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职业教育领军学校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经过九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学院已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2010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入选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年入选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我国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经过九十八年的历史传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成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培养三农人才的标杆校。为了深入了解学校成功的办学之道,本刊编辑部编辑王文静专程访问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简祖平。
  王文静:简校长,您好!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您也是长期奋战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型院长,您能谈一下贵校的办学经验吗?
  简祖平:您好,感谢贵刊对我校的关注!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我认为主要的办学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校行企联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我校先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后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省监狱管理局、扬州市人民政府、盐城亭湖区政府等合作,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我校又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校又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江苏大学、江苏海洋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产学研创并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校立足校内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承包、工学交替,同时还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台(如职教集团内企业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孵化。此外,我校凭借学院草坪、苗木、茶叶、果蔬、种业等科技产业平台,围绕农、林、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业教育板块,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我校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和信息优势,積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推广的草业、彩叶苗木等产业,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通过以科技推动、产业拉动、培训驱动等方式,学院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此外,学院还分别与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萨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协议,开展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部地区农牧产业及职业教育发展。
  四是坚持开放办学,服务中国农业走出去。学院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中法两国政府在学院建立的中法农业培训中心,联合开展农业科技研究、高新农业技术推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校积极推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模式、经验和技术,开展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积极配合企业“走出去”,与中航国际集团等大型中资企业合作,解决企业在非洲国家开展水稻、农业机械化等农业援助项目方面的技术难题;与老挝中老友谊学校共建学院老挝分校,为当地培养急需人才;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动肯尼亚的甜叶菊产业发展。先后为肯尼亚、苏丹、乌干达等国家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30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学院连续荣获“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王文静:作为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学校,可以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一支标杆,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您能谈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吗?
  简祖平:在九十八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秉承“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职教理念,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创新,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做农业发展的引擎,做农村发展的智囊,做农民致富的帮手。学院借助人才、专业、平台等方面的优势,立足区域特色,提升新优特产业,通过创新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打造了“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三张名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棵小草富农民。从上世纪80年代,我校就开展了草坪草及产业化研究,先后带动句容后白西冯村、郭庄刘巷村等发展草坪生产10 000多亩,草坪已成为当地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另外,我校牵头组建国家林草局长三角草坪产业创新联盟、江苏省科技厅草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加大草坪草研发和创新力度,创新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生产无土草毯及草坪离地化栽培第4代草坪生产技术。全省推广草坪种植面积达9万多亩,带动4万多农户致富。《新华日报》曾以《一棵小草绿了大江南北》为题作专题报道。
  一粒种子强农业。我校以校办企业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研制推广水稻、玉米、葡萄、草莓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拥有以谢华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省级院士工作站、江苏省杂交水稻种质改良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2019年,我校开始推广农作物、果蔬新品种50多个,提供良种7 000万公斤,推广面积达1 800万亩,为农民增收了7亿多元。各类种子产品辐射全国18个省区以及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国等22个国家。   一片叶子美农村。我校依托人才优势,形成带动区域农民致富的彩叶苗木和茶叶两大特色产业。目前,收集彩叶树种种质资源825份、形成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个、省级林木良种3个、发明专利26项、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2项。相关成果获得梁希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3项。2019年,彩叶苗木在全国推广面积4万多亩,带动8千余农户,年纯收益近1.6亿元。学院依托江苏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收集了茶叶种质资源150多份,积极推广炒茶、制茶新技术,带動了2万多农民致富。
  王文静:您能谈一下贵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是如何打造“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这三张名片的吗?
