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及国际旅游名城。宜昌市下辖3市、5县、5区和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
宜昌市电子政务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专家支撑”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外包给专业服务商,如机房及平台运行的维护服务交由湖北楚天数字电视公司及湖北纵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海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3年来,宜昌市电子政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走在了全国中西部同级城市前列。
建设情况
1 中心机房
按照宜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市直各部门不得新建和改建机房,各县市区只需搭建网络交换机房,其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备份等设施,可托管到设施齐全的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通过电子政务网络进行管理和访问。因此宜昌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除了满足未来电子政务发展需要,为电子政务平台软硬件设备(系统)提供运行保障外,同时为各地、各部门提供设备托管和维护服务,通过共享中心机房完善的设施及专业的维护,解决各部门自建机房标准低、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类标准机房设计和建设,面积约300平方米。配置了精密空调及新风系统、双回路加UPS的供配电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气体消防及报警系统、温湿度和漏水检测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门禁及电子监控系统,可提供7×24小时的运行维护服务。
2 网络平台
利用宜昌市广播电视网络,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联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下接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是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重要节点之一,确保节点畅通是宜昌市电子政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宜昌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全市各地、各部门整合网络和共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对于工作需要,而电子政务网络还未延伸到的地区,按照既满足工作需要、又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由市电子政务办根据电子政务网络规划统一部署实施。各部门已经有的纵向或横向专网,将逐步整合到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对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则在电子政务网络上开通部门专用的虚拟通道(VPN)。
(1)统一互联网出口
整合和统一互联网出口是出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需要,各部门局域网接入到电子政务网后,其原有的互联网出口全部取消,通过网络平台的统一互联网出口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整合和统一互联网出口虽然节约了财政开支,减少了电子政务接入费用,但其对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网络设备和互联网出口链路及安全防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宜昌电子政务设计和建设了双出口链路和出口相关设施双冗余,避免出现单点故障、网络堵塞等问题,确保互联网出口的安全畅通。
(2)网络核心层
为确保电子政务网络骨干节点、统一互联网出口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畅通,宜昌市电子政务网核心采用环形设计和建设。
(3)汇聚层
根据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网络运营商网络资源实际状况,宜昌电子政务要求网络运营商城区的汇聚采用环形建设,运营商在城区设置4个汇聚节点,将其配置成环形。
(4)接入层
1)采用3种接入方式:
★路由方式接入:部门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通过接入网关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全市统一分配的电子政务网络IP地址。
★地址转换方式接入: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通过接入网关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使用业务专网IP地址,在网关处做地址转换(NAT)。
★单机VPN方式:对于内部局域网,国家、省有明确要求暂时不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等单位及没有局域网又需要远程接人的用户,可单机通过互联网VPN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
2)市直单位不是采用传统路由器作接入设备,而是采用—体化网关作接入设备。利用网关的路由或地址转换功能,在目前MPLS VPN未应用前,完全能满足单位接入需求。通过采用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为—体的安全网关,控制部门局域网之间、部门局域网与核心网之间的病毒、访问、攻击和入侵等,可完成网络集中管理、访问控制、地址绑定等工作,既能接入又可确保安全。
3)全市统一分配IP段,接人单位的计算机IP地址与Mac地址将进行绑定,未经绑定和验证的,将无法登录市电子政务网络。
4)目前市直接入103家单位约5000多用户,县市区接入13个。
3 应用支撑平台
(1)数据库:采用两台小型机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为核心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为辅助数据库。
(2)服务器群:采用IBM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和曙光A620为应用服务器,曙光A85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3)数据存储和备份:采用NAS与SAN两种数据存储系统,采用EMC ADIC Scalar i500磁带库为数据备份系统,主存储为EMC CX340F,辅存储为NetApp FAS 3100。
(4)应用支撑软件
1)电子邮件系统采用Exchange Server 2007企业版,在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的基础上,确保政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
2)及时通信系统采用Office C01NnunieatiorL Server 2007企业版。通过类似“QQ”的及时通信工具,公务人员可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即时对话及语音视频对话,还可实现文件资料的在线传送。为了方便全市公务人员通过即时通信进行公务联系,宜昌编制了全市公务人员网上联系手册,将公务人员姓名、职务、力公电话、手机、邮件信息,按照地区、单位、科室进行排序,通过即时通信的搜索功能,可根据姓名、单位、座机、手机进行关键字搜索。对需要联系的公务人员可发送电子邮件、对在线的公务人员可进行即时对话、对不在线的公务人员可发送手机短信。
3)宜昌市电子政务短信平台可为行政审批系统、公文流转等应用系统提供收文提醒、办事提醒、催办提醒短信服务。正在建设宜昌市电子政务群发系统,为全市各级各单位提供会议通知、紧急通知、公益信息等短信群发服务。
