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抽象的教学知识以直接的形式和客观事物的载体加以呈现,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亲近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教学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教学,增进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培养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
一、提供生活原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要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去引发兴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各种物体的形状(样子)也大致知道,课堂上,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推一推、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并感知到各种物体的特征及区别,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每个面一样大的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感受到生活与教学其实是联在一起的。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发现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努力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进而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上课时先做一个游戏,找人数不等的甲乙两队进行拍皮球比赛,结果甲队5人共拍皮球125下,乙队4人共拍120下。我立即宣布甲队赢,乙队学生愤愤不平,和其他学生一起说:“不公平”。我问:“为什么?”学生答:“人数不一样”。我顺势利导启发学生,那应该怎样比判呢?有学生答:“赢算一算每个人拍了多少下”,就这样引出了平均分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平均分。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根据以上情况教学5的组成学生不但掌握牢固,且明确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1、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应多给予机会,放手让学生到课外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应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和方法。例在完成了“统计”的教学后,特意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统计一下家用电器的数量,统计结束后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看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现在的人们都不太爱听收音机了,都看电视,DVD,所以应多生产电视机、DVD,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收音机”;还有学生回答:“现在大部分家庭都选择用空调,而不用电扇,所以应多生产空调,少生产电扇”。
2、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应用数学
比如在教学完“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安排让学生准备各种立体实物,并让分组用立体实物搭建一座房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的高、搭的漂亮,学生就会利用各种物体的特征,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进行搭建,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收集数学信息,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
有目的地知道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例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可让学生广泛发现并收集生活中有哪些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发现了电话号码、车牌号、邮政编码、公路里程碑、电子表、挂钟、书的定价、超市里物品的价格、报纸上相关数据……最后教师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大家应留心去发现。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认识和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对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主动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在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经验面前。数学学习的世界的确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张力的世界,只有将数学与生活接轨,学生进而灵活的进行数学思考,才能使数学教学的世界充满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严士健主编.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胡作玄著.数学与社会[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崇礼县石窑子乡寄宿制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教学方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教学,增进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培养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
一、提供生活原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要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去引发兴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各种物体的形状(样子)也大致知道,课堂上,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推一推、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并感知到各种物体的特征及区别,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每个面一样大的等。这样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感受到生活与教学其实是联在一起的。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发现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努力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进而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上课时先做一个游戏,找人数不等的甲乙两队进行拍皮球比赛,结果甲队5人共拍皮球125下,乙队4人共拍120下。我立即宣布甲队赢,乙队学生愤愤不平,和其他学生一起说:“不公平”。我问:“为什么?”学生答:“人数不一样”。我顺势利导启发学生,那应该怎样比判呢?有学生答:“赢算一算每个人拍了多少下”,就这样引出了平均分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平均分。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根据以上情况教学5的组成学生不但掌握牢固,且明确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1、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应多给予机会,放手让学生到课外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应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和方法。例在完成了“统计”的教学后,特意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统计一下家用电器的数量,统计结束后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看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现在的人们都不太爱听收音机了,都看电视,DVD,所以应多生产电视机、DVD,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收音机”;还有学生回答:“现在大部分家庭都选择用空调,而不用电扇,所以应多生产空调,少生产电扇”。
2、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应用数学
比如在教学完“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安排让学生准备各种立体实物,并让分组用立体实物搭建一座房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的高、搭的漂亮,学生就会利用各种物体的特征,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进行搭建,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收集数学信息,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
有目的地知道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例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可让学生广泛发现并收集生活中有哪些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发现了电话号码、车牌号、邮政编码、公路里程碑、电子表、挂钟、书的定价、超市里物品的价格、报纸上相关数据……最后教师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大家应留心去发现。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认识和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对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主动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在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经验面前。数学学习的世界的确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张力的世界,只有将数学与生活接轨,学生进而灵活的进行数学思考,才能使数学教学的世界充满魅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严士健主编.面向二十一 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胡作玄著.数学与社会[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崇礼县石窑子乡寄宿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