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C1qDC蛋白研究进展

来源 :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1q是构成补体系统C1的重要成分,具有与配体结合的“球形”蛋白结构域,在结构上与肿瘤坏死因子十分类似。当C1q与免疫球蛋白IgM或IgG的Fc段结合后,C1q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C1r和C1s的相继活化,并启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1-2]。C1q还具有清除凋亡细胞、识别病原和调节细胞生长等功能[3-6]
其他文献
为探究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净水能力,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光合细菌PSB1和1株芽孢杆菌BS1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人工污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硫化物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的变化确定2株菌混合的最优密度配比为2∶1。在该混合配比下,污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由4.68 mg/L降至0.39mg/L,硫化物质量浓度由0.62mg/L降至0.26mg/L,化学需氧量由4.02mg/L降至2.35mg/L。安全性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砷含量为0.017mg/kg,镉含量为1.634×10-4
将体长(8.32±1.43)cm健康有活力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室温25℃的封闭实验台上,0、5、15、30 min后分别活体采样,测定肌肉、心脏、胃、肠道、肝胰腺和血淋巴的抗氧化相关指标,研究干露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露15min组凡纳滨对虾胃、血清、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干露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肠道、心脏和胃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
成都市高度重视数字农业,通过制度设计引领、数据融合共享、试点示范推广、推动共建共享、强化为农服务,现取得初步成效。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2019年,编制《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了建设“重大农业新基建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数字农业农村应用示范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四大重点工程;制定了《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要求》等地方标准。
以苯乙醇为起始原料,对醇基的α位碳上的氢进行取代,反应合成3种N-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评价杀虫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对多子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化合物1(2-甲胺基-1,2,3,4-四氢异喹啉-1-甲腈)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20.0mg/L,对包囊6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40.0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为11.6mg/L。急性毒
为探究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及对比,初步判定内脏白点病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ND2018对健康大黄鱼进行
含肉率是克氏原螯虾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与肌肉质量呈正相关。为鉴定与肌肉质量相关的体征性状,收集904尾野生克氏原螯虾(397尾雄性、507尾雌性),并根据体质量分别将雄、雌个体分成10、15、20、25、30、35、40、45g8个不同规格的群体。对各规格克氏原螯虾的螯质量、螯长、体质量、体长、肌肉质量(腹部肌肉)、含肉率(肌肉质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头胸甲长与头胸甲宽性状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发现,除含肉率外的6个性状数值均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同等规格的雌性个体的体长、肌肉质量与含肉率均极显著大于雄性;相反,
在水温(28±1)℃下,将体质量(1.89±0.26)g的墨吉明对虾饲养在1m3的玻璃钢桶中,密度分别为60、90、120、150、180尾/m2,每个密度梯度设3个平行,常规饲养管理养殖15d,研究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试验期间,各组对虾存活率均为100%。试验结果显示,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最高(P<0.05);密度大于90尾/m2时,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墨吉明对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
期刊
近年来,四川大豆稳步发展,年播种面积增加到40万hm2以上,2021年全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任务扩种大豆6.67万hm2,大豆种植方式主要是旱地新两熟制模式、玉米间套作和幼林间作模式。当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规模化种植经营逐步形成,传统的高劳动强度的人工劳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就此,南充农业科学院研究集成了以播期协调、穴行配置、精量机播、高效机收为核心的农机农艺融合大豆生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微藻,在分类学上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1]。其生活史主要分为游动细胞阶段和不动细胞阶段。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微藻以游动状态存在,依靠两条顶生、等长的鞭毛运动,这一阶段的细胞大多呈绿色,此时微藻生长旺盛,生物量积累迅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