4)数据交换平台采用BizTalk Server 2006为应用支撑来构建宜昌市数据交换系统。
5)采用HyperV作为虚拟化基础平台,为今后的应用系统建设搭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支撑环境。
4 安全管理平台
目前宜昌在网络边界处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常规安全产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同时建立了接人安全网关和核心平台安全设备的集中管理,可对接入安全网关和核心平台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配置情况等能集中监控,对网络配置、安全配置、系统升级等进行集中管理。
5 应用环境
目前已完成门户网站建设、机房建设、网络核心平台建设、网络接入一期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部分 应用系统建设等。
6 门户网站建设情况
宜昌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宜昌”门户网站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突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与民交流”三大功能,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全市政务公开的“公告栏”,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办事厅”和听取民声的“会客室”。自2005年元月开通以来,先后多次对其进行重大改版建设。目前,新改版的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正按照省政府关于市州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度规范,提升效能”的思路,着力将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打造成为一个提高效率的平台、—个为民办事的平台、一个助民生活的平台、一个监督政务的平台和—个与民交流的平台。
7 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在建的有公务员门户、电子公章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涉宜舆情分析系统、宜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等系统。
下一步应用系统建设将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立足资源整合和整体设计,实行统筹规划大系统分期建设子项目,以应用系统开发带动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建设,在完善并上线运行已开发建设的8个项目和承接省应用系统落地基础上,新建项目3个:建筑行业综合监管系统、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策划启动3个应用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平台。
8 数据环境
目前宜昌市电子政务公安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和工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已通过验收。
公安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是按照公安部标准和要求,在电子政务与公安专网之间搭建的边界安全接人平台,只用于电子政务与公安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安全通道,目前已从公安部门交换全市410万人口基本信息、363万人口图像信息、2.7万死亡人口信息、321万车辆违章信息等众多数据,为宜昌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打下了数据基础。
工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是电子政务与工商专网之间搭建的数据交换平台,主要用于电子政务与工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目前已从工商部门交换全市109字段共114.1万条的市场主体信息。
再加上已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换的城区53.7万参加社保人员信息、9478.9万条养老医疗缴费信息及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交换的城区15.7万市民公积金等数据,宜昌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
基本做法
一是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宜昌市在启动电子政务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全国一流,全省先进”的目标。聘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编制了《宜昌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号家做常年技术咨询顾问。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和与省电子政务相衔接的原则,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二是领导体制坚持高规格。市委、市政府把电子政务建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和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明确为各级“一把手工程”。将研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事项及全市把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全覆盖作为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的重点加以推进,并将电子政务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三是工作机制坚持“六统一”。按照集中、统一、整合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宜昌市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招标、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统一资金拨付”的“六统一”工作机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和大规模互联互通。市县乡统一建一张电子政务专网;市直机关统一建一个高标准机房,统一互联网出口;市县两级统一建政府门户网站群;统一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全市统一建公务员办公门户,市县乡三级公务员在一个平台上办公;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等带共性的应用系统,采取全市统一招标,统一开发软件,各地各部门直接部署使用。
四是建设模式坚持市场化。电子政务基础项目建设一次性投人大,运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采用市场化方式公开招标,由商家投资建设和运行维护,政府按支付年度费的方式购买服务,有效解决了资金和人才这两个突出矛盾。
