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夜读类节目播读者话语样态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微信公众号的不断发展,夜读类节目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众号上开设创办,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外,各地方台、自媒体号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节目。然而随着节目“量”的增多,对于播读者“质”的要求越来越引发业内的思考。笔者自2017年12月人民网开设有声夜读栏目至今参与其播读工作,以人民网夜读栏目为研究样本,结合播读作品对微信夜读类节目播读者话语样态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夜读;话语样态;人民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104-03
  微信夜读类节目的语境决定了播读者的话语样态,作为新兴的播出平台和节目类型,播读者如何以较准确的话语样态提升传播效果,是本文探究的重点。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与定性分析法,以中国播音学、朗读学、传播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民网夜读栏目的发展现状及其播读作品等进行分析,总结微信夜读类节目的话语样态与样态类型。

1 微信夜读类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特定播出平台,可将微信夜读类节目定义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晚间读书类文学节目。此类节目推送多为睡前时间段,旨在以励志而富于哲理的文章启迪和鼓舞人,达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效果。国内主流媒体早前就已在各自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夜读类节目,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准入的“低门槛”使得喜马拉雅、蜻蜓等新媒体平台也开始大量涌现出此类节目,全国夜读类节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2017年12月11日,人民网联合6位专业主播于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有声夜读栏目,节目片头通过将主播与城市相互联系赋予声音“人格化”,进一步拉近与听众距离。至此,人民网夜读栏目在其原有“看”文章的基础上,增加了“听”文章的元素,实现了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2 微信夜读类节目播读者话语样态分析


  随着微信夜读类节目“量”的增多,对于播读者“质”的要求开始引发业内思考,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首先应对话语样态进行界定。话语样态由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结合而成。张颂先生将话语样式定义为“话语的基本态势和主要形式”,最典型的话语样式可以分为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此外张颂先生也将话语体式分为四类: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 1 ]。这四种格调大致涵盖了由“正式”到“随意”的基本层级。
  在实际使用中话语样式与话语体式一定是融为一体的,四种话语样式与四种话语体式结合就形成了16种基本的话语样态,而这16种样态在不同的栏目中,在不同的内容、语体、栏目风格、传播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又会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言样态,如此,我们的有声语言才更丰富多样、贴切得体。
  2.1 语境分析
  话语样式的运用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因此,要分析微信夜读类节目的话语样态,首先应分析其语境。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进行言语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 2 ]。具体语境对话语样式有影响、制约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栏目语境的独特性最为鲜明,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微信夜读类节目的语言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
  2.1.1 栏目定位侧重价值与情感传递
