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有一种岁月,叫做军旅,一路上行走,旅途中燃放着你们的青春热血和满心抱负。
有一座院子,叫做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你们,是它永远的孩子和骄傲。
有一身衣服,叫做军装,迷彩的精神飒爽,衬着你们健硕的身躯和明朗的五官。
有一种亲人叫战友,一起站岗一起吃饭,一起挨训一起吃苦,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有一种毕业叫退伍,一朵红花,带着你们来到军营,脱下军装,你们的英气和军魂早已融入骨子里。
“90后”士兵李前进不算那种很优秀的战士,入伍两年,他没立过功,临近退役时也没能入党,但是他的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入伍时,白白嫩嫩的他做俯卧撑,一趴下去身体就很难再撑起来,如今,趴在地上,一口气做60多个标准的俯卧撑,粗气都不喘。
苦痛,初入军营
进入11月份,第二炮兵某旅老兵摸底工作悄无声息地全面展开了。
在发射二营再次见到李前进时,无论怎么看,笔者都觉得他已不再是两年前那个稚嫩的“90后”了,依然青春阳光的脸上,明显地注入了些许的 “成人色”。
时间往前推两年,到部队的第三天就吵着要回家的李前进,当时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找他聊天,第一句话便是“训练太苦、规定太多、生活太闷”,满脸的苦恼。
“现在还觉得部队苦吗?”笔者问。李前进若有所思地说:“苦过累过了,回头想想也没啥。”“脱军装了,舍得吗?”他腼腆地说:“没给‘90后’丢脸,自己就很满足。”
其实,两年军旅,对于李前进来说,是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蜕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饱尝了酸甜苦辣,最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李前进由一个被社会褒贬不一的“90后”青年,变成了导弹部队一名优秀的导弹号手。
两年来,笔者一直留心关注着李前进。
记得在结束新训生活,分配到建制连队后,李前进的举动还是令连队指导员陈连德颇感意外。这个入伍前看着外国动漫、吃麦当劳、MP4不离身的大男孩,还是觉得部队太苦太累,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想法并没有向连队领导和骨干讲,而是打电话给远在河北张家口市的父母,诉说了想早点离开部队的想法。
不得已,父母和连队干部联合起来,一起鼓励李前进积极适应苦和累,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苦口婆心的引导,才稍微坚定了他在军营接受锻炼的决心和信心。
入伍半年后,随着各项训练的推进和军营生活的深入,对于天天紧张严肃、摸爬滚打的训练生活,李前进还时常感到困惑和难受,但火热的军营生活,也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用百般努力积极去适应苦累,超越自我。
成长,脱下军装
两年中,可谓是风风雨雨。
“90后”士兵李前进不算是那种很优秀的战士,入伍两年,他没立过功,临近退役时也没能入党,但是他的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入伍时,白白嫩嫩的他做俯卧撑,一趴下去身体就很难再撑起来,如今,趴在地上,一口气做60余个标准的俯卧撑,粗气都不喘。
看着与战友合力扛着发射车电缆练操作,走在最前面的李前进,泛黑的脸庞上渗出了串串汗珠,笔者发现他比刚入伍时黑了一点,壮了许多,但看上去有了兵的模样,具备了兵的气质。
入伍前,在网络游戏里玩得天昏地暗,现在那段日子似乎成了不堪回首的历史,李前进戒了“网瘾”,不再玩游戏,在部队的局域网上,多半时间他都用来读书看报,他的博文还常常被搬上部队的教育课堂。现在李前进依然是个“网虫”,但身边的领导和战友一直在夸他:上网很“绿色”。
起初,曾一门心思想到军营学技术的李前进,在两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没学成技术,但他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怎样有条理地做事,且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权衡再三,懂得了怎样尊重人和与人沟通相处。
其实,李前进的变化就是“90后”青年军旅生涯成长进步的一个缩影。在入伍之初,他们中有的觉得部队太艰苦、训练太累,有的觉得军营规定多、烦心事多,有的觉得连队生活是单线条、不够丰富,有的觉得部队生活很沉闷、不够精彩,总之问题很多,反响也很强烈。但如今,这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惊喜。
再说说来自山东淄博,1991年5月出生的原四营发射号手向勇,在老兵复退工作展开后,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训练场,把心爱的发射战车擦了又擦。
两年前,向勇是个胆怯得说话都不敢大声的男孩,刚接触上千万的发射装备时,连碰都不敢碰一下,但经过近千次操作训练,今年10月在旅里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表现突出,被评为营“最佳操作号手”。
准备退伍的向勇将自己两年来积累的3万余字操作训练心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成册留给连队,对快速培养新的操作号手作了贡献,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培养他的连队。快要离队了,他诚恳地对连长刘剑桥说:“连长,军营生活让我理解了‘使命’二字,军营更是培养锻炼了我,在部队我懂得怎样干好工作、怎样回报组织,回地方后,无论做什么,我一定努力地多为社会作贡献。”
再出发,继续人生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警卫连“90后”老兵张强,特意找连队请了个假,来到驻在数十里外山沟里的阵管连,看望并告别他的新兵班长王康。