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宜昌知名度。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城市对外表达、旅游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了宜昌对外宣传的力度,有效提高了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促进了行政效能提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再造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决定,在全市建设部署了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使办事群众“进一个窗口办好,交规定费用办成,在承诺时间办结。”目前,市直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运用该系统在网上进行审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间比法定的还压缩了67.5%;审批环节减少16.08%;平均承诺办理时限为7.5天,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可比项目平均承诺办理时限还少10天左右,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通过统一开发“宜昌市公务员办公门户”,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务员在同一平台上办公,大家普遍反映,公文网上办理后文件运转周期一般由“三周提高到一二天”,大大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可以说宜昌现在已经进入网上办公时代。
三是促进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政府网站群全面开展公共服务。首先是全市统一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应用系统,将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各部门应主动公开信息,包括机构、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全部梳理上网,做到了市民可以上网查阅政府所有的公开信息。此外还实现了市民的水、电、气、社保、公积金等个人生活信息的59个大类的查询。其次是建设“政民互动平台”,将市民的投诉、建议等按内容分类交相关部门办理,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60多件,市民满意率达到85%以上。第三是建设“企业服务平台”。与商贸部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建设了中部地区第一家“宜昌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已有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成功进行了国际业务交易;开发建设的企业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已经有1500多家企业直接在网上办理社保业务,免除了企业每个月多人多次往返社保部门的麻烦与支出。第四是部分市直单位建设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有效提高了公众服务水平。第五是宜都市、夷陵区等地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在为市民和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促进了投资效益提高。实行“六统一”的工作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使投资效益大大提高。而实行“服务外包”的建设模式,则避免了政府一次性投入过大,减轻了当年财政投资压力,化解了财政投入风险;避免了政府出钱养人,减轻了目前的机构编制控制的压力,化解了电子政务技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矛盾。据初步测算,通过统一互联网出口、对31个部门网站整合、2个部门专网整合、实行网上公文交换等已经可以节约年度经费近1000万元;通过统一开发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公务员办公系统等重要应用系统,节省一次性投入4179万元,比分散建设至少降低建设成本50%以上。随着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以及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投资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宜昌市电子政务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专家支撑”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外包给专业服务商,如机房及平台运行的维护服务交由湖北楚天数字电视公司及湖北纵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海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3年来,宜昌市电子政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走在了全国中西部同级城市前列。
建设情况
1 中心机房
按照宜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市直各部门不得新建和改建机房,各县市区只需搭建网络交换机房,其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备份等设施,可托管到设施齐全的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通过电子政务网络进行管理和访问。因此宜昌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除了满足未来电子政务发展需要,为电子政务平台软硬件设备(系统)提供运行保障外,同时为各地、各部门提供设备托管和维护服务,通过共享中心机房完善的设施及专业的维护,解决各部门自建机房标准低、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中心机房按照国家A类标准机房设计和建设,面积约300平方米。配置了精密空调及新风系统、双回路加UPS的供配电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气体消防及报警系统、温湿度和漏水检测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门禁及电子监控系统,可提供7×24小时的运行维护服务。
2 网络平台
利用宜昌市广播电视网络,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联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下接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是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重要节点之一,确保节点畅通是宜昌市电子政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宜昌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全市各地、各部门整合网络和共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对于工作需要,而电子政务网络还未延伸到的地区,按照既满足工作需要、又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由市电子政务办根据电子政务网络规划统一部署实施。各部门已经有的纵向或横向专网,将逐步整合到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对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则在电子政务网络上开通部门专用的虚拟通道(VPN)。
(1)统一互联网出口
整合和统一互联网出口是出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需要,各部门局域网接入到电子政务网后,其原有的互联网出口全部取消,通过网络平台的统一互联网出口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整合和统一互联网出口虽然节约了财政开支,减少了电子政务接入费用,但其对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网络设备和互联网出口链路及安全防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宜昌电子政务设计和建设了双出口链路和出口相关设施双冗余,避免出现单点故障、网络堵塞等问题,确保互联网出口的安全畅通。