  微信夜读类节目在栏目定位上追求“契合读者心理需求,提供实用讯息”。这类温暖浓郁、韵味无穷的暖心文章,以真切的小故事阐明深刻的大道理,能够从根本上打动读者。在当代快生活节奏和高工作压力的环境下,栏目从标题到选材,均侧重于价值与情感传递。
  栏目标题多采用“对话式”。文章标题大多包含“你”“我”“我们”“他们”“自己”这类人称代词。这类标题有助于营造朋友间亲密谈心的阅读氛围,拉近与读者距离。标题中文章“金句”的引用在吸引眼球的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受众阅读欲望。
  文章题材呈现多元化。节目题材大致可划分为八类,其中个人奋斗类占比最高,人生哲理类次之,生活习惯、亲情、人际交往三类随后。而爱情、缅怀故人、家庭教育等题材的比例较低,常选择在公共意义的节日上推送。整体而言,此类文章在事实、观点、价值和情感方面,更侧重于价值和情感传递。
  2.1.2 栏目设置体现“减压”功能
  从时间上看,微信夜读类节目推送的时间一般在晚上的21点至22点之间,由于此时段大多数听众往往是在家中、床上等私密、安静的场合,夜读类节目往往肩负了“伴睡”的功能,因此对于播读者的话语样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读者娓娓道来的倾诉口吻如同面对面的私密交谈,为受众增添了一份深夜“安全感”,起到了良好的减压效果。
  2.2 样式类型
  结合夜读类节目的语境,其话语样式是一种谈话式与讲解式相融合的样式类型。众所周知,谈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言语交流方式。而谈话式也是最自然、最生活的一种话语样式。其语言特点常表现为:自然流畅、松弛跳脱、潇洒飘逸、灵活近切[ 1 ]。而讲解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惑,就是把要讲的内容讲清楚、解明白。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如《施恩而后忘,是最高级的善良》一文中:
  一个山村男孩儿去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列车里很热,男孩儿犹豫再三之后,买了一罐“奢侈”的饮料。拿到手里后,无论用水果刀如何去撬,都无法打开。这时对面的女士叫儿子递过来一罐相同的饮料,“砰”的一声打开了。男孩儿有样学样,拉动拉环,随之也打开了饮料。可是,这位女士喝了一口后,便放下了那罐饮料,很久都没再动过。男孩儿明白了,其实她只是在变相教自己如何开启。
  本段文章内容以记叙为主,讲述了一位女士变相教男孩开易拉罐的故事,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谈话式的话语样式使得播读者语气更为自然,也能更好地把握节奏的变化而不显刻意,为听众营造一种“一对一”诉说的感觉,宛如播读者所描述的画面就在眼前,能够快速拉近与听众距离。随后文章以该段内容为论据,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施恩而后忘”到底是什么以及其对他人的积极影响,起到了解釋说明的作用。此类论说性质的段落播读的要点在于:态度明朗,重音坚实,语气从容,重点突出,用讲解式的话语样式播读更能有循循善诱之感,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两种方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使得文章富于变化,生动形象。   不同于朗诵式与宣读式的“强”控制,谈话式与讲解式更侧重对播读者“弱”控制能力的考验。日常谈话的交流方式对播读者吐字发声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要求,“贴耳式”的播读方式更需要加强口腔控制和唇舌力度,以达到更好的声音传播效果。
  2.3 格调分析
  话语体式是指传播主体运用声音表现手段在有声语言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格调和气氛[ 2 ]。微信夜读类节目的内容定位为适合亲密、轻松、亲切的场合收听,其话语体式应是一种通俗灵动、消闲自在的格调。如《用尽己所能的心态,过顺其自然的生活》一文中:
  朋友小莉最近过得颇为郁闷。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她,去年年底时因为业务考核环节中出了点小差错,以几分之差输给了同事,也与优秀员工失之交臂。
  该段落开篇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叙述了“朋友小莉”最近遇到的烦心事,起到设置悬念、吸引听众的效果。如果以平实正规的格调进行播读则会显得脱离生活,一板一眼,不够自然。而如果以消闲自在的“闲谈式”格调进行播读,则会给听众带来倾诉之感,营造对话交流的氛围。处理该段落时,播读者的口腔控制和气息控制相对减弱,总体语速渐快,音节间隔疏密随意,语句组织灵活松散,语势起伏随意,节奏轻快自在。
  2.4 技巧分析
  2.4.1 人物对白“写意化”
  除了节目语境对于夜读类节目的内在话语样态产生的影响,外在的声音表现形式也至关重要。微信夜读类节目所采用的稿件大部分都是以“讲故事、明道理”为主的记叙文,其中不乏人物对话的引用。此类语言在夜读类节目的播读中更应强调其对白的写意化。如《有没有人爱你,医院最清楚》一文中:
