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对比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威廉·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分别是东西方诗坛杰出的自然诗代表。他们把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源泉,这些诗歌风格相似,但又各具特色。本文拟从两位诗人在田园诗中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写作风格对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现代人从新的角度审视自身,热爱自然。
  关键词:自然;田园诗;写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引言
  威廉·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分别是东西方诗坛杰出的自然诗代表。前者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诗人和“湖畔派”诗人领袖,后者则是中国东晋时代的著名诗人。尽管生活的年代和国度不同,他们却都热爱田园生活的恬静和简朴,退隐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解脱和平衡,并把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创作了许多清新淡雅的诗歌,突出反映日常生活细节和简单风格。这些诗歌风格相似,但又各具特色,不仅体现了诗人自然观和审美观的一致性,也展示了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二、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中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异同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都热爱大自然,而其诗歌相应地蕴含着他们对自然强烈而真挚的热爱。这种热爱来源于诗人生活的特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首先,他们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风光秀丽的田园乡村里度过。华兹华斯幼时就学于以湖区景色取胜的霍克斯海德,常游憩于湖光山色之间,其性情颇受大自然的熏陶,而1790年的阿尔卑斯山之旅则加深了他对大自然的崇尚。陶渊明从小生活在邻近长江和庐山的浔阳柴桑乡村里,长期受到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的陶冶。其次,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都体现出对政治和社会的失望,转而投向自然寻求心灵的安慰。华兹华斯深受卢梭“返归自然”口号的影响,经受了对法国革命的绝望之后,回到湖区致力于诗歌创作。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官场污浊,秉承老子和庄子的自然和谐观,陶渊明最终归隐“南山”于田园。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两位诗人选择了相同的道路,回归于自然寻求心灵的平静。在他们的内心中,自然就是天堂,就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因而,他们将对生活的满腔希望和热情投入自然,并创作出大量优美的田园诗歌,让人觉得田园就是一首诗,自然就是一幅画。
  华兹华斯向来是自然崇拜者,他能够透视到事情的本质,呈现真实的大自然。他的诗歌中,自然景物观察细致,感情表述独特唯一。他擅长于描写山川和河流、 花和鸟、儿童和农民,以及对童年和青年的回忆。他声称,无数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和思想的丰富宝藏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作品如《麻雀的窝》、《至云雀》和《致杜鹃》等均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而抒情诗代表作《咏水仙》则被公认在描写自然美方面的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该诗大意为当诗人独自漫游的时候看到了一大片鲜艳的水仙花,他们在水中摇摆就像群舞一样,舞姿优美欢快,而这些景象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何时想起来心中总充满快乐。“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在这首诗中,自然与心灵有感而成一体,诗人表达了人性的复归就是对自然的回归,在自然界的快乐与人间的快乐架起了桥梁。诗人笔下,无论是飞翔的云雀,歌唱的夜莺,还是湖边的蔷薇,都倾注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饱含著对生活真理的热情探索。
  陶渊明以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大约三分之一都是对自然之美的刻画。他高度赞美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如山川、河流、花草和小鸟等。尽管自然风景的描写并不像华兹华斯那么细腻,他笔下的自然充满了诗歌韵味。可以说他的每一首田园诗都体现了回归自然后的喜悦之情。在《和郭主薄(其一)》中,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这样的诗句展示了一幅夏天的美景,令人心胸开阔放松;而“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岭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薄》其二)则描绘了凉秋之景,充满了诗意。《归园田居》和《饮酒》表达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到自由世界的喜悦。《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恬静之美,也表明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寻求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和心境的宁静。
  当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首先,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有着不同的内涵。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蕴含着对世界博爱的迫求。他曾经宣称诗人就是捍卫人类天性的基石,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该成为传播情谊和博爱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认为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博爱和善良的情感, 并能将这种情感融合在自然中, 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他热爱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这种挚爱始终贯穿在他的自然诗中,如《早春遣句》中的“穿过樱草花丛,在那绿荫之中/长青花在编织它的花环,/我坚决相信每一枝花朵/都在它所呼吸的空气里尽情享受。/鸟儿在我四周蹦跳雀跃,/它们的心意我可无从捉摸——/但即便是它们细微的动作,/也好象是一种激动的欢乐。”诗人感受着花朵的绽放,鸟儿的雀跃,嫩枝的萌芽,春的喜悦和生机跃然眼前。他不遗余力地歌唱着自然的和谐和温良,在其眼中,自然本身就孕育着博爱。在《致雏菊》中,他表达了自然对人类的博爱和对心灵的慰籍,“可爱的花儿!梦幻的遐思/过去了,我终于用这个名字/呼唤你,而且要永远坚持,/安静可爱的生灵!/阳光下,大气中,你跟我同呼吸,/请一如往常,给我以欣喜,/让我分享你温良的心地,/这样来医治我的心!”
