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以地方高校Z学院为个案,对该校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界定不清晰,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灵活性;培养过程实践性薄弱,双师和见习基地需不断完善;培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过程性监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突出特色;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丰富性;以实践为核心,强化培养过程;开展多元化评价,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137-04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ransforming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on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ining mode of pre-school undergraduat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is study takes Z colleg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school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in this school and find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defini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is not clear, and the training intens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not strong enough; the curriculum is unreasonable and lack of flexibility; the training process is weak in practice, and double teachers and probation base need to be improved constantly;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method is single and lacks effective process monitoring.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e aim of personnel training is to be specific and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urriculum is to be optim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richness of the curriculum is to be emphasized; the training process is to be strengthened with practice as the core; th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s to be carried out and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pplication typ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中提到“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根据国家政策的引导,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办出学校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和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纷纷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Z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紧抓应用型高校特点,针对教学应用型定位转变作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本研究以地方高校Z学院为个案,对该校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问题分析,提出优化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为同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地方高校转型的大趋势,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必须有所规划,不断改善,才能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定位必须符合学校整体定位,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对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和三届毕业生的培养实践,对Z学院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依据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学校的定位,并结合专业职业岗位的一线需求来制定。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基层幼儿园,具有现代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必要的艺术才能,能够在幼儿园及其它相关保教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   (二)课程设置
  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总学分160,总课时2188。人才培养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通识教育课程,共60.5学分;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共91.5学分;岗位体验、社会实践、幼教社会调查、儿童故事讲述训练等素质发展实践课程,共8学分,教育实践20周。
  (三)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是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包括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人才途径等。Z学院更好地实现学前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打造金课,包括线上和线下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包括运用对分课堂、PBL、理实一体化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兼结合,聘请一线优秀幼儿园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了“课堂教学时间与课下练习时间相互延通、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互扩展、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互渗透”的全实践育人体系。
  (四)培养评价
  培养评价主要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针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进行监控检验的一种客观判断方式。Z学院严格执行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校督查指导、学校检查评估和教研室组织把关保障监控运行,畅通学生反馈渠道,学校、学院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集中听取学生关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每个学期末通过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组织学生评教,及时反馈对每位任课教师的评价与建议,在考试环节,从考务会严肃考风考纪开始,通过建立考务行为规范、试卷复查制度、试卷分析制度等措施,发挥考试环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促进作用,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二、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访谈提纲》进行回收分析发现,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界定不清晰,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Z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定位,“高素质”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笼统的概念,缺乏对具体培养内容的规范,导致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培养过程等的引导出现盲目性,最终影响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类型表述上关注的是幼儿园及其它相关保教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幼儿园教师,专业领域和职业特征都表述的很好,但是,相对应的人才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人才定位过于狭隘,与专业领域不一致,对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才艺兼备”特色也没提到,应用型培养力度不够。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灵活性
  Z学院课程设置中理论总课时占总课时的53.6%,实践总课时占总课时的46.4%,体现出Z学院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共78学分(其中必修58学分),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相关要求,但是课程设置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置缺乏前沿性和灵活性,针对师幼互动方法、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学前专业前沿发展问题等的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其次,在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上,有些选修课由于师资缺乏,直接不开,学生很难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课程,缺乏课程选择的自主性。
  (三)培养过程实践性薄弱,双师和见习基地需不断完善
  通過调查发现,Z学院正在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合作、项目教学、情景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占一定比例,但是,“满堂灌”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缺乏实践教学,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其次,在访谈中发现,Z学院学前专业教师基本都是硕博人才,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导致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Z学院校内建设有省级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够满足专业校内实训的需求,但是,校外见习基地缺乏多样性,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培养过程实践性薄弱,双师和见习基地需不断完善。
  (四)培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过程性监控
  通过调查发现,Z学院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采用的是标准化测试,评价指标仍然以传统的笔试考核为主。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并将其与评优评先结合,考试从考核方式最终变成了学习的主要目的。无论理论课还是技能课期末考试比重过大,平时考试和期中考试“有形无实”,缺乏详实的考核标准。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过程性考核,难以衡量学生培养的应用型特点,进而影响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竞争性。另外,在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中,评价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见习任务书和实习材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纸质材料评定成绩,缺乏对学生校外实践的日常表现和努力程度等的考评,纸质材料缺乏有效地过程性监控和考评,不利于准确反馈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针对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需要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根据学校在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优化策略。