在新兵连时,张强是连队第一个蹦到台上向战友表演文艺特长的新兵,新训展开没几天,骨干和战友们便发现他事事爱张扬。全连组织三公里跑,起初跑在最前头的张强,不理解王班长为何叫他跑慢点,还叫他去拉班里跑得慢的战友一起跑。但张强觉得跑第一威风,便依然我行我素,把班里的战友甩得更远。一次,进行三公里越野训练,途中,王班长也没拉班里的战友,突然加速,超过了张强,还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他一眼。
通过这件事,张强突然懂得,战友间应该互帮互助,知道了团结互助的意义,也理解了王班长的良苦用心。王班长是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个领路人,教会了自己许多,从他身上也学会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与原则。将要离别之时,张强特意请假来向王班长告别,对王班长曾经的引导和给予的帮助,深表谢意。
据张强的排长冉振界介绍,两年来,张强攒了4000余元。然而,在刚下连时,张强还是个一次能买一百多元零食的“高消费”战士。面对笔者问询,张强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家没有节约观念,要多少,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再要。”这两年,通过连队勤俭节约等教育和军营生活的熏陶,张强意识到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渐渐地改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笔者问张强怎么花自己积攒下的津贴费时,他说:“我妈胃不好,准备用这钱给我妈买点疗效好的胃药。”笔者看着他那腼腆的笑容,仿佛也看到了张强父母那欣喜的笑容。可以想象,张强回到家时,他的父母该有多高兴。
相同的军营,相似的经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收获。说起这群面临退役的“90后”老兵,该旅政治部主任常日说,他们被称为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就在几年前,他们大规模涌入军营时,因其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被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是不能否认,这也是群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可塑性很强的年轻士兵,使命担当、英雄情结、崇军尚武,都在促使着他们对责任的自觉向往,对理想和价值的主动追求。如今,历经两年军旅生活的打磨,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90后”青年士兵破茧成蝶,收获了苦痛与成长。
就像李前进等“90后”一样,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退出现役的“90后”士兵均有了很大的改变,可喜的是,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有一种岁月,叫做军旅,一路上行走,旅途中燃放着你们的青春热血和满心抱负。
有一座院子,叫做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你们,是它永远的孩子和骄傲。
有一身衣服,叫做军装,迷彩的精神飒爽,衬着你们健硕的身躯和明朗的五官。
有一种亲人叫战友,一起站岗一起吃饭,一起挨训一起吃苦,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有一种毕业叫退伍,一朵红花,带着你们来到军营,脱下军装,你们的英气和军魂早已融入骨子里。
“90后”士兵李前进不算那种很优秀的战士,入伍两年,他没立过功,临近退役时也没能入党,但是他的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入伍时,白白嫩嫩的他做俯卧撑,一趴下去身体就很难再撑起来,如今,趴在地上,一口气做60多个标准的俯卧撑,粗气都不喘。
苦痛,初入军营
进入11月份,第二炮兵某旅老兵摸底工作悄无声息地全面展开了。
在发射二营再次见到李前进时,无论怎么看,笔者都觉得他已不再是两年前那个稚嫩的“90后”了,依然青春阳光的脸上,明显地注入了些许的 “成人色”。
时间往前推两年,到部队的第三天就吵着要回家的李前进,当时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找他聊天,第一句话便是“训练太苦、规定太多、生活太闷”,满脸的苦恼。
“现在还觉得部队苦吗?”笔者问。李前进若有所思地说:“苦过累过了,回头想想也没啥。”“脱军装了,舍得吗?”他腼腆地说:“没给‘90后’丢脸,自己就很满足。”
其实,两年军旅,对于李前进来说,是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蜕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饱尝了酸甜苦辣,最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李前进由一个被社会褒贬不一的“90后”青年,变成了导弹部队一名优秀的导弹号手。
两年来,笔者一直留心关注着李前进。
记得在结束新训生活,分配到建制连队后,李前进的举动还是令连队指导员陈连德颇感意外。这个入伍前看着外国动漫、吃麦当劳、MP4不离身的大男孩,还是觉得部队太苦太累,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想法并没有向连队领导和骨干讲,而是打电话给远在河北张家口市的父母,诉说了想早点离开部队的想法。
不得已,父母和连队干部联合起来,一起鼓励李前进积极适应苦和累,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苦口婆心的引导,才稍微坚定了他在军营接受锻炼的决心和信心。
入伍半年后,随着各项训练的推进和军营生活的深入,对于天天紧张严肃、摸爬滚打的训练生活,李前进还时常感到困惑和难受,但火热的军营生活,也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用百般努力积极去适应苦累,超越自我。
