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县要重视发展轻工业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进程中。在这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轻工业产品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传统农业县历史上有着较好的手工业生产传统、人文资源和基础条件,近年来有些轻工产业开始复苏并迅速发展,这种迹象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轻工业的研究开发,轻工业可能或者说应当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发展的方向。
  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区别在于: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工业企业,如食品、纺织、皮革、医药、文化用品、生活日用品等;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企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建材、机器制造等。
  目前一些传统农业县工业经济结构之所以不尽合理,其症结正在于过分注重外延扩张,造成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大量资源无谓浪费,并潜伏着生态环境人为破坏的隐患,而走内涵发展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工业经济发展途径。当我们认真探究传统农业县工业发展的方向、前途和潜力在哪里这一重大战略课题时,笔者认为,尽管现在看来重工业很重要,但终究不是我县的优势,最终难以经受经济全球化、产品科技化、生产清洁化、消耗节能化的浪潮,而发展轻工业产品恰恰是我们迎接市场挑战,改善生态环境,利用资源优势的绝好机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究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
  其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产品上,而这类工业对企业生产规模和建设投资要求可大可小,正适合像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县份的中小企业去利用这一空间,发展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企业,培育产业集群,进而去占领市场。
  其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农业化道路的方向,发展轻工业必须走工农联盟之路,通过以工哺农,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民致富,使农业就地变工业,农村就地变城镇,农民就地变工人,这样将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目标。
  其三,轻工业的原料恰恰主要来自农业,将今后县域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发展壮大轻工业,以轻工产品在市场占有的份额来衡量县域工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现代化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轻工业的产业链。也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联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带动相关服务行业,便可基本形成具有县级特色的经济结构,真正达到既给人民带来福祉,又能保持碧水蓝天的双赢。
  其四,发展轻工业灵活性强,掉头快,规模可大可小,工艺技术无论传统还是现代各有所长。传统讲求自然、健康、和谐,属劳动密集型生产,能广泛吸纳城镇居民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代化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则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第三产业。
  (广灵精华集团工会)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与教学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教学方法这些内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社会环境这个外因紧密联系。改善这些内外因对提高高校思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教育思想,"三个面向"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强调教
抗战时期,为发展根据地的工业,淮南、淮北边区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动员民众,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与奖励工业企业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项改革。尽管在
选取我国优秀男子高脚竞速运动员与一般水平运动员各12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的测试与研究,为我国高脚竞速运动员选材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
十六大报告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再次强调要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学习十六大报告,我们要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当前关心帮
近年来,报刊研究成为不同学科的学者们追踪的领域之一,报刊史学亦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大公报》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此前学术界对于英敛之时代(190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开放的特征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不断变化发展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是其与时俱进的客观动力,马
从2008年起,政府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掀起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序幕。大学生学历高、综合素质强、
解毒药是能消除毒物在机体内毒性作用的特效药物。以下介绍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的常见类型,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
摘 要:科学与人文走向分离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技术理性和唯人主义构成的现代性,这种“力量型”科学在近代及当代的盛行,造成科学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迷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从历史、心理、教育和人类生活目标转向等多方面探析了人文与科学分离的原因,目的是召唤科学走向人文,回归人文。  关键词:科学;人文;分离;回归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