  (一)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突出特色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制定时,应该兼顾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首先,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应用型比较强的专业,本专业部分学生属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即职高对口上的本科,所以结合学校教学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将专业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应用型”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为了避免“高素质”的界定不清晰,应该细化“高素质”涵盖的具体内容,既可以在培养目标里体现,也可以在培养规格里体现,但是两者必须相互对应,便于培养目标的贯彻执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其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所以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专业特色。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上包括保教能力、艺术技能等,所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更要依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针对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做出要求,正确平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丰富性
  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在于课程设置上的不同,以教学应用型定位的地方本科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通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实践运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多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照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考核内容开设应用型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减少不同课程之间交叉内容的重复性,专业课教师定时进行教学交流研讨,适当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融合,加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其次,课程设置要與时俱进,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课程的设置上,否则严重影响符合时代需求的学前人才培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权威性的专业教材,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调整,加强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践课程的比例,拓宽专业选修课程范围,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以实践为核心,强化培养过程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课堂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性,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可以加强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课堂教学采用情景案例、角色扮演、讲座辩论、项目导向、模拟仿真、微格教学、翻转课堂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次,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采取外引内培的策略,利用校园互助的学前教育联盟组织,强化校内师资的一线锻炼机会,选派校内指导教师深入幼儿园进行跟班观摩和顶岗实践,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聘请幼儿园园长和优秀教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骨干和带头人,提高专业教师核心竞争力。实施“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加强过程的追踪调查和实践后的集体交流与研讨,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和总结,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统整,实践理念的全程渗透、实践要素的全程延伸、空间上的全方位拓展和实践内容上的全面整合。
  (四)开展多元化评价,不断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主要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否。是评判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摆脱传统的培养评价体系的不足,开展多元化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应用性。强化培养评价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可以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毕业要求,对照毕业要求检验课程目标的支撑度和达成度。在课程考核中将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纳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坚持专业知识单元测试、艺术技能周期检查、岗位实践定时总结,在评价主体上,加强学生的自评,校外幼儿园的管理评价、鼓励学生考取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助于规范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学生的职业岗位竞争力。其次,加大人人培养评价投入,采取多样化的奖惩措施,建立评价监督机制,成立培养评价检测小组,不定期地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业考核与实践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培养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钊华.全实践教育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25-129.
  [2]孙柏如,汪嘉露,路雨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3):86-89.
  [3]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47-5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课堂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文化更强调教师“教”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导致了学生习惯于被动教育;“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引导教师追求更加容易量化、投资回报高的科研,从而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因此沉默式课堂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教学泛娱乐化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磁力课堂的秘诀,并以财经类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建设,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塔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党和国家对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部署,探讨地方高校在保持特色竞争优势的同时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在某所地方医学院校设计一系列的激励关联策略,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实践证明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塔理论的激励关联策略对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本科教育;
期刊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为了培养新工科建设中所需的能够解决“跨界”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将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一个电子大类进行大类培养,以新工科发展和建设为标准,制定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1]文章根据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过硬的技术能力,依照《国标》、行业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挖掘本地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及办学的保障条件等几个方面出发,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例,系统、科学地阐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数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专业招生难、就业形式单一、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实习基地匮乏、国际化办学未能全面展开的问题。完善我国高校小语种教育,一要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二要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三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及实习机制建设,六要加强国际化交流。文章根据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
期刊
摘 要:采矿是国家基础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采矿人应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担负起重要责任和使命。文章简明介绍了井巷工程建设古代发展简史与现代发展历程。结合当代井巷工程建设现状及对采矿人历史使命要求,提出井巷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将采矿发展史、英模先锋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学习融入课堂,着重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落实井巷工程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以专业知识教育为载体,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以《浮游选矿》课程为例,探索并发掘了四方面育人元素,通过浮游选矿的发展历史、技术应用、基本方法、发展前景等知识的梳理,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与能源结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为国家
期刊
摘 要:贯通培养项目的全称是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项目旨在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按照2+3+2的培养模式,学生经过两年基础教育、三年职业教育和两年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实现从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转变。英语作为贯穿整个改革项目全过程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围绕学生英语
期刊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为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实现人才素质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更好对接,信息化教学显得越发重要。为了促进高职英语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进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对数字网络平台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高职英语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下的教学策略,旨在做好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网络;高职英语;高职学
期刊
摘 要:实验技术队伍承担着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等多重任务,是高水平科研工作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本为本”教育理念及“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高标准与新要求。加快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提升青年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对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