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熟悉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彻骨地吹着行人,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将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这场北风和南风对决的结果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对这则寓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目的明确: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方法清楚:北风用“刺骨的冷风”;南风用“徐徐的暖风”;要求相同:须行人自愿脱掉大衣,反对强制,以求长期效益;南风取胜原因:徐徐春风—风和日丽—春暖上身—大衣有害—自愿脱掉;北风失败原因:凛冽冷风—寒冷刺骨—周身似冰—大衣有益—紧紧裹身。
其实,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又何尝不是时时在扮演着“南风”和“北风”的角色呢?如果我们教育、管理学生时对学生采取强硬的手段,高压政策,动辄怒斥,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只会使学生将“大衣裹得更紧”,心灵更加封闭,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相反,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就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敞开心灵,收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在班级所有的学生中,一定有管理者特别喜欢的,也一定会有让管理者特别不喜欢的。我们可能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是对喜欢的学生吹“南风”,对特别特别不喜欢的学生吹“北风”;或者,当学生做出成绩时吹我们“南风”,在学生表现差时我们吹“北风”。从而忽视了管理有时也有负作用,那就是当管理者一味吹“北风”的时候。你的“不经意的严厉批评”和“恨铁不成钢似的指责”,会让学生向你裹紧身上的大衣,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僻自闭等,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专门和老师作对。
平时的学生管理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片段: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耷拉着头。班主任老师生气地甩出这样的话:“你们几个就继续这样闹吧,这样下去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小混混,早晚会出事。”“狗改不了吃屎”,“你们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等等,什么话难听,就故意说什么样话。越说越气,恶性循环,黔驴技穷,撒气平衡。班主任视学生如敌人,学生视班主任如克星。师生关系越来越僵,学生抵触情绪越来越重,教育效果越来越差。日久天长,师生之间人为地挖掘了一条心灵上无法和谐沟通的鸿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在学校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了,他眼泪汪汪的对老师说,他的外祖母病得很重,他想把这朵玫瑰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引进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你这种美德使我很感动,因此老师也献给你一朵玫瑰花。”接着这位老师又说:“至于你摘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他老人家听了要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学生深受感动,向老师表示今后一定会爱惜学校的一草一木。
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课堂上,一位坐在后排座位的同学又在开小差,老师的讲解他一直没听,这位同学成绩一直不好,学习习惯也很差,为他的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疼。老师发现了他的异常,走下讲台,边讲课边走到了他身边,原来他在出神地欣赏小说呢。老师悄悄地收了书,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课余,老师将小说的题目和内容提要一看,让人瞠目,这是一本有黄色内容的网络小说。他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告诉家长,还是在班上通报批评,出出他的丑,让他记得这次的教训。老师决定先试探一下,再次上课时,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坐立不安,很不自在。直觉告诉这个老师:学生一定会有所反应。果然,课后,这位同学交作业本到办公室,在他的作业本里夹着张纸条:“老师,请原谅我这一次,不要告诉我家长,在班上批评可以,但请不要让同学们知道我看这样小说的事,我会反思自己的过错,保证以后认真上课,不忘老师的教诲。”老师觉得机会来了。放学的时候,老师将这位同学悄悄叫到办公室,他红着脸,低着头不出声,似乎在等着老师的发落。这时老师说:“人啊!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你说对吧?”这位同学连连点头。“不过,知错就改,改了就好,你既然知道了错误在哪,那我们来个君子约定,只要你真的能改,我们把这件事都放回到肚子里去,好吗?”这位同学又连连点头。“好吧,那你回去吧,记住啊!”此后,这位同学逐渐改变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迎头赶了上来。
显然,这位老师也是给了学生以风和日丽的“南风”,吹开了学生的心扉。
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王友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獎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的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南风啊!真是神奇。它让小偷有了“明月”,它把“美德”铭刻在了学生的心里。试想,假如刮起吼吼北风:对小偷拳脚相加,对摘花的学生一顿训斥,把学生看黄色网络小说的事情告诉其家长,给砸泥块的学生一个处分……后果将怎么样?很大的可能是:小偷和摘花的学生吸取了一次教训,将来变得更狡猾,看黄色网络小说的学生今后更没有羞耻观念,王友自暴自弃,成了一个不敢有所作为的平庸者。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和第一线的老师们将“南风”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们都喜欢接受友善温和的劝说,而反感那种疾风暴雨似的训斥。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也是如此。北风固然凶猛,却往往事与愿违;南风徐徐,却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愿我们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要做“南风”徐徐吹。