  那天堂哥也来了,大伯一看儿子来接他,高兴地合不拢嘴,回到小区门口逢人就夸:“儿子孝顺,那么忙还专门接我出院。”我姐跟在后面低着头不说话,其实我知道,大伯住院这半年来,一直都是我姐在照顾。我刚想扭头安慰一下我姐,我姐摆摆手说:“女儿就是女儿,做得再多,也比不上儿子的好。”我心疼又无奈,突然想起一个医生朋友说的話,他说:“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老人生病,不辞辛苦悉心照顾他们的孩子,通常不是在家里最受宠的那个,而最受宠的那个很久来一次,老人就开心地不得了。”
  该段落中共出现了三位人物的对话,分别是“大伯”“姐姐”“医生朋友”,播读者在进行备稿时应结合文本,深刻理解三位人物话语中的内在语并揣摩其说话语气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大伯见到儿子来看他时的暗自高兴心口不一,对他人的炫耀和洋洋得意,姐姐对重男轻女的父亲忍气吞声和百般无奈,医生朋友对此类事情的“见怪不怪”等。
  不同于小说演播的“绘声绘色”,完全凭借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夜读类节目的人物对话更注重“写意化”。写意,对于表现人物来说就是写“心”,单纯地压低捏尖声音摹拟人物音容笑貌,只能给人做作之感[ 3 ]。播读时,可将人物的感情色彩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来体现,点到即可。
  2.4.2 停连灵活化
  对于夜读类节目稿件的停连也应该遵循:标点符号是参考、语法关系是基础、情感表达是根本的原则。不仅要从“看”的角度出发,还要从“播”和“听”的角度来考虑。在哪里停顿,哪里连接,要根据稿件上下文内容和情感表达需要来决定,这是掌握停连运用的根本。夜读类节目有声语言“停连灵活化”表现为追求“自如感”。即在播读时强调贴近日常生活语言的停连规律,语言流畅,表意完整。打破刻板的“见逗即停”,使得表达更为自如连贯,语意清晰。
  如《有没有人爱你,医院最清楚》一文中的第一句话:“从小到大~我对医院都有一种恐惧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去医院的次数也不算少,//时间长了才发现,医院/充斥着人生百味,上演着各种故事。”如果直接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则会显得语句支离破碎,语流缺乏连贯性,可以将其停连重新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前提条件“我”对医院的恐惧,第二三层之前的停顿暗含转折关系,而“医院”之后的停顿则属于强调性停连,与文章标题相呼应,揭示文章主体。

3 微信夜读类节目话语样态分析的启发


  综合夜读类节目内在节目语境和外在声音表现手段,讲解式与谈话式相互融合的话语样式,兼具通俗灵动与消闲自在的话语格调,是该类节目播读者应有的话语样态。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播读者还需提高声音的塑造和把控能力。
  3.1 优质表达提升传播效果
  优质的有声语言是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元素,除语音规范、音色优美等基本要求之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应成为播读者关注的重点。在创作有声读物过程中,应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命状态与情感。优质的有声语言对听众理解文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用户黏性和粉丝效应,进而提升传播效果;反之则会破坏节目整体形象造成听众流失。
  3.2 丰富转换提升传播质量
  除了外在的声音形式,内在情感的转换更是提升传播质量的关键。内容决定情感,爱恨悲喜或情感杂糅,文本的感情色彩通常是多样复杂的,播读者只有在表达前深入把握内容,抓住文本细微复杂的感情变化,才能避免平铺直叙和情感泛滥,将恰切的感情色彩融入声音“外壳”,准确及于受众。
  夜读类节目的播读应该摒弃所谓的“保险调”。一成不变的播读方式宛如一潭死水,使得作品丧失了应有的活力。播读者应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在明确作品基调的前提下,注重讲解式与谈话式话语样式的相互融合、通俗灵动与消闲自在格调间的转换,以此提升节目的传播质量。

4 结语


  随着有声读物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内容生产的断层,微信夜读类节目“同质化”趋向愈发明显,多个平台时常陷入推送内容相同的窘境。提高对播读者声音“质”的要求,也成为了各平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声音层面而言,播读者只有在坚持正确创作道路的基础上,融合讲解式与谈话式的话语样式、通俗灵动与消闲自在的话语格调,将优质的表达和丰富灵动的转换融入有声语言创作当中,才能树立独特的声音形象,提升节目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43-147.
  [2]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35-242.
  [3]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95-299.
