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选出2020年度优秀论文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近期评出.编辑部在全年刊发的12期共84篇论文中初选出29篇作为候选论文,由本刊编委本着"认文不认人"的原则,各自给这些论文打分排序.3月23日举行编委会全体会议.编委会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经投票表决,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获选优秀论文是(按期刊号顺序排列):
其他文献
宋代邸报定本制度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报道事前审查制度,当权者借以实现政治宣传、舆论营造之目的.当时统治集团很重视定本权力,以至于处于权力上层的宰相与皇帝围绕它产生了明争暗夺,造成定本权制度存世期间经历了六次模式调整,即枢密院人员定本,进奏院监官定本,宰相(进奏院监官、宰相)定本,左右司郎官、宰执定本,给事中、宰执定本,给事中定本.定本制度对新闻事业发展兼具促进性和阻碍性,但后者是主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认识、运用、发展、治理互联网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观点、新论断,科学解析了一系列网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建设路径和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科学总结并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为做好新时代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探索中国特色网信事业创新发展之道指明了方向.论文就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价值、理论内涵和核心要义,及引领推动网信事业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建构.
"化"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贯穿中国古代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儒道释文化均由"化"建立了各自富有本体论意义的传播观念,儒家政治教化更是发挥了服务于封建王权的典范作用."化"之存在及状态,贯通天人之道;"化"之媒介及渠道,藉格物以致知;"化"之方法及结果,自化自得存神.以此为基础,"化"传播观念尤其偏向"传-受"一体化的传播效果论,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落实在传、受者的心灵认同,内化提升的"育新民"上,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随机实验通常被认为是识别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值得信赖的方法.但是在社会科学,尤其是在新闻传播学的科研活动中,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还不得不依赖非实验数据展开.使用观测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推断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数据的内生性问题.论文以新闻传播学中的典型变量关系为案例,对什么是内生性问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在定量研究中的区别、内生性问题对因果推断产生的影响,以及形成内生性问题的遗漏变量、选择偏差、循环因果、测量误差等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回顾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主流期刊上发表的采用量化研究方法的论文后,发现处理内生性
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对短视频用户生产内容建立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完善模型,提出短视频应用中用户生产内容的用户需求模型.研究发现,信息质量仍然是用户最看重的指标,二级指标中,易用性、信息内容的易理解性和反馈服务的及时性是用户最在意的指标,用户对于系统适应性和内容接近性的要求很低.在此基础上运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火山版)、微视、秒拍、全民小视频这7个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应用中用户生产内容进行评估,计算出各需求指标的满意度得分,量化显示其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得出用户满意
论文以收集到的163份电影说明书和大量电子图片为样本进行整理和研究,梳理了电影说明书的发展历程和传播功能.新中国"十七年"下半叶,说明书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在政权、文艺管理部门、电影工作者的"合力"作用下,于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特点,其社会功能也不断演进,可以分为1958-1962年、1963年、1964-1965年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说明书进行考证和分析,映射出了当时的政治风气和社会背景.
该研究在梳理媒介空间内涵并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空间的历史变迁发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乡村媒介空间经历了以属性转移、边界消弭和关系重构为特征的解构.这种解构让乡村媒介空间逐渐与乡土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相疏离,造成关系危机和认同障碍.基于上述变化,在新历史语境下,传统对乡村媒介空间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乡村媒介空间转型的内在动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媒介空间转型中的乡村共同体如何演变以及乡村媒介空间转型向何处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发现,乡村经济社会与乡村媒介空间的密切关联和互动,使乡村媒介空
新中国成立前后爆发的"水鬼毛人"谣言风波,因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一大规模谣言恐慌的发生,除了与彼时特定的历史语境有关,谣言散布的传播机制亦不可忽视.从传播方式而言,商人、灾民、民工和走亲访友者等流动性群体发挥了"信使"作用,谣言故事伴随着他们的跨区域转移被带向各地,实现了点式扩散.集市等特殊场域为故事分享提供了公共空间,而藉由乡村社区的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谣言进一步由点及面规模性流布开来,女性则成为最活跃的信息传递人.在此过程中,故事内容经历了模糊化
庚子事变期间,清廷宣战引发了整个事件的高潮.经考证,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宣战上谕最初并未发给地方.袁世凯利用电报提前传达并对外隐瞒了同日廷寄谕旨的宣战态度,引发了东南督抚的自保因应.与此同时,五月二十九日南北失联后内廷首条电谕通过保定电局发出.由于信息机制的混乱,保定将宣战等谕旨也一并发递给地方,引发了第二次宣战危机.东南督抚与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继续控制电报消息,张之洞以谕旨之间的时间差化解了不利于地方的重复宣战,保证了长江一带的稳定.宣战谕旨的一波三折呈现了电报技术在晚清政局中复杂而关键的作用,以及在
《公闻报》作为日本在华第一份英文官报,经历了由民间报纸嬗变为官报的身份转换,接受了陆军省和外务省的"共治",最后由外务省独立管理直至终刊.外务省档案揭示了该报极为复杂而曲折的历史,也更新了人们对于该报的相关认识.《公闻报》作为日本在华官办英文报的尝试,天津总领事馆的新闻操纵即是以该报为中心而开展的,造成该报终刊的真正原因是触犯了外务省新闻操纵的规矩:"报道和论调须接受外务省的指导"、"不得透露与日本官宪的关系".《公闻报》的兴衰,折射出近代以来日本官宪以金钱为利器,谋求对于在中国的新闻报刊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