对这则寓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目的明确: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方法清楚:北风用“刺骨的冷风”;南风用“徐徐的暖风”;要求相同:须行人自愿脱掉大衣,反对强制,以求长期效益;南风取胜原因:徐徐春风—风和日丽—春暖上身—大衣有害—自愿脱掉;北风失败原因:凛冽冷风—寒冷刺骨—周身似冰—大衣有益—紧紧裹身。
其实,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又何尝不是时时在扮演着“南风”和“北风”的角色呢?如果我们教育、管理学生时对学生采取强硬的手段,高压政策,动辄怒斥,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只会使学生将“大衣裹得更紧”,心灵更加封闭,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相反,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就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敞开心灵,收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在班级所有的学生中,一定有管理者特别喜欢的,也一定会有让管理者特别不喜欢的。我们可能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是对喜欢的学生吹“南风”,对特别特别不喜欢的学生吹“北风”;或者,当学生做出成绩时吹我们“南风”,在学生表现差时我们吹“北风”。从而忽视了管理有时也有负作用,那就是当管理者一味吹“北风”的时候。你的“不经意的严厉批评”和“恨铁不成钢似的指责”,会让学生向你裹紧身上的大衣,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僻自闭等,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专门和老师作对。
平时的学生管理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片段: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耷拉着头。班主任老师生气地甩出这样的话:“你们几个就继续这样闹吧,这样下去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小混混,早晚会出事。”“狗改不了吃屎”,“你们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等等,什么话难听,就故意说什么样话。越说越气,恶性循环,黔驴技穷,撒气平衡。班主任视学生如敌人,学生视班主任如克星。师生关系越来越僵,学生抵触情绪越来越重,教育效果越来越差。日久天长,师生之间人为地挖掘了一条心灵上无法和谐沟通的鸿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在学校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了,他眼泪汪汪的对老师说,他的外祖母病得很重,他想把这朵玫瑰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引进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你这种美德使我很感动,因此老师也献给你一朵玫瑰花。”接着这位老师又说:“至于你摘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他老人家听了要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学生深受感动,向老师表示今后一定会爱惜学校的一草一木。
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课堂上,一位坐在后排座位的同学又在开小差,老师的讲解他一直没听,这位同学成绩一直不好,学习习惯也很差,为他的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头疼。老师发现了他的异常,走下讲台,边讲课边走到了他身边,原来他在出神地欣赏小说呢。老师悄悄地收了书,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课余,老师将小说的题目和内容提要一看,让人瞠目,这是一本有黄色内容的网络小说。他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告诉家长,还是在班上通报批评,出出他的丑,让他记得这次的教训。老师决定先试探一下,再次上课时,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坐立不安,很不自在。直觉告诉这个老师:学生一定会有所反应。果然,课后,这位同学交作业本到办公室,在他的作业本里夹着张纸条:“老师,请原谅我这一次,不要告诉我家长,在班上批评可以,但请不要让同学们知道我看这样小说的事,我会反思自己的过错,保证以后认真上课,不忘老师的教诲。”老师觉得机会来了。放学的时候,老师将这位同学悄悄叫到办公室,他红着脸,低着头不出声,似乎在等着老师的发落。这时老师说:“人啊!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你说对吧?”这位同学连连点头。“不过,知错就改,改了就好,你既然知道了错误在哪,那我们来个君子约定,只要你真的能改,我们把这件事都放回到肚子里去,好吗?”这位同学又连连点头。“好吧,那你回去吧,记住啊!”此后,这位同学逐渐改变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迎头赶了上来。
显然,这位老师也是给了学生以风和日丽的“南风”,吹开了学生的心扉。
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王友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獎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的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南风啊!真是神奇。它让小偷有了“明月”,它把“美德”铭刻在了学生的心里。试想,假如刮起吼吼北风:对小偷拳脚相加,对摘花的学生一顿训斥,把学生看黄色网络小说的事情告诉其家长,给砸泥块的学生一个处分……后果将怎么样?很大的可能是:小偷和摘花的学生吸取了一次教训,将来变得更狡猾,看黄色网络小说的学生今后更没有羞耻观念,王友自暴自弃,成了一个不敢有所作为的平庸者。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和第一线的老师们将“南风”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们都喜欢接受友善温和的劝说,而反感那种疾风暴雨似的训斥。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也是如此。北风固然凶猛,却往往事与愿违;南风徐徐,却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愿我们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要做“南风”徐徐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