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醉酒 泉林品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_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身怀高超武艺,胸怀统一大志,但纵有拔天之力,吞吐日月之气,也只能在宦海中几经沉浮。可喜的是仕途坎坷的辛弃疾笔头并不坎坷,他饱蘸笔墨,挥洒而就,诗、文、词三足鼎立,大放异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稼轩尤以词名世,留存600余首,无论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世以苏、辛并称,归为“豪放”,周济所言:“稼轩词敛雄心,抗高调,变婉约,成悲凉。”这评说可谓慧眼独具。因为辛弃疾仕途多蹇,曾几度被无端罢官归家,闲居带湖,悠游瓢泉,与田园风光,自然与山水“相看两不厌”,创作了数十首反映农村生活的乡情词以及寄意天籁的山水词,在这些清新自然、景淡情浓、烟轻怨重的词作中,体现了蕴含在“豪放悲壮”背后的温婉词风。
  一、清新自然、闲适恬淡之田园风光
  辛弃疾的田园词作既受陶渊明、孟浩然等文人田园诗作的影响,又独具风格。赋闲乡居的辛弃疾在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的同时,又拓开眼界、不拘笔法,举凡四季烟景、春秋农事、田间劳作、男婚女嫁、乡风民俗、农家往来等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笔下的千军万马,任意调遣,精心組合,勾勒了一幅幅清新淡雅的乡村生活图景。
  辛弃疾的乡情词最富于特色的是以山村的清新宁静为背景,以农家人的活动为点缀,展示农村生活的闲适恬淡和欢情愉悦。如创作于公元1187年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作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村庄图,作者别具匠心,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只听到一阵悦耳委婉的谈笑声,本以为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没想到抬头望见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两口在拉家常。词的下阕把视线由茅屋内转向旷野中,以流动的小溪为参照物,在不同的方位描写了三个儿子的活动,勤劳朴实的大儿在溪东的豆麦地锄草,心灵手巧的二儿正在编织鸡笼,淘气顽皮的小儿正在“溪头卧剥莲蓬”,“最喜”两字体现了“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一种纯真的天伦之乐。
  如果说《清平乐·村居》体现的是乡里人的闲适雅趣,那么另外一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则把作者自己融进了山村的“动”“静”皆美之中。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此词仅上片的第一句写景,整个山村美景尽收眼底。秋收前后,其他树叶开始枯黄,但漫山遍野的青松劲竹依旧青苍挺拔,放眼望去,绿意逼人,侧耳倾听,松涛阵阵,如此生机盎然之景,当然会使人“万事从今足”,何况还有满园飘香的大鸭梨,红彤彤的香脆枣。先以青山为幕,再以彩园为帘,农村的特有景色尽收笔底。
  在如此美景中,偷梨枣小儿与园子主人动作的对比描写,就更显妙趣横生。“儿童偷把长杆”,一竹竿一个梨、一竹竿一串枣,扑簌簌掉下来,孩子们抢啊、闹啊,欢声笑语一片。果子遭此践踏,主人该大发雷霆吧!错矣,“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主人却不忍心惊动偷梨枣小儿,找个地方躲起来,安然欣赏这热闹场面。宁静的山村在村野顽童们偷枣时的些许闹声中越发显得空灵清幽,风清景淡,色浓味甜,置身其中,自然心闲情悠。
  二、雄深雅健、意兴宏远之山水情怀
  公元1181年,正值壮年的辛弃疾被迫落职归家,在带湖赋闲,在瓢泉悠游的岁月中,好在有林壑做伴、有山泉为友,才略解词人心头万缕愁丝。词人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词,山水自有情、岩峭自有姿,风情万种,动静皆美。写山是“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写水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生查子》),写云是“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生查子》),写怒潮是“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无论写山、写水,还是写岩、写峰,抑或是写草、写木,每一种景致都自有神韵。
  辛弃疾的山水词作讴歌自然,寄意深远,雄深雅健,刚柔相济,融豪迈与温婉于一体,予自然人格魅力,歌颂自然中的壮美与力量;同时,又在这些豪壮之中去体味阴柔之美。如:
   水龙吟·题雨岩
  (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山水词作中描写飞瀑流泉、林壑松涛的居多,描写溶洞景色的比较少见,像辛词这样富于大胆的想象,描绘出溶洞中瑰丽、神奇、幽秘、清雅境界的词作,更是寥若晨星。