  简祖平:我校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合作意愿不高、校企合作层次不高等普遍问题,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一是专业产业一体化模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就开始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模式。各专业依据自身特色优势,分别开办了园林绿化草坪公司、喷滴灌工程公司等多家实体公司,通过师生参与产业推广,促进专业发展。校办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先后获得江苏阳光集团4 400万元、中林集团及国家种业基金1.18亿元投资入股。公司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年推广农作物、果蔬新品种50多个,提供良种7 000万公斤,推广面积1 800万亩,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绿色江苏建设。
  二是协同创新中心模式。学院与省内外大专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建成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等24个省部级产学研平台。打破学科之间、校企(科研院所)之间的壁垒,集聚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以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为例,自运行以来,累计选育白菜、番茄、辣椒、葡萄、草莓等新品种30多个,拥有授权专利40多件,制定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规程(规范)21个,开发现代园艺专用装备10台(套),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的温室智能管理系统2个,建立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3个,培养了学生1 300人,培养其他各类专业人才5 000人。
  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学院积极与属地政府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赢得了句容市政府划拨土地2 653亩,流转土地1 729亩,共建的省级科技示范园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是国家级实训基地和首批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两园区已成为学生实训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园地、科技示范的窗口、产业推广的平台、科普教育的基地、休闲观光的乐园,也是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艾贝尔宠物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GE-农业自动化中心、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中心、宠物医院等2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我校育成新品种8个,授权专利146件,转化专利及成果16件,科研项目及服务经费到账1 600万元。
  四是职教集团模式。我校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联合66家院校、10家科研院所、129家龙头企业,组建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最早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农业领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集团以“生源链、就业链、师资链、信息链、产业链和成果转化链”六链为纽带,通过产业驱动、校企联动、平台带动、项目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赢,集团化办学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集团中与学院形成资产纽带的企业有6个,引入资金2.56亿元。成立中农职教(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了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机制。以集团为载体,成员单位积极示范推广现代学徒制、联合开发教学资源、举办全国性各类比赛等活动。6所院校入选高水平学院建设单位,9所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内企业入围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
  五是产业学院模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我校聚焦农业领域相关产业,选定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中植园林学院”等3个特色产业学院。我校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学体制,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的管理体制,打造市场化治理的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制定了产业学院章程,明确办学主体各方责、权、利,确定了以技术、师资、资金、场地等入股的形式。同时,我校与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日常教学和管理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王文静:能看得出来,贵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的都是实事,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除了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您能谈一谈贵校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实践探索吗?
  简祖平:谢谢你们对学校成绩的肯定!我校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短缺,因此,学院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立足江苏经济进行科学研究,与政府、企业等多方携手并进,创新“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立德树人一条主线,确立匠心精神、技术技能两个重点,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方向自主选择课程,实施“教产结合、教创结合、教研结合、教赛结合”四个结合的“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农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是教产结合,培养乡村治理人才。2013年开始,学院与苏州太仓市、扬州市、盐城市、徐州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培养村组织负责人。在前期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7年又与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培养“定制村官”,目前已覆盖我省三分之二的市区县,培养了910多人。《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我院“定制村官”培养的经验做法,“校地合作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二是教创结合,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我校依托省级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主线,创新实施具有鲜明农林特色的“新禾行动计划”,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各类大赛为载体,以承包经营为手段,以创办实体为标杆,培育了以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华梦丽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创意、敢创新、能创业”的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包括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170项。学院荣获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三是教賽结合,培养乡村工匠人才。学院建立了“世赛—国赛—省赛—院赛”四级竞赛体系,开发了对接世赛的农林工匠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了农林工匠人才“三阶段三层次”培养模式,依托景观园艺项目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农机维修等9个赛项中心,开展工匠人才培养。学生在全国农业类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7项,占一等奖总数的23.57%,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一,12人次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学院先后荣获省人民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称号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四是教研结合,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组建师生科研团队。借助江苏现代园艺工程中心、南方农作物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围绕“传统农业+”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新业态、新标准等方面,我校积极开展“石墨烯发热膜在红螯螯虾温棚养殖中应用初探”等课题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拓宽职业岗位、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近年来,学生获得授权专利68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1项,发表论文72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57项。2019年,学院师生共同设计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园,并全程参与施工现场指导,作品荣获“北京世园会组合盆栽国际竞赛”特等奖。