(2)网络核心层
为确保电子政务网络骨干节点、统一互联网出口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畅通,宜昌市电子政务网核心采用环形设计和建设。
(3)汇聚层
根据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网络运营商网络资源实际状况,宜昌电子政务要求网络运营商城区的汇聚采用环形建设,运营商在城区设置4个汇聚节点,将其配置成环形。
(4)接入层
1)采用3种接入方式:
★路由方式接入:部门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通过接入网关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和服务器使用全市统一分配的电子政务网络IP地址。
★地址转换方式接入:有内部局域网的单位,通过接入网关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接入单位终端使用业务专网IP地址,在网关处做地址转换(NAT)。
★单机VPN方式:对于内部局域网,国家、省有明确要求暂时不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等单位及没有局域网又需要远程接人的用户,可单机通过互联网VPN与市电子政务外网连接。
2)市直单位不是采用传统路由器作接入设备,而是采用—体化网关作接入设备。利用网关的路由或地址转换功能,在目前MPLS VPN未应用前,完全能满足单位接入需求。通过采用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为—体的安全网关,控制部门局域网之间、部门局域网与核心网之间的病毒、访问、攻击和入侵等,可完成网络集中管理、访问控制、地址绑定等工作,既能接入又可确保安全。
3)全市统一分配IP段,接人单位的计算机IP地址与Mac地址将进行绑定,未经绑定和验证的,将无法登录市电子政务网络。
4)目前市直接入103家单位约5000多用户,县市区接入13个。
3 应用支撑平台
(1)数据库:采用两台小型机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为核心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为辅助数据库。
(2)服务器群:采用IBM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和曙光A620为应用服务器,曙光A85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3)数据存储和备份:采用NAS与SAN两种数据存储系统,采用EMC ADIC Scalar i500磁带库为数据备份系统,主存储为EMC CX340F,辅存储为NetApp FAS 3100。
(4)应用支撑软件
1)电子邮件系统采用Exchange Server 2007企业版,在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的基础上,确保政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
2)及时通信系统采用Office C01NnunieatiorL Server 2007企业版。通过类似“QQ”的及时通信工具,公务人员可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地即时对话及语音视频对话,还可实现文件资料的在线传送。为了方便全市公务人员通过即时通信进行公务联系,宜昌编制了全市公务人员网上联系手册,将公务人员姓名、职务、力公电话、手机、邮件信息,按照地区、单位、科室进行排序,通过即时通信的搜索功能,可根据姓名、单位、座机、手机进行关键字搜索。对需要联系的公务人员可发送电子邮件、对在线的公务人员可进行即时对话、对不在线的公务人员可发送手机短信。
3)宜昌市电子政务短信平台可为行政审批系统、公文流转等应用系统提供收文提醒、办事提醒、催办提醒短信服务。正在建设宜昌市电子政务群发系统,为全市各级各单位提供会议通知、紧急通知、公益信息等短信群发服务。
4)数据交换平台采用BizTalk Server 2006为应用支撑来构建宜昌市数据交换系统。
5)采用HyperV作为虚拟化基础平台,为今后的应用系统建设搭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支撑环境。
4 安全管理平台
目前宜昌在网络边界处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常规安全产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同时建立了接人安全网关和核心平台安全设备的集中管理,可对接入安全网关和核心平台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配置情况等能集中监控,对网络配置、安全配置、系统升级等进行集中管理。
5 应用环境
目前已完成门户网站建设、机房建设、网络核心平台建设、网络接入一期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部分 应用系统建设等。
6 门户网站建设情况
宜昌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宜昌”门户网站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突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与民交流”三大功能,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全市政务公开的“公告栏”,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办事厅”和听取民声的“会客室”。自2005年元月开通以来,先后多次对其进行重大改版建设。目前,新改版的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正按照省政府关于市州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度规范,提升效能”的思路,着力将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打造成为一个提高效率的平台、—个为民办事的平台、一个助民生活的平台、一个监督政务的平台和—个与民交流的平台。
7 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在建的有公务员门户、电子公章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涉宜舆情分析系统、宜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等系统。
下一步应用系统建设将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立足资源整合和整体设计,实行统筹规划大系统分期建设子项目,以应用系统开发带动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建设,在完善并上线运行已开发建设的8个项目和承接省应用系统落地基础上,新建项目3个:建筑行业综合监管系统、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策划启动3个应用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平台。
8 数据环境
目前宜昌市电子政务公安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和工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已通过验收。
公安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是按照公安部标准和要求,在电子政务与公安专网之间搭建的边界安全接人平台,只用于电子政务与公安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安全通道,目前已从公安部门交换全市410万人口基本信息、363万人口图像信息、2.7万死亡人口信息、321万车辆违章信息等众多数据,为宜昌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打下了数据基础。
