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教学中,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成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步,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英语课时安排的有限性,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应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词汇及日常用语应用、文章所体现文化价值观分析以及影视作品欣赏等等。通过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使之增强跨文化交际自信度。
  关键词:跨文化对比力;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文化价值观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戚雨村 1994:1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能力(Ruben 1976: 334)。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对差异文化的认知,个人情感和个体行为。这说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应该有能力意识到文化差异并能进行信息的不断思考与积累,从而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摆脱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导。
  
  一、跨文化对比力
  
  跨文化对比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对于学习或接触某种非母语的人,当学习一种语言与文化特征时要善于将其与本国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介绍、讨论和陈述的方式针对某个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发现文化对语言现象、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支配力,从而不仅能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思考,
  而且能够通过对比发现异国文化的形式与根源,更好促进跨文化理解能力。
  
  二、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英语学习目的仍以背单词和语法为主,多做题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英语学习实用主义性质显著。这里的实用主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为得到老师的平时成绩高分而上课,为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得到更多的点数而学习;二是指为通过四六级而奋斗。在实用主义驱使下,学生上课是被动的,部分学生认为听单词与语法的讲解与练习就可以了,至于参与课文的分析与讨论是次要的。这样下去势必缺乏对目的语国家传统文化思想或者说“传统形成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ges)(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在《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中的提及)的了解 (转引自郑竹群2008:134)。同样在实用主义驱使下,为了满足学生要求和提高四六级通过率,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储备简单定位于词汇和语法,一篇完整的文章被教师以语法知识和语言要点瓦解地四分五裂,支离破碎(郑竹群2008:134),尽管学生通过了考试,可走入社会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无所适从。而且教师自己也忽视了文化探讨的重要性,缺乏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跨文化对比能力,导致学生失去唯一在课堂上能够品评和欣赏西方文化特征的机会,把语言在文化中的灵活运用变成信息的强制记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这与英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
  
  当前非英语专业英语教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汇集知识的储备性与人文价值观层面探讨性为一体。知识的储备层包括词与短语的用法、语法、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的安排、段落结构的安排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等等;人文价值观层面探讨指文章所体现的文化信息的讨论,具体地说,一方面是指某些具体词汇、短语及表达方式的应用所体现的区别于或近似于习得者本族文化的信息;另一方面指涉及到个人的语言,思想,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所带给习得者的文化冲击力进而引发的文化层面的思考与讨论。
  大学英语的学习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单是积累知识、迎接考试的一把钥匙,更是帮助大学生系统了解世界文化的一扇窗户。所以英语的教学不仅是要带领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走入知识的殿堂,更要引导学生看到殿堂外更广阔的世界。但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只能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之中点滴汇聚。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时,教师知识不仅要建立在已有资料的学习和查阅上,也要关注文化意义的更新性,教师本身要多关注,多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词汇及其应用的跨文化对比
  教师向学生介绍单词表中的词汇或者课文中某个特定词汇的用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词汇的了解记忆,而且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建立文化的探知性。比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为例(以下例子均出自本册),当讲到hedge (Section A, Unit 1)时,可以给学生提供谚语:One man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a hedge. 在意思上汉语的对应语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可以给学生问题:同样的意义传递方式,为什么英语里使用了“horse”和 “hedge”,而汉语则使用“火”和“灯”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horse”是英语国家过去曾经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骑马至今也是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马在西方人心目中是高贵、智慧、力量的象征。“hedge”,树篱,西方人多用此圈起田地或院子。而汉语中使用的“火”,基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火是最容易烧毁一切的,放火即是毁灭一个人所有财产的象征,是大罪。汉语中的“灯”指油灯,这是伴随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的夜晚照明工具。