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而现如今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就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调控艺术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有效地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文是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粗浅体会。
   1.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都容易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九年级化学绪言课时,为了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必不可少。我运用简单仪器和药品,带领学生完成了“魔棒点灯”(KMnO4和浓H2SO4)、“水能生火”(Na2O2和H2O)、“烧不坏的手帕”(酒精)、“喷水生字”(酚酞、NaOH溶液和稀HCl)等趣味小实验,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既感到“神奇”、“有趣”,又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初步体会了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内涵。
  再如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上,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体验化学世界的乐趣。我将全班同学分成每2人小组,一人吹气,一人用采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人呼出的气体,再准备同样大小的一集气瓶空气,然后分别用点燃的木条试验,比较木条在两瓶气体中燃烧时间的长短,最后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少。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人人动手,相互协作,顺利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得到提升、进步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2.用生动的故事,创设化学学习的情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没有问题,科学的发展就走到了尽头。如果教师能用生动的故事作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并能在恰当的时机设疑切中要点做到恰到好处,就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在讲金属腐蚀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格林太太的假牙》:格林太太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一颗黄金的(富有的象征);另一颗不锈钢的(车祸的痕迹)。令人费解的是:自打车祸后,她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所有堪称一流的仪器;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未有丝毫的减轻,而且日趋严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设问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金属腐蚀设下伏笔。 
  3.用巧妙的连环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原理的兴趣
   例:实验课上,老师将无色酚酞滴入NaOH稀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NaOH溶液中哪种粒子使酚酞变色?
  同学们大胆猜想:
  猜想1.使酚酞变色的粒子是H2O;
  猜想2.使酚酞变色的粒子是Na+;
  猜想3.使酚酞变色的粒子是OH-。
  老师提问:那如何设计本次实验并对大家的猜想加以验证呢?学生讨论后,设计如下方案:
  3.1 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几滴酚酞,不变色;
  3.2 向盛有NaCl溶液的试管里滴几滴酚酞,不变色;
  3.3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几滴酚酞,变红色;
  老师环环相扣的设疑把学生引入思维的矛盾中,同时在思维的“愤”、“悱”撞击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用生动的比喻,诠释抽象难懂的知识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化学理论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不能“硬性灌输”,相反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既可增强趣味性、说服力,又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气体摩尔体积》一节的教学难点是:在相同状态下,为什么1mol 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气态物质的体积却几乎相同呢? 
  教师讲清原因:物质的体积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1)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2) 微粒的大小;(3)微粒间的距离。而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抽象的知识。教师准备八个乒乓球,当学生看到乒乓球时,注意力立即集中在这些球上。这时教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把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诉我四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答案是显而易见。再问:“现在把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篮球放一块体积大呢?”答案又是显而易见。最后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抬头看看教室的八个角,如果我们先将八个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然后再将八个篮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你们认为会对教室的体积有无影响呢?”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乒乓球及篮球分别代表不同气体的微粒,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轻松地理解了新知识。
  5.用探究性实验,激活课堂探究的氛围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教师创设如下情境:
  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过几分钟,烧杯B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问题: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展开讨论,大胆猜想,往往提出如下的假设:
  5.1 烧杯B中溶液变红,与烧杯A有关。
  5.2 烧杯C中溶液不变色,可见空气中没有使其变色的微粒。
  5.3 烧杯A中浓氨水散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B中的溶液中,使溶液B变红。
  6.自主学习的交流与合作,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亲历性、体验性,它突破了认知知识理性范畴,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希望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将化学这个绚丽多姿的舞台让给学生自己。在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习、讨论、交流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 罗萍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研究.2006,4
  [2] 高中化学 林明,陈继泽.高中新课程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浙江教学研究.2007,5
  [3] 高中化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收稿日期:2011-06-22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广义上理解,其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工作下,由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论文着重讨论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原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的最佳动机之一,它不仅比其他动机的作用更持久更强烈,而且还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1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而思考常来源于疑问的启发。对于中学的日常课堂教学来说,进行恰当的启发并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当属课堂提问,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好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对课堂提问已倍加重视,
期刊
在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提问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随口问过多;有些过于简单;有时提问过多,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一次提出问题过多,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提问问题过难,自问自答,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等等。   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个人认为:  1.备课时把提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統的教学手段已很难适应如今新形势、新理念下的课堂。如何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趣味盎然,并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接受知识是多年来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的灵活应用是实现上述理想课堂的有效手段。有许多课程资源已接受,这些资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熔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是现如今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就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
期刊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生硬、空洞无物、改头换面等现象,学生提起写作就会哀声叹气。有的学生虽然读了许多书,写了许多文章,为何对写作仍无兴趣可言,不知情感如何表达呢?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加强小练笔训练,让学生满怀希望走进生活,充分获取写作素材、发挥联想与想象,是写好文章的最佳途径。    1.观察导读 为了能让学生“有事可写”,平时在小练笔训练中多引导学生观察,教
期刊
从过来的这一学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几次月考的成绩。整体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 课前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的联想力也很丰富,很多课本中出现的生活性词汇在短时间内便能掌握,有时上课前做的准备不足,学生们提出的各种课本外的问题根本没有想象到,导致课堂效率和课堂气氛受到影響。 今后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如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如何指导好
期刊
中学的教师们强烈地感到现在学生的心理越来越难捉摸,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难进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环境影响是主要原因,而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方式与方法却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则是我们的教育工作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其中,矛盾主要集中在教学与教育缺乏科学的心理学的指导。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要塑造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健康人格。所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期刊
综合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通常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改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课堂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   古往今来的文人都重视历史对人素质的培养。我们的历史知识是在自学和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文从分析“自主学习”的内涵入手,结合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以《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例谈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