其他文献
“我亲爱的弟弟,这由不得你。”对面青年男子唇边的獠牙微微露出来,“等到家族中的长老们不耐烦的时候,下一次来的就不是我了。”  汐文路过小区的花坛边时,被一群小男生吸引了过去。他们兴奋地围在一起,人群中有什么奇怪的声音发出来。  “吱……”微弱的叫声在暮色中显得很凄惨。  汐文探头过去,咦?一只小小的黑色蝙蝠?翅膀扑扇着,好像受了伤,抽搐着蜷缩起来。  一个男孩子拿树枝戳戳它的小肚子,“吱”地一声轻
期刊
于她,如梅壮丽、高傲,那是一种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天性。因为习惯了明媚,便是不敢轻易凋零。  “青青,帮帮我。”  二姐的眼睛像蓄满了水一样,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  她被那个声音攥得紧紧的,轻轻地摇着头,泪水就这么化开了。转身跑出房门的时候她望了二姐一眼,那一眼,像陷进了沼泽一般深不见底又动弹不得。  那个时候慕容青在想,二姐明明知道她是不敢的,她与她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绝对不敢做出忤逆母亲的事。她明
期刊
摘 要 依托于大数据驱动,以可视化叙事呈现关键信息的数据新闻是全媒体时代的产物。但目前国内数据新闻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新闻本位偏离、可视化形式单一、议程设置狭隘等问题。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研判,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将国内部分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发布的数据新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数据新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传播困境。研究发现,丰富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形式并增强新闻交互,使数据新闻契
期刊
摘 要 2015年起,“5G”逐渐走向公众视野,以5G为话题的大量“10万+”阅读量的文章在微信平台病毒式传播,助推“5G”从以科技为主的单领域话题转化为社会公共话题,形成“全社会都在讨论5G”的特殊文化现象。本研究以36篇“10万+”5G文章为案例分析“5G破圈”现象,认为:话语主体呈现出个体差异性与目的同一性的特征;话语主题均具正面倾向,内容上话语壁垒的打破促发5G公共话语的建构;话语策略使用
期刊
摘 要 耦合性研究为政务微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着力点,找到竞争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并厘清两者的耦合关系,为节点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群整体的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和二次分配程序(QAP)方法,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微博竞争力的时空差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关中平原
期刊
摘 要 竖屏新闻生产中,主播人格化叙事与叙事内容、媒介效果呈正相关。当叙事主体的人格化叙事特征发挥作用时,用户的“本体互动”就产生了意义,成为后现代叙事的主要叙事主体,用户与新媒体环境中主流叙事的“互动”,成为竖屏叙事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 新闻生产;竖屏叙事;人格化叙事;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101-03  随着5G与数
期刊
摘 要 选取中外各20所大学图书馆社交媒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与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从粉丝量和推文量以及用户互动率等基本情况、社交媒体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调查显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设社交媒体个数少,用户的互动率低,其中微博粉丝数量却较高于推特。但国外大学图书馆能够在不同社交媒体上吸引不同粉丝群体,同时在应用社交媒体时善于根据读者需求和事态发展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形式的原创信
期刊
摘 要 海报作为疫情防控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将图像、文字多种模态相结合,成为多模态话语表达形式之一。据此对多模态话语下的抗疫宣传海报进行分析,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多模态话语给抗疫海报的宣传带来的好处以及达成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多模态;抗疫宣传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098-03
期刊
姑且就是这样,拖拖拉拉到最后,一口气将这个故事告一段落了。  仔细说来,这篇不成器的作品,居然是我好好完结的第一个长篇。其他只要是开过的坑,无论是原创还是同人,都太监中或永远太监掉了……我到底是多没有毅力啊扶额。  因此,能最终收掉这个故事,真的要感谢一直没有放弃我的责编们(跪倒)。  实际上,我到现在也并不确定这个故事是否应该就此完结。  因为本来就是单元剧的形式,在《迷宫》的最后,柳雾星兄妹相
期刊
摘 要 当代社会是一个由技术所引领的社会,海德格尔将它描述为“形而上学长期遗忘存在过程的最终完成”。文章结合海德格尔的论述,反思我们当今由手机为媒介,由抖音、朋友圈、微博所引领的时代。在“挑战”这种去蔽模式的支配下,人的生活显得被动与不知所措,由此产生的焦虑在我们现今显得更为明显。不会有一个海德格尔所描述的无中生有的神突然出来拯救我们的世界,能拯救人的,或许只能是自律。  关键词 海德格尔;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