  该词通篇采用问答方式,细致而又有气势地描写了雨岩洞内壮丽而又迷离梦幻的景色。在这里有豪放雄浑的壮景“补陀大士虚空”:有密集的“蜂房”、有嶙峋的“冰柱”、有“怒涛”汹涌、有“春雷”阵阵、有弯环如许的“卧龙”、有万顷“长松”。这些宏大的意象,使雨岩内景观壮丽,气势横生。在这迷离朦胧、气息氤氲的岩洞中,还有一种美,即阴柔美。如玲珑的窗棂、醉人的清香、幽静的桃源路、渺茫的歌乐、翩翩起舞的湘夫人,还有吟咏风雨的劲松,处处皆是情,处处都是柔,词人都在这香婉美景中忘了自我。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把雄健和柔美揽入其中,妙笔生花的词人运用想象、巧设比喻、精选意象,把这两种美揽入笔底,在词中达到了豪与婉、雄与清、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寄情自然,借山怨水,忧愤难平赋隐诗,心头万千块垒,何以消愁,就把这片山水当作“杜康”,一杯杯饮酒下肚,缓解心头永远不消之愁,无处倾诉之恨。如下面这首词: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蕈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依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体。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清人黄蓼园读罢此词,大发感慨:“其《匪风》《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该词确有慨叹王室衰微和自身无用武之地的忧愤,词人把这深远之志、尽忠报国之心巧妙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词的上阕,首句叙写室内之景,“冷欲秋”三字为词人心绪的孤寂落寞做了铺垫。次句把笔力由内向外转,户外是“春风不改旧时波”的鹅湖,薄雾霏霏,清水泠泠。接下来两句“红莲相依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胜似电影镜头的特写。红莲摇曳,动态可人;白鸟无言,静态惹人。作者好似山水画的鉴赏家,正悠游闲适地品味自然。其实,表面闲逸平静的词人内心涌动着波澜,“定自愁”三字正是他将内心的忧愁苦闷转嫁到白鹅身上,“生派愁怨与花鸟,却自然”。
  三、追思东篱、退隐泉林之几多离索
  “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辛弃疾曾经横刀立马,烽火征战,如今却不得不隐居田园,与鸥鸟为盟。在这看似悠游,实则苦闷的岁月里,词人曾苦苦追随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流露出敬仰和追慕之情。如《新荷叶》中的“岁晚渊明……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如《沁园春》中的“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如《浣溪沙》中的“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词人觉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是与前贤陶渊明息息相通的,所以在日有所思的情况下,这位飘逸卓尔的隐者走进了他的梦中。词作《水龙吟》就是写梦中与陶渊明相会,全词如下:
  老來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来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全词上片写梦境,写梦中见到陶渊明了,可惜看得不真切,所以醒来后,若有所失,歌酒不思。词人对陶渊明的弃官归隐表示赞同:“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下片是由梦境生发开去,说“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词人早把陶渊明作为异代知己,惺惺之人互相惜,各懂对方心事。其实,词人又没有完全解读知己内心,所以才有上片中的疑惑“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在东篱醉酒、泉林品茗的悠游岁月里,辛弃疾把心头所思、所感、所悟的思绪寄托于山水自然、田园风光,在品鉴前辈田园山水词作的同时,挥毫自己的才思,将豪情与柔意熔于一炉,形成了其山水田园词特有的温婉风味。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四川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基于实践教学探究古典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编号:MBXH20YB165)”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白朴的《墙头马上》作为“元代四大爱情戏”之一,在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后花园式模式”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突破传统婚恋喜剧模式的作用。白朴塑造的李千金不同于传统戏曲文本中的女主人,因在后花园对裴少俊的一见钟情,情感战胜理智,背弃封建社会婚恋伦理要求,为爱私奔争取婚恋自由。欧里庇得斯在不同诗人歌咏的关于伊阿宋冒险和美狄亚复仇故事基础上,创造了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的《美狄亚》,塑造了具有强烈女性意
坐在车窗里 看雨中的故乡  在雾中行走 心灰蒙蒙的 扎着雨滴  雾中的窗花 飘过泥泞  呼喊一树秋天的红  金黄 湿漉漉地缀在眼帘上  压弯了一个古老的名词  故乡 很沉很沉  像酒杯里的眼睛和小店里的牌桌  吆喝着十里八鄉
