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MVD计数、VEGF、MMP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组织中iNOS明显增高,但与正常肛垫组织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痔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断裂、扭曲、变形、玻璃样变等异常,而正常肛垫组织中弹性纤维形态较规则、密集,断裂和变形少见.结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痔的发病机制之一;MMP9对肛垫纤维支持结构的直接降解作用可能是痔形成和加重的一个重要机制;痔组织中iNOS表达增高还提示炎症因素和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痔的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期刊
腹腔镜下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能迅速确定穿孔与否、穿孔部位及大小,又能对溃疡穿孔进行修补,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期刊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部拍片、B超、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8例中术前确诊6例.1例胆石自行排出后行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3例行一期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内瘘修补和肠切开取石术;3例行肠切开取石术;1例因肠穿孔、腹膜炎行坏死肠段切除和腹腔引流术,术后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本征结合胆道结石史和肠梗阻症状,辅以影像学
期刊
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南方医科大学(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卿三华教授不幸于2006年8月1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51岁。
期刊
患者,女性, 8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 10余天于 2005年 10月 13日入院.患者 1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和隐痛,为持续性疼痛,向季肋部、腰背部放射,并在进食后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多为傍晚时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胃内容物,一次呕吐量约 1500~ 2000 ml,吐后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软,右上腹部隆起,可触及约 16 cm× 10 cm、质地中等伴有囊性感
期刊
编者按为了提高我国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规范化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为此,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近期拟定了"中下段直肠癌外科治疗规范 (草案 )".现我刊予以全文刊载供全国胃肠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并请在应用过程中提出修改、补充意见,使之更加完善.全文共分两部分, 2005年 1期已刊登了第一部分,此期刊登 3个附件,即结直肠癌病理取材要点、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和 TME应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