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亲自体验、实验、探索进行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下,谈谈我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和了解到的研究的方法。
一、选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激发研究兴趣
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应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设计一种情景给出,也可以直接提出。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与课堂所学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课题,使研究性课题成为课堂所学知识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概括起来确定课题要注意三结合:一要结合客观条件,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二要结合化学学科的应用性,着眼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汽水饮料生产原理、农药化肥的成分及功与过、污水处理、环境净化、三废的利用等;三要与化学教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做好“研究过程”指导,确保研究顺利深入
研究过程指导主要包括制订方案指导、实施研究指导和整理结题指导三个阶段。
1.制订方案指导
在开学初,各备课组教师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努力挖掘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充分了解自己班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生活体验,确定与教材相关并较有研究意义的课题若干个。确定好课题后,由全备课组任课教师对各自班级的学生进行宣传,鼓动他们报名参加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原则上每位学生只选一个课题)。报名后由各课题指导教师召集本年级选报本研究课题的学生开会(原则上每位教师主要负责一至两个课题),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注意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课题一般组建2—3个研究小组,每小组一般6—10人,明确各研究小组的分工与协作,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指导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的研究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导师,是学生活动的设计师、引导人、指导者,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指路人而非直接解决问题的人,是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朋友。在学生按计划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各课题小组组长每周要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隔一定时间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听取各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了解各组取得的成果,或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共同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策略、措施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成果。
3.整理结题指导
在调查研究过程完成后,教师要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课题目标、研究过程、实践成果与启示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认真筛选第一手资料,并指导各小组执笔人撰写研究论文,做好结题指导。
三、搞好“课题研究”评价,促进研究良性循环
研究性学习突出研究的过程甚于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并搞好“课题研究”评价。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不至于失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鲜活的生命价值和创造表现;其次,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去发现学生独到的个性体现,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以保持学生研究、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对课题研究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在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方法的评价,研究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评价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的研究意识及态度倾向。无论结果如何,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潜能特长的发展。评价是为了发展,一切有利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的评价都应努力去探究,肯定学生的成绩,认真做好研究性课题活动的评价,是推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此外,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呈送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交流评奖,是对研究性学习的高层评价,获奖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极大肯定,是学生团结协作获取成功感的极大享受,是促进研究性学习良性循环的催化剂。
(责编 黄 晓)
一、选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激发研究兴趣
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应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设计一种情景给出,也可以直接提出。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与课堂所学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课题,使研究性课题成为课堂所学知识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概括起来确定课题要注意三结合:一要结合客观条件,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二要结合化学学科的应用性,着眼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汽水饮料生产原理、农药化肥的成分及功与过、污水处理、环境净化、三废的利用等;三要与化学教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做好“研究过程”指导,确保研究顺利深入
研究过程指导主要包括制订方案指导、实施研究指导和整理结题指导三个阶段。
1.制订方案指导
在开学初,各备课组教师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努力挖掘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充分了解自己班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生活体验,确定与教材相关并较有研究意义的课题若干个。确定好课题后,由全备课组任课教师对各自班级的学生进行宣传,鼓动他们报名参加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原则上每位学生只选一个课题)。报名后由各课题指导教师召集本年级选报本研究课题的学生开会(原则上每位教师主要负责一至两个课题),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注意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课题一般组建2—3个研究小组,每小组一般6—10人,明确各研究小组的分工与协作,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指导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的研究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导师,是学生活动的设计师、引导人、指导者,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指路人而非直接解决问题的人,是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朋友。在学生按计划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各课题小组组长每周要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隔一定时间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听取各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了解各组取得的成果,或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共同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策略、措施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成果。
3.整理结题指导
在调查研究过程完成后,教师要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课题目标、研究过程、实践成果与启示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认真筛选第一手资料,并指导各小组执笔人撰写研究论文,做好结题指导。
三、搞好“课题研究”评价,促进研究良性循环
研究性学习突出研究的过程甚于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并搞好“课题研究”评价。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不至于失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鲜活的生命价值和创造表现;其次,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去发现学生独到的个性体现,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以保持学生研究、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对课题研究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在研究过程的评价,研究方法的评价,研究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评价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的研究意识及态度倾向。无论结果如何,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潜能特长的发展。评价是为了发展,一切有利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的评价都应努力去探究,肯定学生的成绩,认真做好研究性课题活动的评价,是推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此外,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呈送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交流评奖,是对研究性学习的高层评价,获奖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极大肯定,是学生团结协作获取成功感的极大享受,是促进研究性学习良性循环的催化剂。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