云端,星群聚集  山林,更加幽远  红尘陌陌,消减着青春  猛虎,蓝鲸,曾经  燃烧,遨游,山呼海啸  遍体鳞伤,甚至心如死灰  如今诗人的品格  恰恰是隐疾,沉默,讷言  为世俗所不容  或霹靂罩顶,或如鲠在喉  在公园的林荫里  在乡野的路口  轮廓,依稀进入民谣  深处,思想与人性  如磷火,在坟茔闪烁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谁还在栈桥上  低吟着诗句  念起遥远的北方  蔷薇绽放笑靥,在
无边光景沐春生,郊外行寻正踏青。  映日夭桃宽满目,摇姿细柳戏轻风。  彎弯溪浅情千种,莽莽林深意万层。  几许抒怀追旧梦,登高直指凤凰峰。  三八节感怀  玫瑰带刺硬如钢,晓镜模糊鬓染霜。  小女宽心亲软肋,独吾善感念恩娘。  春晖梦里回回暖,康乃馨丛朵朵香。  双眼望穿无奈处,不禁泪水到秋长。  元宵节感怀  花逢朗日笑盈盈,乐聚元宵火辣情。  漫灌楼襟连瀑布,狂泼屋顶起烟屏。  声声鞭响封冰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于20世纪上半期,彼时大多数中国作家均怀有一种感时忧国的情怀,但却往往缺乏对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特征进行深层的探究。而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则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她自称“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外面的”,始终自居于大时代之外的边缘位置,她当时缺乏现代中国作家那种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她的作品大多着眼于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以探讨人性、追寻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为主
《雾都孤儿》是一部反映社会苦难现实的作品,作者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抱有深刻同情,同时对造成人民苦难的源头进行了批判。在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共同串联了一张时代大背景下的生活图画。书中通过对奥利弗、南希等重要人物的命运走向的描写,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他们各自人生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但细细品味,在悲苦交织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所做的选择又具有无可奈何的特性,令人唏嘘
戈麦是一位不被世人所熟知的诗人,他虽长期被“埋没”,但并不证明他的诗歌也是平庸之作,相反,这位把诗歌作为“语言的利斧”的诗人,生前一直致力于诗歌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他的诗歌也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语言素养。1991年9月24日,年仅24岁的戈麦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决绝地毁弃所有书稿,也没有任何遗言,为世人留下几多遗憾。本文以他的诗歌《爱情十四行》为例,从节奏、语言以及意象三个大方面进行浅析,以期
孟子心性论是性善论的义理基础,不仅开启了后世性善恶的长久讨论,也曾引出宋明儒心性之学。现代以来学界曾有过孟子是性善还是向善论的讨论,陈永革做出了向善是本善的经验陈述,本善是向善的超验规范的精辟解释,使性善、向善统一;后赵法生提出孟子“性善、向善、为善、致善”四个环节,而孟子性善表明仁义内在、性由心显,所以要找到从性善、向善到最终致善的可能路径须从孟子心论处着手。以恻隐之心为心论基础自朱子起已有分说
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苏珊·格拉斯贝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美国戏剧传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评论家肯定其说:“格拉斯贝尔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剧作家,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可是,从1915年到1922年间‘普罗温斯敦剧社’写作剧的作家中,除了尤金·奥尼尔之外,现在仍有影响的就只有她了,并且她的剧本还在不断地被排演。”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直面现实的童话作品,同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谱系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选择《大林和小林》及《秃秃大王》两篇极具夸张讽刺意味的代表作品,从其审丑形象的刻画、漫画式的表达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内涵三个方面出发,品析张天翼儿童文学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小说;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全燕利(1992.9-),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