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在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的责任与参与模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发展并保障农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滞后对农村文化建设所造成的制约日益凸显。本文就地方高校在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的责任进行了探讨,并就参与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村图书馆建设责任模式
  
  一、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意义与形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获得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也应该具有获得便捷的、适当的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获得图书馆服务也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民获得便捷、充足的图情信息服务是新时期农民提升自我的必要条件。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实现这个目标,获得图书馆服务是必要的。
  全国总人口的63.91%生活在农村,但是我国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严重滞后。建国近60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城市获得巨大发展,而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却成了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2004年全国人均藏书量0.3册,农民人均拥有量仅0.1册,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1.5-2册的标准。
  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现在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来保障这种基本权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从2006年到2008年,国家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图书馆和乡村文化站等配送图书500万册。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如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建设已取得良好的经验和预期效果 。
  
  二、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困难
  
  首先是关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调查研究严重不足。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几乎是空白,相关研究文献的极度缺乏。我们于2009年6月18日搜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篇名”中含“图书馆”的文献有106166篇;“篇名”中含“农村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图书/乡镇图书”的文献合计有426篇。文献比例达到249:1的大比例。在我们统计的文献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非学术性的文献。
  其次,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决策科学性不足。因为调查研究的欠缺,现行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形式、建设规模、建设数量、布点模式、经费来源、图书配置、网络建设、日常管理、统计反馈、动态调适、特色突出等等问题上都或多或少缺乏科学的判断。
  再次,农村农民自身观念陈旧。乡村干部多认为经济发展才是政绩,把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曾有一位农村干部宁要现金1万元建厕所,却不要价值3万元的2000多册图书。相当多的农民也没有使用图书馆的习惯和意识,几千年的农业生活传统使农民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和“舞文弄墨”隔绝开来,不关注图书信息。
  再次,图书资源不足也是一大困难。农村图书馆(室)覆盖面广,建点多,图书资料严重匮乏。一般的乡镇图书馆(室)图书品种单一、数量稀少,需要的没有,不需要的倒是有几本,不切合当地学习的需要。
  还有就是管理落后。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可持续的管理制度,多依赖乡村干部的个人兴趣和意愿,责任不明确;一方面是缺乏懂图书馆管理的人才,图书的分类、推荐、反馈、补充以及调查研究等等都需要一定的专门人才,而这是现在农村最缺乏的。
  
  三、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地方高校的责任
  
  首先,地方高校有义务参与到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来。大多数高校都是国家财政支持的,特别是其图书馆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高校师生的学习基地和学术信息资源集散地,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所采用的整合有限资源优先发展教育、科技的结果。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全国一盘棋,高校应该为地方公益文化事业尽自己的力量。
  其次,地方高校有条件参与到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来。高校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需要创造出满意的文化产品,为农村图书馆(室)提供基础资源支持;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图情专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图情管理经验,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及人力支持;地方高校拥有大量的本地生源,可以藉此展开调查研究,了解地方农村农民的需要;地方高校空闲的硬件资源也可以直接支援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等等。
  再次,地方高校也需要参与到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来。地方高校在我国高校的布局中比较均衡,几乎每个地市都有两所以上的地方高校,在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地方高校的发展需要抓住这个得天独厚的机遇;地方高校要做出特色来,结合地方文化建设是其途径之一;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走出高校服务社会是改进方向;地方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可以在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中进行推介,在双向交流实现互利双赢;等等。
  