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文化中使用不同的词汇是基于词汇所代表的事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再比如引导学生进行fox (Para 8, Section B, Unit 1) 的中西含义对比,汉语文化中狐狸具有贬低之意,有“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 楚策》),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现代汉语词典 1992:474)。还有“狐狸尾巴”比喻坏事情终究是藏不住的。“狐狸精”用来形容让男人为之着迷的妖媚的女人,多用于贬低。现实生活中常用“狐朋狗友”比喻一帮不做正事的人凑在一起。而英语文化中 “fox” 有“deceive others by means of clever tricks”的贬义,如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beware your 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同时也有 “a sexually attractive woman” 的褒义(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1998:597)。狐狸在中国现代文化中意义似乎已有延伸,当形容一个女子身形象狐狸,更多传递的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纤细、柔软、优雅以及魅力的赞美。而狐狸在现在中学课堂的讨论中也有聪明的含义赋予。其他象dragon (Section B, Unit 4)、vinegar (醋)、Straw (稻草) (Section A, Unit 5)、candy (糖果)、crane(仙鹤、起重机) (Section A, Unit, 7)等一些名词都可进行文化对比分析。
  2. 日常用语表达方式的跨文化对比
  在讲解日常用语用法时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思考,这样一些和汉语表达方式相近或截然相反的英语表达方式才能被熟记和熟练应用。比如keep one’s feet planted /set on the grand (Section B, Unit 4) 和汉语中的“脚踏实地”含义相同,但英语中用到了“planted”或“set”, 这种倡导实用主义的文化氛围在这个用语上得到了体现。再比如句子“…… , this year’s anticipated 7% increase in sales will be sweeter than a 5-pound box of chocolate candy.”(Para 1, Section A, Unit7) 由此看出,英语文化里幸福可以用巧克力糖果来形容,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巧克力是和人们日常饮食密不可分的;而在汉语文化里,幸福甜美是用蜜糖来形容,这说明,和巧克力相比,汉语文化中蜂蜜更多地和饮食文化联系在一起。
  3. 文学作品表达的价值观对比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句子结构以及了解文章意义的同时,应及时有效地针对文章涵盖的价值观层面进行探讨,并组织跨文化对比讨论。时间可以放在课前热身、文中讲解或者文章的总结部分,可以用Free Talk, Presentation, 或Play 等形式增加可听性、可看性、可思考性。每一课都可以由教师设置相关一至三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的见解可以互补。例如在Section A, Unit 4 的第二段有这个句子, “His mother could not approve of herson’s affection for a woman she had never met, but Bartholdi went ahead and married his love in 1876.”关于爱情,婚姻与父母的反对,中西方个体的反应会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现象的不同以及探究文化的根源,比如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由的诠释,独立性是西方文化潮流的重要特征,西方人会较早地在经济上和情感上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结识情侣、成家立业或终身不嫁娶,并不一定要征得长辈的认可和同意(杨平 1996:2),而中国文化中更多会受到儒家文化中孝文化的影响,即使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得到父母认可的婚姻依旧是儿女期待的。再比如Section A, Unit 5中谈到一位老人在病床弥留之际选择让一位陌生人陪伴也体现了西方人的独立性,这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哪里?我们的学生会选择哪种方式?为什么?这样一系列的讨论可以逐渐使学生增强学习与探究的乐趣,培养跨文化对比的能力。
  4. 影视作品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对比
  影视作品欣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外语的形式。电影具有情节性,语言简洁性,主题鲜明性。每学期给学生安排四五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作品并追加反馈在学生中产生的人文价值观对比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不仅仅会把人文精神停留在对比层面,他们也会把积极的价值观有选择地融入到自己的品质中去。比如27 Dresses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情节值得思考,其中,姐姐Jane 从妹妹Tess 八岁起就照顾她,成年后,Tess为了得到Jane 老板的爱情和婚姻一直在说谎,Jane 看到这一切非常痛苦,最终Jane在Tess 结婚的前夜向到场的嘉宾们揭穿了Tess的谎言。婚礼取消后,Jane 找到愤怒的Tess,两人在交流中逐渐化解了矛盾。在这里可以给学生思考题:比较一下中美文化里在处理家庭矛盾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可以回去私下讨论,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上网查找信息。反馈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随笔,课上演讲或者短剧的形式,最后教师做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语言,行为模式都要受到所在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中美文化中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表达方式的间接性和直接性。对跨文化交际理论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查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一定要认真,把积极的文化价值理念传递给学生。
  四、结语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力的培养是帮助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环节,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应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词汇及日常用语应用的介绍,文章含盖信息的分析及影视作品欣赏等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为跨文化对比力的培养增加更多更新鲜的内容,比如邀请外教来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与外教面对面的真实交流、组织具有英语国家节日特色的晚会,甚至可以创设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网站,使之成为信息交流,学术探讨的平台。总之,文化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尽量创造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环境,使学生提高跨文化对比力,成为全球化环境下自信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Ruban, B. 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ion〔M〕.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1976.