  王文静:感谢您精彩的分享。您能谈一下贵校是如何服务区域农业产业升级的吗?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校面对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主动转变现有的“紧跟型”“三农”服务为“引领型”“三农”服务,促进地方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科技推动,引领农业产业升级。我校坚持为当前当地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依托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组建草坪草、有机茶叶等9个科技团队,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87项,争取科研经费累计达2.14亿元。育成农作物新品种37个,研创新技术14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3件,制定省级以上标准36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林业局梁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励46项。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升级,以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等需求为目标,兼顾传统工艺传承与技艺创新,我校联合区域内的江苏大学、镇江农科院等6家高校院所,以及中江种业、江苏山水园林等20余家涉农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牵头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产业推广联盟(草业等)”致力于转化推广优质草坪草、彩叶苗木等农林新品种、种养新技术。
  聚焦宁镇丘陵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学院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2个省级示范园区作为科研平台与示范窗口的引领作用,联合30家基层示范站点、2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示范站点—农业经营主体”的“两地一站一体”成果推广体系,示范推广一批农业新成果和产业新技术,引领区域农业升级发展。
  二是产业拉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我校通过发挥专业优势,走“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路,主动引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学校主动引领句容市的草坪生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目前年产值超过10亿元,约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现已被江苏省确立为高效规模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要致富,不找乡长找校长”成为本地农民普遍的心声。此外,学院依托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精准帮扶沭阳县茆圩草莓产业发展,助推当地草莓种植面积从原来的4 000亩增加到7 000余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约占该乡农业总产值的17%。
  三是培训驱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我校坚持育训并举,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在平台搭建、学历提升、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培训品牌打造等各方面均衡用力,稳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以“新希望绿领学院”为载体,整合学院“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干部培训高校基地”等平台功能,高质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年均开展“三农”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2万余人次,面向城镇社区居民开展花卉栽培、茶艺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0.3万人,对口援建新疆、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围绕“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工程,主动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社带头人、农牧民等培训工作,近年来已累计达8 000余人次。学院与徐州、淮安、盐城、常州等地组织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对接,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乡村人才学历提升教育,年入学近2 000人。与行业、科研院所等共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年均为区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产业调整、品牌创树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30余次。
  王文静: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在此背景下,您能谈一谈贵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展望吗?
  简祖平:“十四五”开局,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重要历史节点。我校将全力践行“两争一前列”新要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技术技能平台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到2025年,计划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成高水平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成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领军学校。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农业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形成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为此,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农村办教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力谋划五年发展蓝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专业集群为核心,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高水平结构化双师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党的全面领导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形成高水平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发展新范式。
  我校必将持续秉承“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理念,谋定方向、理清思路,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育人优势,实现“红”(新中国的底色、老区的亮色)“绿”(行业的特色、学校的本色)深度融合,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三农”人才,擦亮“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技术、服务支撑。
  王文静:再次感谢您今天为我们分享的农林实践,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味!就像您之前说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贵校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开拓创新,打造新时代农林实践新样本,做中国农业职业教育领军学校!