  四、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模式
  
  (一)调查研究
  地方高校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在吃准吃透国家的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当地农村,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学术研究。特别是利用自身在占有学术资源上的优势,吸收国际国内有关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科学的建设方案,特别是在农村图书馆(室)的科学布点、有限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模式优化、后期反馈调整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供行政部门决策时参考。
  (二)提供基础支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专业优势,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需要创造出大量的文化产品,如文学作品、艺术欣赏、科普常识、保健知识、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环保知识、育儿教育、法律事务、经济管理等等方面的书籍。高校在提供基础资源时必须坚持两个导向:第一是农民导向:应该把大量科研成果化艰深为浅显,化专业为通俗,化枯燥为有趣。第二是地域导向:农民对于图书资源的需要是多样的,如有的地方在矿冶方面的知识需要多,有的地方对传统农业作物的种植知识需要多,而有的地方却对苗木种植的知识需要多,等等,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地域农民的需要创造出切合地域需要的文化产品。
  (三)直接参与创建
  首先,结合地方高校的地域、专业特色等因素,把地方高校纳入到我国多级图书馆体系当中,在农村图书馆(室)层级网络中作为一个高级“节点”发挥上联下达的关键枢纽作用。如以湖南省为例,全省共有122县(市、区)、2354个乡(镇);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9所,高校类别有综合大学、理工学院、农林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艺术院校等。该省高校的特色专业涉及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依据各地农村知识需要的不同,结合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地域位置,建立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室)的“一对多”关联建设模式。如果把各地市、各县市的图书馆、文化馆也纳入与高校同级的“节点”,那么这一关联体系中每个地方高校的下级节点不会多于十个,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其次,直接协助农村图书馆(室)进行硬件建设。在各关联乡镇组建农村图书馆(室)的时候,责任高校组织精干的专业人员,会同当地党政工作人员,指导协助图书馆硬件资源建设。主要工作是: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图书馆舍建设;协助进行网络建设;协助购买、配送图书资料;协助图书分类清理;帮助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等。开展地方高校捐赠图书活动也是直接参与建设的方式之一,一些高校过剩的、应用性的图书资料,可以藉此机会赠送给关联农村图书馆(室)。
  再次,为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直接参与管理或者培训图书管理人才。在农村图书馆(室)创立之初,地方高校可以轮派专业人员直接帮助管理,或者创立可供其他农村图书馆(室)学习的“样板管理图书馆”。之后,可以通过上门辅导或者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一大批本土的农民图书管理人才。
  (四)长期支持
  地方高校和地方农村图书馆(室)的关联建设模式不是临时的拉郎配,而是一种长期的建设伙伴关系,地方高校必须为关联的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提供长期的支持。首先,定期开展农村图书馆(室)情况的调查研究,随时把握建设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次,开展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本地学生了解农民的图书需要,以便及时建议补充和更新农村图书馆(室)的图书资料;再次,定期对农村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轮训,让农村图书馆(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新的图情信息和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再次,建立长期的联网模式,为农村图书馆(室)提供馆际互借服务,以弥补农村图书馆(室)藏书之不足;还有,长期为关联农村图书馆(室)提供在线数字信息服务,以便及时迅捷地解决农民的专业问题;等等。地方高校应为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提供长期的财力、人力支持,专人负责,跟踪推进。
  
  五、结语
  
  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其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方式。在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也会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地位和价值。一方面,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为高校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可以让地方高校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突出特色,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可以让高校师生更贴近农村现实生活,可以更好地认识农村服务社会,有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总之,地方高校参与农村图书馆(室)建设是责任,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部先蓉等.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研究
  [2]马慧.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探讨
  [3]雷香花.试论乡村图书馆的“1 X”建设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5):83-84.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以过渡族金属硅化物为溶剂,采用自发熔渗法和溶液法来研究不同形貌SiC晶体在金属硅化物熔体中的生长情况.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体视显微镜等对熔渗试样和采用溶液法
几年前,在县教育局教学质量检查中,我校低分人数多,总计成绩排在较后。我认识到,要提高总计成绩,必须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努力,我校学生成绩稳步上升。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从解决情感问题入手。后进生往往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常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帮助和督促,以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多为后进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在平时多
蛋白质折叠的识别是一种不依赖于序列相似性的蛋白质结构研究方法.本文将相关向量机应用于蛋白质折叠的识别,将两类相关向量机推广到多分类情况,对多类蛋白质折叠进行识别.与支持
为了了解半纤维素的快速热解机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和载气体积流量对半纤维量的热解影响.采用木聚糖作为模化物,在红外辐射加热反应器进行快速热解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热解
通过对连续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模型的两种加载方式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转换节点与柱不带轴压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特性,得到了不同于普通框架节点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活动正在逐渐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亲近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崛起,为经济社
通过对美国高级加密标准(AES)特点的分析,引入差分特征输入差分活性盒分布图的概念,给出了一种计算AES差分特征的方法,从而使得计算AES的多轮差分特征成为可能.并且给出了用这种
语文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课堂应该是哪般的模样呢?
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段式序列作文训练是一个较为系统的、遵循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的系列训练.段式序列作文训练的课堂基本结构为:趣味入题--感受解析--线
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需要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寻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我们从习惯养成教育入手.结合国家教师基金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