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在生活化中焕发魅力,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我们要树立美术课堂贴近生活的新理念,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氛围,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加强贴近生活的课堂训练等。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关键词】美术课堂 贴近生活 教学氛围 课堂训练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课程即经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在生活化中焕发魅力,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做为教师我坚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使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才能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一、树立美术课堂贴近生活的新理念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是随时将生活内容再现在美术课堂上,为孩子们自觉加强美术素养创造条件。以人为本,初中美术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学生心理机制的成长主要依赖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生活经验能引起中小学生的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美术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对表现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兴趣很高,而且在表现中也会感到亲切自然。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作品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分析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典型例子,致使学生没有创作题材,作品内容空洞。通过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使作品内容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及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让美术用于多彩的生活。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二、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氛围
“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宝库中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充满了理论的活力和实践的张力,在课程走向综合、走向实践、走向开放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仍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让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时时欣赏美的环境。具体的说包括教学环境、课本环境、社会环境。作为教学环境,除了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氛围外,在学校多设一些展示艺术人文之美的绘画、图片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氛围,而且为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提供了条件,让欣赏美也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途径应是多方面的,他们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多角度的发展空间。
三、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往往把学生视野框定在教科书里、课堂里,使学生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生活隔离开来。而我们应构建一种接通学生情感生活领域、充满情趣的生活化课堂。这种课堂上要给学生无拘无束创造探究的天地,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情趣、活力。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生活,在创作时,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学生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听、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达到和谐。学生不仅能理解画的内容,而且能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思考,提高。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美的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游戏和故事等,利用表演和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诱导,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活起来。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的视野拉伸、牵引倒生活、引向社会,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带领他们游览商店、街道等生活活动场所,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美术教学也要将这些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大课堂,以适应现代开放教育的需要。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走进生活,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四、加强贴近生活的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巧妙创设各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堂上积极训练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装饰自己的房间等游戏活动,体验生活美术实践活动的乐趣,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触,让他们的思维感官始终处于一种是我自己要做的活泼状态。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老师而言,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课堂训练活动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技能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美术学科教学体系,在贴近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与生活巧妙联系,才能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课堂的教学作用。
总之,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美术学习也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为生活而学美术,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美术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出它独具魅力的艺术美,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和提升。
【关键词】美术课堂 贴近生活 教学氛围 课堂训练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课程即经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在生活化中焕发魅力,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做为教师我坚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使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才能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一、树立美术课堂贴近生活的新理念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是随时将生活内容再现在美术课堂上,为孩子们自觉加强美术素养创造条件。以人为本,初中美术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学生心理机制的成长主要依赖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生活经验能引起中小学生的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美术教学资源。学生不仅对表现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兴趣很高,而且在表现中也会感到亲切自然。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作品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分析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典型例子,致使学生没有创作题材,作品内容空洞。通过开展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使作品内容丰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及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让美术用于多彩的生活。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二、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氛围
“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宝库中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充满了理论的活力和实践的张力,在课程走向综合、走向实践、走向开放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仍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让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时时欣赏美的环境。具体的说包括教学环境、课本环境、社会环境。作为教学环境,除了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氛围外,在学校多设一些展示艺术人文之美的绘画、图片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氛围,而且为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提供了条件,让欣赏美也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途径应是多方面的,他们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质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多角度的发展空间。
三、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往往把学生视野框定在教科书里、课堂里,使学生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生活隔离开来。而我们应构建一种接通学生情感生活领域、充满情趣的生活化课堂。这种课堂上要给学生无拘无束创造探究的天地,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情趣、活力。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生活,在创作时,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学生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听、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达到和谐。学生不仅能理解画的内容,而且能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思考,提高。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美的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游戏和故事等,利用表演和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诱导,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活起来。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的视野拉伸、牵引倒生活、引向社会,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带领他们游览商店、街道等生活活动场所,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美术教学也要将这些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大课堂,以适应现代开放教育的需要。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走进生活,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四、加强贴近生活的课堂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巧妙创设各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堂上积极训练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装饰自己的房间等游戏活动,体验生活美术实践活动的乐趣,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触,让他们的思维感官始终处于一种是我自己要做的活泼状态。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老师而言,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课堂训练活动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技能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美术学科教学体系,在贴近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与生活巧妙联系,才能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课堂的教学作用。
总之,美术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美术学习也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为生活而学美术,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美术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出它独具魅力的艺术美,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