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维视角,创新特色课堂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活动化教学则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它的构建需要教师用独特的视角研读课程教材、挖掘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专家视角,瞄准价值原点。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由专家创造并阐释的,其最適合阅读的对象是成人,而非学生。每一个知识的背后都有自身的原点价值,即原始形态和最初的价值。当教材编者把这些原本由专家创造、成人运用的知识,通过遴选、加工、转化为教材形态之后,这些知识的原点价值会发生一些改变,但并没有消失,依然藏匿于教材知识的背后发挥着特殊作用。教师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寻找专家或成人眼中的“原点价值”,这是学科知识的根基和源泉,更是学科育人的核心支柱。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节的原点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外显于节水行动中,即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养成自觉节水的习惯,从而呼应节水比调水更为重要的理念。
  课程视角,撬动创新支点。所谓课程视角就是指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视角。一节课,如果就教材论教材,就教材教教材,就教材学教材,那一定会步入教材至上、教材唯一的窠臼之中。形象地讲教材类似于建筑材料,教材不是建筑,课标才是建筑,核心素养才是育人建筑的宏伟蓝图。鉴于此,活动化课堂,一定要用课程开发的视角去创造。例如“水资源”导入部分,教师准备一个好似地球形状盛满水的玻璃缸问:“若这缸水代表地球上的所有水,请猜测一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会有多少?”准备大号、中号、小号勺子和胶皮吸管四种取水工具各一个及四个量杯。课堂上,给四个小组一分钟讨论时间,选出代表到讲台取水。然后让学生预判哪一组正确,再引导学生计算出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最后确证哪个组的实验是正确的。
  学生视角,顺应喜欢基点。学生视角是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去思考问题,它遵循的不是“教师思维”,而是“学生思维”。为此,教师需要设想:如果“我”是学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知识内容,“我”是否有兴趣?是否喜欢?为何要学这个内容?用处在哪?理由有哪些?“我”理解这些知识的具体困难和障碍在哪里?“我”该怎样才能把书本知识、老师教的知识转化为“我”的知识?总之,就是以学为中心的思维逻辑,即顺学而教,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施教。例如“水资源”的课尾部分,讲台下面铺设一块纸质红地毯,黑板前两位学生拉着一块写有“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倡议签名活动”字样的红色条幅。播放歌曲,让学生拿着马克笔踩着红地毯,依次在条幅前签名。同时,老师拿着手机拍照合影,作为新闻素材发表。学生沉浸在这种有体验的学习场域中,既享受了明星似签名的快感,也提高了节水的自觉意识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内化了学生的节水观念。
  教师视角,掌控转化要点。教师视角就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和课本、学生和学生之间实现生命能量的转化。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把教材外显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二是把学生的内在知识转化为外显行为;三是把学生潜在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就某一节课而言,这种转化体现在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转化给学生。这里的转化遵循的是“教学逻辑”和“转化逻辑”,而不是“知识逻辑”。例如“水资源”总结部分可以实施转化逻辑教学,可采用歌曲化教学,把水资源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转化创作成“宝贵的水资源”MTV,在课尾让学生以学唱、跟唱、合唱、独唱的形式来完成知识的总结、内化和升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一举两得。
  四种视角即四大支柱架构起活动化教学平台,以原点价值为基点,遵循教师逻辑、学生逻辑、转化逻辑,通过开发、创新、融合、升华,淬炼建构活动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Eucrite)是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的重要成员,也是研究灶神星壳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本文研究了多个玄武质Eucrite样品中主要的SiO2相——普通石英和鳞石英的成因,进而讨论其对Eucrite陨石热演化的启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冲击程度样品,以探讨陨击过程对SiO2同质多象转变的影响。冲击程度较弱的包括未角砾化样品NWA 3162、NWA 6594和Igdi,冲击程度较强的为单碎屑角砾岩Millbillillie、Camel Dong
在利用卫星跟踪卫星资料解算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时,其海量观测数据处理以及大型方程组解算过程存在计算效率低下、对平台硬件要求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守恒方法的重力场反演快速异构并行算法,基于CUDA在GPU端实现并行计算设计矩阵,结合MKL库与分区平差法、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在CPU端完成低内存消耗下的法方程快速构建与求解,实现重力场模型反演的异构并行计算。运用该算法处理GRACE-FO卫星
基于分层粘弹性流变介质模型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出的区域应力场,给出历史强震对华北地区的库仑应力加载情况。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当前中等地震活动与历史强震的应力加载相关。超过85%的中等地震发生在应力加载区,表明其主体活动区域受控于历史强震的库仑应力加载。
提出一种北斗三号新频点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并通过接收机天线群延时实验以及实测数据验证其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符合性。结果表明:1)实验使用的接收机天线符合DO-373天线群延时特性要求;2)在B1c/L1、B2a/L5和双频组合情况下,BDS与GPS的多路径误差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DS与GPS多路径误差特性基本一致;3)BDS在B1c、B2a以及双频组合情况下的多路径误差
2020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新疆地区采取疫情防控措施。选取2020-06~2020-09新疆台网28个宽频带数字地震计的波形数据,获取相应的PSD(功率谱密度)和PDF(概率密度函数),统计不同频段PSD值分布情况,分析疫情期间新疆地区噪声水平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乌鲁木齐地区高频段(2~20 Hz)噪声水平下降4.5%,其他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的持续
深度学习是针对浅层学习提出的,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农业生产”复习课为例,通过深度整合,创设链接;深度研究,创作试题;深度总结,创建模板等途径加强深度学习、提高复习效率,从更深层面上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针对地震观测数据难以准确预测的难题,提出基于核混合效应回归模型。为验证该算法模型的可行性,结合湖北地震台站地球物理仪器产出数据开展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算法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地震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且性能优于其他神经网络算法,对水温、水位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0.05%及0.48%。该研究为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积累、分析地震基础数据提供了全新思路,同时也为较复杂的深度学习类算法框架模
推导地表重力变化数据球谐展开计算公式,并根据该方法分析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表明:1)2015-04~2017-04九寨沟地震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明显.2015-10~2016-04、2016-04~10和2016-10~2017-04这3个时段内,研究区内出现重力正负变化过渡带,九寨沟地震震源位于这3个时段过渡带的交会区域内部.震源附近2016-10~2017-04正负重力变化过渡带的空间走向与2015-10~2016-04和2016-04~10时段
摘 要:实践活动是获取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规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也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太湖流域的开发为例,从研读分析文献资料、沙盘材料准备、沙盘制作与演示等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及实施,有利于地理学科四大基本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流域;太湖;开发治理;活动设计;学科素养  一、活动背景  1.课标内容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本节课的课程标
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辽宁地区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并对比分析降雨、温度、磁暴等典型干扰对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受典型干扰的影响较小。结合2013-01-23辽宁灯塔M_S5.1地震前后优势方位角α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多个同一或相邻地质构造地电场台站准同步的岩体裂隙电荷移动方位的长时间突变可认为是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