  [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M〕. 朱原(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8
  [3]戚雨村. 语言 • 文化 • 对比〔M〕. 胡文仲 (主编) 文化与交际.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1992
  [5]杨平. 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 (4).
  [6]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郑竹群. 英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J〕, 2008(9).
其他文献
摘 要:用人机制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源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用人机制创新的脱节。目前高校用人制度普遍存在领导岗位资源化、服务岗位就业化和教学科研岗位大众化现象,终身任职废而不除。有必要确立并实行针对性、时效性与责任性统一的用人原则,实现用人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高等院校;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用人机制的创
期刊
摘 要:分析了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因素,研究了具体的对策,为总体提高学生们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理解;影响因素;克服对策    英语听力课,尤其是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是各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英语新闻播报的种类很多,题材广泛,有时事要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娱乐新闻等各类新闻。对这些新闻播报的听力理解,学生
期刊
摘 要:一九九九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大学生助学贷款相关政策,让更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完成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但是,随之而出现了新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不履行合约,银行贷出去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学校的信誉也受到一定的损害。为了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笔者在文中专门介绍了美国主要助学贷款的分类、还贷机制和它在实际中的成功应用。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识到了大学生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教室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场所。信息化教室教学设备的状态影响到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信息化教室的实时过程管理可以维护和保障信息化教室的正常运行状态,为信息化教学的顺畅施行提供有效的实时性过程性的支持。  关键词:信息化教室;实时;过程化管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级院校使用信息化教室进行教学已变得越来越为普遍。作为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场所,信息化教室通常包括多媒体教室、语言教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本身。因此英语词汇对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英语词汇的学习没有捷径可循,但是正确的使用一些学习策略可以使之变得有章可循。本人借助专家的意见并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从词汇观念、元认知管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交策略等几个方面,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电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针
期刊
摘 要: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是多媒体cai课件与web技术的结合。它将成为网络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主要形式。本文论证了在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中对课件页面进行页面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cai课件;模型;优化    一、绪论    传统类型的课件或者由于投资成本大(如基于编程为主的整体式课件),或者由于升级更新困难(如基于cdrom的多媒体课件),已不能满足日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高校人才标准的界定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关于教师聘用的高标准中,始终应强调几个“高”,即高学历、高能力、高师德。而高校现有的用人制度中,还存在“唯学历论”、“唯第一学历论”、“唯名校第一学历论”、“唯海外名校第一学历论”的怪现状。这与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并不相符,需要科学界定高校人才标准,并通过教学师德的量化考察、学术道德的多维审查、构建高校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来进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养成英语听说读写良好习惯的一些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养成习惯    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  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
期刊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教学,采取举例、讨论、作业、走访参观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就各种实践方式与方法做以总结:  一、课堂举例    在课堂讲授中,针对某一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尽可能举一实例说明,比如讲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中的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反作用时,关于“行政管理可以通过对行政环境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总结,主动自觉地纠正不符合行政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并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创新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位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