  陶渊明对自然的爱则包含了对自由的渴求。尽管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立下“大济苍生”的抱负,从而入仕,但他与生俱来便对自然有着深沉的爱,在与黑暗的官场格格不入后,他选择了道家思想,“顺其自然,顺乎自然“,追求“生命的绝对自由”,归隐田园。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退居田园,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为官期间,他深感受到官场的限制,因而借用“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他向往田园生活的自由,一种可以保持道德完善的自由。《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以及《归鸟》中的“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在陶渊明看来,其中高空飞翔的小鸟和河里漫游的鱼儿都象征着精神上的自由。他的诗句中对自然的热爱多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对自然的描写范围与华兹华斯的稍有不同。作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大量涉及田间劳动和农民。他高度讴歌田间劳动和他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这样的素材令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归园田居 (其三)》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珍惜,洋溢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愉悦,字里行间一个辛勤劳作却倍感幸福的自我形象跃然而出。诗句中乡村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浑然一体,读者对这样的自我形象悠然向往。而在《归园田居(其二)》中,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间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诗人则和农人分享着劳动的心得和感想。通过参与田间劳动,诗人更为贴近自然和农家生活,因而他的所思所感也就更加符合一个真正的土地耕种者。这种第一手的生活经验,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赋予他的诗歌一种独特的新鲜感,这是同时代的文人难以比拟的。
  而华兹华斯的诗歌虽然也有对劳动涉及,如《孤独的割麦女》描绘了一幅辛劳的画面,《我们共七个》讲述了与一个纯朴的农家小姑娘的谈话,《迈克尔》和《坎伯兰郡的老乞丐》勾勒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但总体来说,真正的劳动场景很少出现在他的诗歌中。相较而言,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劳动之美)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获得了更有机的结合。
  这样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位诗人实际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归隐之后,陶渊明过着困窘的生活,“下日报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岂期过满腹,但愿饱梗粮。御冬足大布,粗浠以应阳”(《杂诗》其八)。这样的贫苦让人难以接受,然而他欣然投入到田间劳动,“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维持生活。就在劳动中,他对劳动有了深刻的理解,发掘了劳动之美,并将其与自然之美结合起来,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诗歌既洋溢着新鲜的韵味又散发着生活的真实气息。而华兹华斯归隐后的生活境况稍好于陶渊明。尽管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并常陷入经济窘境,在1795年他从好朋友那儿获得了一笔900英镑的遗产,此后生活殷实,并实现回归大自然的夙愿。由此可见,不同的经济境况导致两位诗人的田园诗在自然题材的选择和侧重上有所不同。
  三、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写作风格的异同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不仅把自然作为诗歌创作的对象,还采取了质朴的语言风格作为创作原则。华兹华斯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原则——“所有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主张使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他致力于将自己诗歌的语言贴近于人们真实使用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则是公认的朴实自然,他的诗歌中很难发现任何奇异的意象、夸张的语言或者华丽的表述。他甚至很少使用形容词,例如“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今日天气佳”(《诸人同游周家墓柏下》),和“日暮天无云”(《拟古》)。然而,在这些简单朴实的诗句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却是诗人自然而真挚的情感
  在《丁登寺》中,华兹华斯描写了再访丁登寺时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我又一次/看到树篱,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行行/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这些诗句令我们联想到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使用朴实的语言、白描手法和宁静的诗韵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细腻的田园风景画,读者在两首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的感情和意境几乎是相同的。这些诗句类似生活中的口语,然而在简单的形式之下,却蕴藏着诗人的激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相似说明两位诗人具有相同的审美观,他们都热爱毫无任何雕饰的自然之美,而这一创作原则明显贯穿在他们诗歌中。
  尽管两位诗人的诗歌都采取了质朴的语言风格对日常生活进行描述,其间还是有些不同之处。华兹华斯是一个注重主观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事物作为创作素材,并赋予丰富想象,以便以独特的角度展示普通事物。他常运用自由而生动的想象赋予普通事物以精彩,从而表达强烈的情感,在《致杜鹃》中,一只普通的杜鹃既可以成为“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变成“飘荡的声音”。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并不追求浪漫主义的想象,而是采用真实的手法去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追求的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而这种喜悦反映出来的则是对自然和生活的强烈的感情。村舍、锄头、豆苗、石磨等普普通通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同其生活追求结合在一块,达到了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这些事物客观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庄稼不再是客观世界里的普通事物,它表露了诗人在劳作中愉悦的心情,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灵与环境的感应,以及所感受到的无限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陶渊明的诗歌不加雕饰,天然浑成,语言愈见通俗,而意境愈见高雅。初看似有些平淡无奇,但仔细品位后则意味无尽。朴实地展现欣赏的愉悦和魅力是陶渊明诗歌的突出特点,他所强调的正是生活的简单、自然和幸福。
  四、结语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都把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源泉,热爱自然,并把自然作为心灵慰籍与心理平衡的天堂。两位诗人的诗歌语言朴实,手法白描,风格清新自然,引导世人从新的角度审视自身,热爱自然。由于生活的年代和國度不同,他们的诗歌风格相似,但又各具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比分析其诗歌的异同,对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应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德豫. Selected Lyrical Poems of Wordsworth.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3]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纲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刘守兰. 英美名诗解读[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叶维廉. 中国诗学[M]. 三联书社, 1992.
  [6] 常耀信. 英国文学简史[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其他文献
摘要: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构成小学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学作文教学一样,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从而将使教学目标充分实现。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尽可能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小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的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
随着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日益凸显,各个国家纷纷立法来约束企业进行废旧产品的回收。同时,企业也发现回收废旧品进行再制造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特别头疼的事,因为爱写作,并能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太少。让学生喜欢写作,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是所有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圣陶老先生说的老师经常动动笔就是我们说到的下水作文,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经常下水写点文章,这样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北京市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增长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双旺盛。近来房价也有大幅度的上升,上升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居民购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房地产泡沫
摘要:文章分析了写好高中英语看图作文的重要性,并就看图作为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看图作文;高中英语;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高中英语看图作文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受到高考试题命题者的青睐,成为综合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检测手段,在全国高考英语试题(以下简称NMET)中时有出现,因此学会如何写看图作文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感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