法制环境中的道德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5]代艳梅,王有香.试论道德法律化及其限度[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
  [6]管瑛,曾颜璋.法制与道德建设关系的法哲学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其他文献
摘要:犯罪现场痕迹是解读犯罪过程的主要客观方式,利用现场痕迹的固定性来对犯罪过程进行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等细节的分析解读,可以有效提高案件的侦破。犯罪现场痕迹是犯罪嫌疑人在现场进行作案时留下的主要证据,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痕迹刻画犯罪全部过程,是案件重要的侦破方式。  关键词:现场痕迹;犯罪现场;刻画犯罪  中图分类号:D9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74-
摘要: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从社会学角度,精炼的阐述了自汉至清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封建法律的演变,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进而解释了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奸非罪为探讨对象,通过对奸非罪的简单厘定梳理,以资揭开古代中国性犯罪神秘面纱的一角。  关键词:奸非罪;血缘;奸;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
摘要:河北省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把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列为了此次工程的重点,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过程。因此,分析当下河北省农村环境现状以及在保护农村环境过程中法律建设情况,提出完善措施,有利于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民的环境收益和我国农业产业量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污染防治问题;法律机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摘要:微传销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传销,具有典型的骗取财物性质,具体表现为交叉型微传销和资本运作型微传销两大形式。不具有骗取财物性质的经营型传销排除在微传销的范围之外,不够入罪门槛的以行政法规进行规制,足以入罪的以非法经营罪进行规制;具备骗取财物性质的诈骗型传销是微传销,以实体商品、服务为外衣的交叉型微传销和无实体项目支撑的资本运作型传销在具体案例中适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并根据案件事实与诈骗罪、集资
摘要: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竞业禁止义务正是一种典型的忠实义务。董事竞业行为既包括从事与其任职公司形成竞争的业务的行为,也包括谋取公司商业机会的行为。本文拟从一则案例的分析入手,探究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具体构成及法律后果。  关键词: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法律后果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087-03 
摘 要: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儒学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儒释道三者合流,最重要的产物是宋明理学。儒释道三者合流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最好表现,也对我国法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借鉴作用。  关键词:佛教;儒学;合流;宋明理学  中图分类号:B244;B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187-0
摘要:国际刑事法院自建立以来,在惩治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严重危害人类的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法院的运作也面临着与各缔约国以及非缔约国的司法管辖权冲突等问题。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过程充满了曲折,在筹备过程中,被各代表团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即是法院的管辖权性质及范围问题。本文通过对罗马会议上各代表团对《罗马规约》第十二条第二款第1项讨论的分析研究,认为该条款中的“有关行为”应当被解释为“犯罪行为”,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至今已经进行到第7个年头,而围绕违约条款的适用争议就一直伴随实务纠纷的复杂化逐渐扩大,特别是针对《合同法》解释(二)第29条的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引发争论甚多,影响办案律师与法官的实际适用,在2016年的中国民法学年会上也有部分
摘要:在我国司法改革深入进行的时代环境下,由于刑事冤案对司法权威的破坏严重,对于受害人的身心损害更是巨大,因此被司法界予以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对冤案、假案和错案进行了区分,在概念比较基础上,对刑事冤案从诉讼程序方面(即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进行了成因分析,从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和确立有限度的沉默两方面来对冤案进行预防,最后提出采取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或法院的判决来纠正
摘 要:由于快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大潮已然形成。在这一趋势下,目前国内金融分业监管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实行金融混业监管势在必行,然而就如何实施混业监管仍然众说纷纭。次贷危机后,西方包括英美在内的发达国家纷纷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了混业监管理论,研究英国的改革新措施,对于我国未来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混业监管;双峰模式;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