成长,脱下军装
两年中,可谓是风风雨雨。
“90后”士兵李前进不算是那种很优秀的战士,入伍两年,他没立过功,临近退役时也没能入党,但是他的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入伍时,白白嫩嫩的他做俯卧撑,一趴下去身体就很难再撑起来,如今,趴在地上,一口气做60余个标准的俯卧撑,粗气都不喘。
看着与战友合力扛着发射车电缆练操作,走在最前面的李前进,泛黑的脸庞上渗出了串串汗珠,笔者发现他比刚入伍时黑了一点,壮了许多,但看上去有了兵的模样,具备了兵的气质。
入伍前,在网络游戏里玩得天昏地暗,现在那段日子似乎成了不堪回首的历史,李前进戒了“网瘾”,不再玩游戏,在部队的局域网上,多半时间他都用来读书看报,他的博文还常常被搬上部队的教育课堂。现在李前进依然是个“网虫”,但身边的领导和战友一直在夸他:上网很“绿色”。
起初,曾一门心思想到军营学技术的李前进,在两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没学成技术,但他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怎样有条理地做事,且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权衡再三,懂得了怎样尊重人和与人沟通相处。
其实,李前进的变化就是“90后”青年军旅生涯成长进步的一个缩影。在入伍之初,他们中有的觉得部队太艰苦、训练太累,有的觉得军营规定多、烦心事多,有的觉得连队生活是单线条、不够丰富,有的觉得部队生活很沉闷、不够精彩,总之问题很多,反响也很强烈。但如今,这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惊喜。
再说说来自山东淄博,1991年5月出生的原四营发射号手向勇,在老兵复退工作展开后,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训练场,把心爱的发射战车擦了又擦。
两年前,向勇是个胆怯得说话都不敢大声的男孩,刚接触上千万的发射装备时,连碰都不敢碰一下,但经过近千次操作训练,今年10月在旅里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他表现突出,被评为营“最佳操作号手”。
准备退伍的向勇将自己两年来积累的3万余字操作训练心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汇编成册留给连队,对快速培养新的操作号手作了贡献,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培养他的连队。快要离队了,他诚恳地对连长刘剑桥说:“连长,军营生活让我理解了‘使命’二字,军营更是培养锻炼了我,在部队我懂得怎样干好工作、怎样回报组织,回地方后,无论做什么,我一定努力地多为社会作贡献。”
再出发,继续人生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警卫连“90后”老兵张强,特意找连队请了个假,来到驻在数十里外山沟里的阵管连,看望并告别他的新兵班长王康。
在新兵连时,张强是连队第一个蹦到台上向战友表演文艺特长的新兵,新训展开没几天,骨干和战友们便发现他事事爱张扬。全连组织三公里跑,起初跑在最前头的张强,不理解王班长为何叫他跑慢点,还叫他去拉班里跑得慢的战友一起跑。但张强觉得跑第一威风,便依然我行我素,把班里的战友甩得更远。一次,进行三公里越野训练,途中,王班长也没拉班里的战友,突然加速,超过了张强,还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他一眼。
通过这件事,张强突然懂得,战友间应该互帮互助,知道了团结互助的意义,也理解了王班长的良苦用心。王班长是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个领路人,教会了自己许多,从他身上也学会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与原则。将要离别之时,张强特意请假来向王班长告别,对王班长曾经的引导和给予的帮助,深表谢意。
据张强的排长冉振界介绍,两年来,张强攒了4000余元。然而,在刚下连时,张强还是个一次能买一百多元零食的“高消费”战士。面对笔者问询,张强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家没有节约观念,要多少,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再要。”这两年,通过连队勤俭节约等教育和军营生活的熏陶,张强意识到父母挣钱很不容易,渐渐地改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笔者问张强怎么花自己积攒下的津贴费时,他说:“我妈胃不好,准备用这钱给我妈买点疗效好的胃药。”笔者看着他那腼腆的笑容,仿佛也看到了张强父母那欣喜的笑容。可以想象,张强回到家时,他的父母该有多高兴。
相同的军营,相似的经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收获。说起这群面临退役的“90后”老兵,该旅政治部主任常日说,他们被称为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就在几年前,他们大规模涌入军营时,因其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被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是不能否认,这也是群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可塑性很强的年轻士兵,使命担当、英雄情结、崇军尚武,都在促使着他们对责任的自觉向往,对理想和价值的主动追求。如今,历经两年军旅生活的打磨,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90后”青年士兵破茧成蝶,收获了苦痛与成长。
就像李前进等“90后”一样,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退出现役的“90后”士兵均有了很大的改变,可喜的是,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