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带有强烈的阶段性,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他提出的教育制度把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教育
  这一阶段的教育是从怀胎到十八岁止,是包括第三等级在内公民都接受的。柏拉图指出儿童从出生到接受正规教育这个早期教育阶段是最难的,因为当孩子的肉体和精神有最大的可塑行,错误对待孩子将造成最持久的伤害。0~6岁的教育要尽量避免对儿童的伤害,此时期的教育应重在养护,启蒙儿童的德行。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游戏,赋予游戏以教育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柏拉图鼓励孩子玩自己发明的游戏,认为孩子自己发明的游戏是最好的。这样柏拉图深刻熟悉到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和喜好嬉戏的天性,游戏是儿童自主活动和创造精神的最佳教育内容,要通过游戏的内在法律精神潜移默化地使孩子初步习得品行。对儿童从三岁开始,就要进行惩戒,但要注意方式,不要因此导致儿童激怒和郁闷;从三岁到六岁,就要参加宗教仪式,接受宗教教育;从六岁起,男女儿童分开接受教育,学习音乐以陶冶心灵,进行体育运动以锻炼身体,同时接受骑射和投掷兵器等军事训练,应注意把孩子们训练成左右手并用。
  二、第二阶段的教育
  第二阶段是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教育相当于线喻中的意见,想象等级是以可感的世界为对象的,所以尚需继续接受教育,以实现这种转向。这样,柏拉图就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主张在二十到三十岁期间,对未来的统治者进行十年数学、天文学教育。一是算术。目的不在与功利或商业上的应用,而是为了把握数的本性。二是平面几何。研究的是空间的关系,他的价值是起到纯化心灵的作用。三是立体几何。起到从平面几何向天文学过渡的作用,涉及的是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四是天文学。天文学教育的目的,正像F.M康福德指出的那样:作为纯数学分支的天文学,“在任何情况下,柏拉图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推进物理科学,而是训练心灵进行抽象思考。”五是谐音学。它和天文学一样,是学习哲学辩证法的准备,真正的谐音学知识和几何学、天文学一样,不是凭借经验或按照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来把握的,他们仍然停留在感性探讨的阶段,不能思维为什么有些数是和谐的,而有些数是不和谐的,需要的是把握数本身的性质,柏拉图认为,以上一到五的学科,无非是学习最高的辩证法,这五门学科的学习,相当于线喻中的第二等级,以理智为手段研究数理学科;在研究时,先要假设奇数、偶数、各种图形等为已知,并把这些假设看作是绝对的假设,是毋需加以说明的自明的东西。
  三、第三阶段的教育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理念是一个等级体系,最高的理念是“善”“正义”“美”;其次是“一和多”“部分和整体”;再次是数学的理念(如圆、三角形);再次是自然物的理念(如水、土等);最后是人造物、人工制品的理念(如床、桌)。柏拉图由理念论确立了教育内容及其阶段性:从幼年的音乐、体育、故事教育到成人的代数、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的教育。如何认识理念或真理?要通过知识教育!是什么沟通知识与真理?柏拉图认为是人的灵魂。与早期认为灵魂先验地拥有知识的观点不同,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灵魂仅仅拥有把握知识的可能,它要借助人的感官和可感事物,再借助数理学科、辩证法而转向终极的“善”理念。但人的灵魂不尽是纯美纯善的,它包合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品质,所以,对人的教育中,要从幼儿起就引导灵魂挣脱欲望的纠缠,培养灵魂中理性和激情这两种品质的和谐。善理念是知识及其对象的统一,是一切存在和知识的原因,只有把握辩证法的人,才能把握善理念,只有这样的人,才“容许他们来统治国家,裁决大事。”他指出,正像整个身体不改变方向就无法离开黑暗转向光明一样,我们必须“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使学习的器官—整个灵魂(它类似看物的眼睛)转离变化世界的个别事物,正面观看实在世界的理念。这种“灵魂”转向的技巧或学问就是他所说的“辩证法”。柏拉图认为,心灵转向的任务实现了,统治者也培养出来了,整个教育的历程也就告一段落。这最后一段辩证法教育,是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进行的,从三十五到五十岁是作为统治者出任各种公职的时期,同时也成为哲学王。到此为止,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目的就完成了。五十岁以后就脱离实际政治,在坐享民众的顶礼膜拜之余,再转回去从事哲学探讨。在培养出国家的继承人后他们便可辞去职务,进入乐土,并安居下来。
  柏拉图这种教育理论、内容和目的,实际上在学园中是推行了的,并因此为当时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城邦,培养出了一批上层统治这,同时,也推进了对数学等学科的研究。但其教育思想如同其他思想一樣,也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因而其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过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而且他这种培养护卫者的教育只能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教育。柏拉图的这种教育理论、内容和目的,把大学作为培养上层统治集团的主要场所,一直影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社会,其消极的影响,至今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教育中,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每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一个个年轻、幼小的生命戛然而止,让人叹息和痛心。对于当下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这种悲剧氛围显得更加强烈。溺水死亡的惨剧,是谁之过?是家长照顾不周,是学校监管教育不严,还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不力、措施不多?该如何做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教
期刊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我镇小学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于2010年秋学期开始,用原来太平镇二中的校舍开始实施了撤点并校。  一、我镇小学撤点并校情况  撤点并校伊始,我镇采取逐步撤并所辖村校的高年级到镇上的寄宿制小
期刊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一年级部分学生识字量小,对文字类别的阅读缺乏兴趣,课内阅读已经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全班阅读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小,写话练习中句子的用词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合理的想象,今后写作教学的开展存在着隐患。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写话水平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二、观察和研究识字量、写话水平与阅读的关系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
期刊
一、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先进国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传感技术已成為重要的科技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  二、传感器的种类 
期刊
岭南音乐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岭南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民族历史的见证。  民族音乐的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着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  例如广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
期刊
东西部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上,这不仅是历史,也是现实,否认这种现实还不如正视这种现实。在承认这种现实的前提下,改善我们的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是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教师和领导应有的态度和作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冒进。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利用现有条件,逐步缩小和东中不地区的差距,还是有可能的。在现代信息技术化条件的今天,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期刊
一、对文化与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理解  著名的文化学者J. Bruner认为,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文化为教育提供了工具,人们的学习和思考都处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之中。  (一)对文化的理解  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定义走向日常生活。对于大多数的人类学家来说,文化指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由学习积累的生活经验、行为特质以及社会传递的模式,它包括习得的行为、信仰、态度、价值以及特定社会和群体特有的观念等。  (二
期刊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双方有公开的、直接的对立,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声调表现出来,如面带不满或提高声调。也可以通过较激烈的行为表现出来,如争吵、打架。  冲突不同于攻击性行为,它是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幼儿互动双方之间的一种对抗状态,没有对抗就没有冲突。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期刊
学生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生活是道德素养形成的基础,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社会生活。现代社会信息化进步迅速,学生正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成长,所以现代信息传播是学生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最新、最广泛使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便是微博。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微博是个新鲜、简单的信息平台,可以随时分享生活、分享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