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思考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
  
  已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与社会。但是,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从生活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较少,学校实验设备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现“物理规律”的乐趣。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课题导入中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一般的课堂常规教学很难抓住学生的心理,很难尽快进入对所呈现问题的深刻探讨。例如“速度”一节,虽然学生已很熟悉了身边物体运动快慢的事例,但却从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们或自己是怎样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快慢的。如果仍按一般的教学程序,由教师讲述什么是速度,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而且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讲了半天,学生的眼神一片茫然。为此,“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
  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猎豹追捕羚羊、竞赛场地激烈奔跑的运动员、蜗牛爬行等场景,让学生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从而提出问题:羚羊为什么会成为猎豹的美味佳肴?诱发思考。
  2.讨论总结,引入课题。大家讨论发现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继续出示一些速度不同的动物运动图片,提出:谁知道大自然中哪些动物跑得最快?让学生比较谁快谁慢,加深物体运动快慢的体验及感受。“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经。本节教学内容的导人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人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其景;以问题切入,实现教师“诱”的作用,为后续“速度”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变抽象为直观,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直接经验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无法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展现实况,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扫除障碍。
  例如初中物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教材中是利用投石激起水波类比振动的物体激起声波来讲解的,尽管如此,学生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理解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引起听觉的。但以初中学生来讲,其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解起来会较难,为此,可以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动画,将空气设为可看见的疏密相同的黑点,当敲一下音叉时,音叉的左右振动激起了周围近处空气(黑点)的振动。空气(黑点)的疏密程度发生了变化。近处空气的振动又激起了远处空气(黑点)的振动,这样连续下去,振动的空气又把振动传给了耳朵的鼓膜,引起了鼓膜的振动,从而引起人的听觉。这样,利用动画模拟把看不见的声波变为可看见的“声波”,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既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反复重现同一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扩充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探索规律,培养能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探究实验在空间、时间、器材等方面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仿真物理实验室——初中模块”这一应用软件,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探索物理的学习工具。学生如同真正地在物理实验室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数据的读取,计算实验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比如,做电学实验时,学生利用该软件针对自己的需求,创建和完成了每个实验过程,如,串并联电路设计,测量电压、电流、模拟电磁感应现象、电磁继电器对远程电路的控制等,摆脱了时间、空间和器材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实践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利用信息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是现代教学过程的主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变固式思维为发散式思维,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网络环境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由于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灵活,因此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可实现教学内容实时或超时播放,加上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更新快的特点,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近而实现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使静态物质动态化,微观物体宏观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信息技术载体声形并茂,它模拟物质的现象,展现实验效果,揭示物质变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养和个性的培养,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目前而言,它还是辅助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注意适时、适地、适度地加以应用,不能走极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
  无论何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它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否则就出现以机器代替教师对学生“满堂灌”的现象,其危害更大。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完成,绝大多数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宜,多媒体只是作为教师的助手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
  
  2.多媒体再好也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物理实验
  目前,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许多误区,其中之一就是用计算机动态模拟,甚至完全代替物理实验,教师成了只用点鼠标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观众”,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直观性,尤其是真实性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它也是检验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标准。因此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物理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的真实感受,只有到解析现象和原理时方可借助这一手段。若完全依赖录像或计算机模拟,虽也逼真,但缺乏真实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维优化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其他文献
视景系统为飞行员提供虚拟的外部世界,它是模拟飞行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视景系统是否真实取决于机场视景数据库的建模逼真度。本文分析了Raster flite视景系统数据库的特点、
在社会对信息利用与共享有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范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奇巧、语言运用娴熟并充满哲理的一类文。
信访是消除矛盾,维护学院稳定的一项基本工作。随着学院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学院信访工作也日渐繁重。结合对学院秘书科信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做好当前学院信访工作的初
治沟造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新举措,是极富战略远见的重大方针政策,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介绍治沟造
备受瞩目的中铝西南铝冷连轧工程从去年4月份开工建设以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中铝西南铝企业集全体之力,从各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西南铝领导多次到工程现场视察,召开专题会
期刊
2004年高考作文虽然沿袭了往年的话题作文,但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当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可以说是一道瑕瑜互见的作文题。
对一种机械啮合式异形截面结构的铜铝复合接触线拉拔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限元三维数值模型,获得了稳定拉拔状态下的等效应力分布,模拟得到的接触线复合界面存在缝隙。通
语言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快乐乐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