工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是电子政务与工商专网之间搭建的数据交换平台,主要用于电子政务与工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目前已从工商部门交换全市109字段共114.1万条的市场主体信息。
再加上已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换的城区53.7万参加社保人员信息、9478.9万条养老医疗缴费信息及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交换的城区15.7万市民公积金等数据,宜昌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
基本做法
一是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宜昌市在启动电子政务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全国一流,全省先进”的目标。聘请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编制了《宜昌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号家做常年技术咨询顾问。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和与省电子政务相衔接的原则,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二是领导体制坚持高规格。市委、市政府把电子政务建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和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明确为各级“一把手工程”。将研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事项及全市把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全覆盖作为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的重点加以推进,并将电子政务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三是工作机制坚持“六统一”。按照集中、统一、整合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宜昌市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招标、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统一资金拨付”的“六统一”工作机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和大规模互联互通。市县乡统一建一张电子政务专网;市直机关统一建一个高标准机房,统一互联网出口;市县两级统一建政府门户网站群;统一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全市统一建公务员办公门户,市县乡三级公务员在一个平台上办公;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等带共性的应用系统,采取全市统一招标,统一开发软件,各地各部门直接部署使用。
四是建设模式坚持市场化。电子政务基础项目建设一次性投人大,运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采用市场化方式公开招标,由商家投资建设和运行维护,政府按支付年度费的方式购买服务,有效解决了资金和人才这两个突出矛盾。
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宜昌知名度。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城市对外表达、旅游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了宜昌对外宣传的力度,有效提高了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促进了行政效能提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再造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决定,在全市建设部署了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使办事群众“进一个窗口办好,交规定费用办成,在承诺时间办结。”目前,市直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运用该系统在网上进行审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间比法定的还压缩了67.5%;审批环节减少16.08%;平均承诺办理时限为7.5天,与沿海开放城市的可比项目平均承诺办理时限还少10天左右,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通过统一开发“宜昌市公务员办公门户”,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务员在同一平台上办公,大家普遍反映,公文网上办理后文件运转周期一般由“三周提高到一二天”,大大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可以说宜昌现在已经进入网上办公时代。
三是促进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政府网站群全面开展公共服务。首先是全市统一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应用系统,将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各部门应主动公开信息,包括机构、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全部梳理上网,做到了市民可以上网查阅政府所有的公开信息。此外还实现了市民的水、电、气、社保、公积金等个人生活信息的59个大类的查询。其次是建设“政民互动平台”,将市民的投诉、建议等按内容分类交相关部门办理,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60多件,市民满意率达到85%以上。第三是建设“企业服务平台”。与商贸部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建设了中部地区第一家“宜昌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已有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成功进行了国际业务交易;开发建设的企业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已经有1500多家企业直接在网上办理社保业务,免除了企业每个月多人多次往返社保部门的麻烦与支出。第四是部分市直单位建设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有效提高了公众服务水平。第五是宜都市、夷陵区等地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在为市民和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促进了投资效益提高。实行“六统一”的工作机制,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使投资效益大大提高。而实行“服务外包”的建设模式,则避免了政府一次性投入过大,减轻了当年财政投资压力,化解了财政投入风险;避免了政府出钱养人,减轻了目前的机构编制控制的压力,化解了电子政务技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矛盾。据初步测算,通过统一互联网出口、对31个部门网站整合、2个部门专网整合、实行网上公文交换等已经可以节约年度经费近1000万元;通过统一开发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公务员办公系统等重要应用系统,节省一次性投入4179万元,比分散建设至少降低建设成本50%以上。随着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以及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投资效益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