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自主性的两点浅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自主性原则展开分析,通过阅读《道德经》原著以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将《道德经》中涉及管理层面的理论加以剖析,试图从中得到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自主性原则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管理 道德经 自主性 启示
  
  《道德经》自秦汉以来就在管理领域发挥作用,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兵书。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中的管理观点对于我国现代越来越要求民主自由的高等教育管理着实有相当大的意义,下面我就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原则中的自主性原则与《道德经》中有关自主、柔性管理的主张结合起来思考,给出自己关于高等教育管理自主性原则的两点浅析。
  一、“道法自然”与“清静无为”。遵循客观规律,让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展现学校个性
  “道”乃是《道德经》的中枢之论,老子一切议论皆发乎此。《道德经》开篇中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是统领和支配天、地、人的总规律总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本性就是自然,由道生出的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人为的。管理也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自然过程,管理者同样要在管理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结合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一方面从评估体系来看,近十几年来,国内大学遍地开花,它们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独自细化的办学宗旨。但是,从近几年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或部委颁布的高等教育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它们共同的问题就是过于着眼于“标准”,而淡化或不注重“卓越”“特色”,这样不免会影响到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同时,由于受这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导向性和权威性的影响,高等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放不开手脚,进而影响到高等学校管理自主性的发挥,最终使高等学校为“达标”而放弃“特色”。长此下去,就会出现因过于强调一致,而忽略各校的个性,走不出真正自由民主的路子。另一方面从管理体制来说,直到改革开放前,国家对全国高校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办学权基本把握在中央、有关部委及各级政府手中。在这种体制下,全国高校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层次,均由政府出资国家公办,学校完全根据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经费、人事指标及指令性计划办学,学生由主管部门统招统分,高校成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原则必须显现出来。从宏观上主要来说,必须发挥中央、地方、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结合《道德经》中的有关管理思想,就是要政府部门“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因循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可见,“无为”是一种管理手段, “无不为”才是目的。能“无为”,则可以达到有效的“为”,就能达到“无不治”。天、地、人皆可看作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内外环境,而“道”则可化为该事业的目标、利益、前途,是不可抗力。也只有在这个总括精神上,管理才能“行于大道” ,不走弯路。
  二、“柔弱胜刚强”。对学校的管理应坚持“柔性化管理”的理念
  《道德经》始终不希望人去使用刚性的政策,不希望管理者时时克制去操纵别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自然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权力需要。“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的基本谋略。在他看来,柔弱是充满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则是衰退和死亡的征兆。所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很柔脆,其死也枯槁”。其实,纵观老子守柔思想,他所谓的“柔弱”实质上指的是天下之道,这种柔弱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所以人只能顺应它,而这也正是柔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因所在。
  在柔性管理过程中,管理的权力被弱化和分散化,被管理者个体被赋予了很大的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从《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上来看,高校管理的自主原则是明确的。法律规定了高校管理自主权的范围,又规定了高校自主管理的内容,这些规定为高校真正走上自主办学的轨道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与老子的柔性化管理理念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是有一定条件的,而自主也是在一定权限内的自主。所以,法律为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施加监控做出了必要的明确规定,也即说,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自主原则是一种有限自主的原则,自主的限度取决于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秉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的同时,又要把握好尺度,做到适度让权放权,让下层各级管理部门在自辖范围内自由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实施学校的自主管理。其实,组织中的管理权力恰似水,表面看似非常弱小,但是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式,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精神氛围等发挥出来的整体管理效应,却能实现组织运作的高效率、高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耳. 道德经:老子[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蔡歆. 浅析高等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原则[J]. 德州学院学报,2002.
  [4] 杨光举. 老子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陈华. 道家管理思想新探[M]. 长治学院学报,2008.
  [6]别敦荣. 论高等学校管理的三原则 [M].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个人的成长经历、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感悟等方面回顾分析了自我的成长历程; 从职业动机、职业能 力、职业经历、职业期待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了剖析, 阐明了成为一名合格咨询师的期望, 并真诚期待能和求助 者一起成长, 共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母亲和蔼可亲、通情达理,是村里出名的贤妻良母。她待人和善, 总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她常微笑着跟我说:“做
【摘要】原地推铅球是多年来体育高考术科加试项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带队参加体育高考术科测试发现, 一部分考生在此项目上失分较多。考生出现失分现象有很多共同点, 主要是原地掷铅球技术动作不规范; 力量, 爆发力, 协调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从原地掷铅球的技术和力量的正确的训练顺序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解决相关的问题。    推铅球是一项力量性投掷项目, 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考中的铅球测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教材只是范例, 与教学有关的信息都可以带入课堂,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积累有关的信息。把音乐带入课堂, 不拘泥于教材, 开发新资源, 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而且这种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历史课堂上贴切地选用歌曲, 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本身的艺术性; 从教学效果看, 可增强学生感知历史的效果。    【案例描述】  历史谱写了歌曲, 歌曲中凝聚着
经常发现课堂上老师这样要求学生: “同学们, 你们上课要认真学习, 不要走神, 要积极思考, 不要偷懒, 要学会学习, 要培养学习的兴趣。” 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口头强调的, 强制学生要怎样不要怎样, 通常认为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大道理。  作为一名教师, 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教学的基石。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课堂既是教师的
西部教育十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实现了重要跨越,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两基”攻坚实现重大突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目前,陕西、广西、内蒙、重庆、宁夏、贵州、新疆已先后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至2008年底,西部地区共有1049个县和174个团场实现了“两基”目标,剩余的26个未实现“两基”县大多是人口较少的县,“两基”人口覆盖率已接近10
【摘要】本文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残疾人学员在远程学习中的特征, 同时对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教师和学员两个不同角度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2009 年9 月, 63 名残疾人学员走进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成为远程高等教育阳光班的首批学员。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无疑会跟其他普通学员一样, 在学习上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
一、反思写作存在的问题  1. 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写作比较考验学生的词汇组织能力、语法应用能力和文学构架能力, 然而学生真正能够掌握应用的太少了。主要体现在词汇运用匮乏、文章内容缺乏精密结构、低级语法错误较多等三个方面。  2.学生普遍缺乏信心。写是口头交际的书面再现。在很多情况下, 写的功能是非口头所能替代的, 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提高听说能力是为了克
一、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意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的评价应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对其他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二、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形式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现、总结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学课
【摘要】本文针对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常见类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举例分析,从命题方式、解题技巧、答案拟定等方面入手,注重方法点播,力求实际应用。    经过详细分析新课程改革后的宁海卷,我总结出以下规律,与同仁分享。  一、一“叶”关情——炼字型  高考当中命题者主要从“题眼”、“诗眼”、“传神”、“能否换做某字”等角度考察对作者所“炼” 的字的理解,提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摘 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挖掘资源 捕捉生成  一、挖掘学生资源,让课堂和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身上蕴含的诸多资源,能搭建起课堂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让课堂产生和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喜爱的活动设计出能够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