  [责任编辑   王文静]
其他文献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湖北武汉发布我国首个“农民幸福指数”,经过数据的测算,作为我国人口最大基数的农民,幸福指数为0.5578(1为满值),属于中等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还显示,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农村人蜂涌入城加入到务工队伍是现在的社会现实,务工也的确比在家务农收入更高,成为很多农民的另一条出路。但是与我们设想的不同,虽然收入更高,两者在幸
期刊
透过铁窗,犯罪嫌疑人彭刚、朱志鹏再次在检察官面前流下了悔悔恨的泪水。“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些驾驶员熟记于心的文明、安全行车警句,怎么会在那一片刻丢在了脑后呢?!  2013年11月15日,随着江西省上饶市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窝藏罪依法将彭刚、朱志鹏向法院提起公诉时,当地群众再次回眸发生在320国道一起因行车避让纠纷引发一名司机致死案。你追我逐,你抢我超,互不相让,两方八竿子打不
期刊
2013年3月的一天,大连,乍暖还寒。一位钓友在大连星海湾海滩垂钓时,感觉鱼钩勾住一个重物,起初以为是条大鱼,可他无论怎样用力拉扯鱼绳,水下的物体一动不动,想探究个明白的他泅水过去,潜至海底捞出一个塑料布包裹严实的物件,他费力地拖上岸,打开一看,顿时吓得跌坐在地:一具女尸。  他颤颤巍巍地掏出手机,拨打了110。很快,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刑侦大队赶至现场。尸检发现,死者颈间有明显的勒痕,系窒息死亡,
期刊
朝阳下,踏着待唏的朝露,伴着生命的旋律,走在成长的旅途。一路走来,可否留意,那黎明后的一段是最美丽的岁月年华。  岁月的华美不只在史书中留下记载,也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留下难以拭去的记忆。它是跳动的音符,它是优美的乐章。因为有了优美的一段,生命彩虹才有了完美。  在生命的这条线上,朝阳下的那段是最美的两点之间。它的美在于最直接、最靓丽。它有奋斗过的坦然,也有激情与自信的慨叹;它有小草的翠绿、蓝天的深
期刊
正在达州市一家医院上班的胡利萍忽然收到哥哥胡川东的一条短信,其大意是要求分割父亲遗留下的价值50多万元的房产。在短信中还透露出一个惊天密秘:自已竟不是胡家的亲生女儿。一时间,她38年的身世成谜,并由此引出一则悲欢的感人故事……  房产起争议,一条短信揭开身世之谜  2013年6月2日,正在达州南外区一家医院收费室上班胡利萍突然收到哥哥胡川东的一条短信,声称要把她和妈妈陈红告上了法庭。起因是:一年前
期刊
2013年11月25日,江西省遂川警方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艰苦侦查,通过天网监控与情报研判相结合,办案民奔袭8000余公里,抓获”犯罪嫌疑人李耀东、彭月华,成攻破获吉安、赣州两地县市9起抢夺金店巨额案,总涉案价值20余万元。2014年3月29日,公安机关将此案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等候李耀东、彭月华两人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案发:神秘女子抢夺金店手镯销声匿迹  2013年10月16日下午,一名神秘红衣女
期刊
摘 要:英国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路径。劳动教育课程由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和服务性劳动课程组成,课程内容的连续性与实践性以及课程设计的时代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实施方式上,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创造力课程培养项目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保障了英国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基于英国劳动教育经验,我国应从凸显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强化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以及拓展劳动
期刊
为圆赚大钱回乡显摆的美梦,嫌疑人洪振杰动了不劳而获的脑筋。赌博,昼夜熬战却赚少输多;勒索,乔装诡计难逃民警慧眼……2014年4月,当公安机关以涉嫌绑架罪将其移交检察机关起诉时,嫌疑人才陈述自己之前耍的小聪明,就是为了干扰民警办案,其结果是自己把自己耍弄了——  2014年1月29日,蛇年除夕前夜,9岁孩童家门前遭绑架。婺源警方循线追击,跨区域抓捕绑匪,仅用12个小时安全解救人质,悉数追回巨额赎金。
期刊
摘 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主体,其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在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高职院校对政策响应滞后、人才培养模式规范缺失以及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等问题,并基于设计合理的内部制度安排和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内—外”并行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
期刊
摘 要:“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所体现的精神与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在本质、内容和育人路径等方面高度契合。因此,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将地方先贤张謇的精神有机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通过建设“大生教育”德育品牌,以“大爱、大诚、大志、大为、大美”五大理念为精神引领,以“生命项目、生长项目、生涯项目、生态项目、生活项目”为行动路径,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