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足的问题:一是教师只照本宣科讲课,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二是不给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不能靠自己去读懂课文的线索和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述学生较难记得牢。三是不用启发式教学,多给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提高,学生会养成死记硬背的现象。四是不设计一些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提问艺术,学生就不能学会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重难点。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中运用“读”、“思”、“问”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如何理解、认识“读”、“思”、“问”
“读”:一是选取教材内容让全班同学读书。朗朗的书声有助于课堂气氛和学生精力的集中。二是分小组读。有时可用评比的方式,哪组读得好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三是学生个人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胆量。四是学生的默读,有助于学生在“静”中找出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内容和线索。
“思”:是在学生读书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教师满堂灌、全面包办的现象。
“问”:是在学生“读”、“思”的基础上,一种是教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决问题。教师提问的艺术有为了记好知识点、解决课文问题进行的“直问”;有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曲问”;还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假设性的问等等。
二、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读”、“思”、“问”
“读”、“思”、“问”在教学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本人在教学中较常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学得比较活,教师教得比较轻松。如在讲初一历史第一册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由第一组同学读“北京人”的史料,第二组同学读“山顶洞人”的史料。读后让学生思考。由第三组同学提出问题给第四组同学回答,第四组同学提出问题给第三组同学回答。
如:“北京人有什么特征?”“懂得什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这是一种由学生读书,自己找问题,提问题,分组进行的方法。
在讲“秦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学生通过思考,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分别回答一至二个问题。如:哪些是和?哪些是战?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要战?在讲到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历史时,教者提问学生:“书中说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你能在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史实说明其影响吗?”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回答,看哪组答得多。
学生兴趣起来了,在认真思考。很快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同学都积极回答。有的说《西游记》,有的和尚,有的说寺院、宝塔,有的说惠州元妙观,有的说少林功夫等等。最后教者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对一些不对的说法加以纠正。学生懂得了影响的真实性。这是一种通过读书、思考、提问,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方法。在讲“秦汉文化”一课时,讲到“秦兵马俑”一目,采用全班朗读的方法,读后老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给学生回答:①兵马俑属于哪一门艺术?②兵马俑是用什么做成的?③兵俑和马俑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④兵马俑有什么历史价值?这是一种学生朗读,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以上事例是通过学生“读”、“思”后的一种“直问”的提问艺术。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思考和启发的问,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较常采用,学生对问题也较易理解回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一种“曲问”的艺术方式。在讲初二历史第三册第 2课中的有关“清兵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问题。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提问再读书分析。问:“郑成功及其子孙长期占据台湾与清朝对抗好不好?”“郑成功的后代投降归顺清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讲正文。
这样的“曲问”,起到的作用有:一是提出悬念,以更好地引入正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现状的能力。三是联系了当今大陆与台湾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实际。郑成功的子孙归顺清朝,实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台湾当局想搞台湾“独立”,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四是使学生懂得清朝设立台湾府的重要作用。
在“读”、“思”、“问”的教学过程中,“思”与“问”尤为重要。学生有去思考问题才能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又会使学生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思”与“问”是前提,答是结果。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样的教法,认真的思考、灵活且有艺术性的提问,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当前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外的一种教研教改的较好手段之一。
这种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重要知识点,培养了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和个人的荣誉感。真正起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任初中教学以来,自己在实践中感觉良好,学生很欢迎。自己把它作为教研方案在科组推行实施,老师们在探索中体会到切实可行。当前,中国教学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许多不适于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会被新的浪潮所淘汰。所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河北省博野县程委中学)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中运用“读”、“思”、“问”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如何理解、认识“读”、“思”、“问”
“读”:一是选取教材内容让全班同学读书。朗朗的书声有助于课堂气氛和学生精力的集中。二是分小组读。有时可用评比的方式,哪组读得好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和团结精神。三是学生个人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胆量。四是学生的默读,有助于学生在“静”中找出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内容和线索。
“思”:是在学生读书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教师满堂灌、全面包办的现象。
“问”:是在学生“读”、“思”的基础上,一种是教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一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决问题。教师提问的艺术有为了记好知识点、解决课文问题进行的“直问”;有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曲问”;还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假设性的问等等。
二、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读”、“思”、“问”
“读”、“思”、“问”在教学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本人在教学中较常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学得比较活,教师教得比较轻松。如在讲初一历史第一册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由第一组同学读“北京人”的史料,第二组同学读“山顶洞人”的史料。读后让学生思考。由第三组同学提出问题给第四组同学回答,第四组同学提出问题给第三组同学回答。
如:“北京人有什么特征?”“懂得什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这是一种由学生读书,自己找问题,提问题,分组进行的方法。
在讲“秦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后,学生通过思考,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分别回答一至二个问题。如:哪些是和?哪些是战?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要战?在讲到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历史时,教者提问学生:“书中说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你能在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史实说明其影响吗?”教者要求每组同学回答,看哪组答得多。
学生兴趣起来了,在认真思考。很快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同学都积极回答。有的说《西游记》,有的和尚,有的说寺院、宝塔,有的说惠州元妙观,有的说少林功夫等等。最后教者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对一些不对的说法加以纠正。学生懂得了影响的真实性。这是一种通过读书、思考、提问,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方法。在讲“秦汉文化”一课时,讲到“秦兵马俑”一目,采用全班朗读的方法,读后老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给学生回答:①兵马俑属于哪一门艺术?②兵马俑是用什么做成的?③兵俑和马俑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④兵马俑有什么历史价值?这是一种学生朗读,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以上事例是通过学生“读”、“思”后的一种“直问”的提问艺术。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思考和启发的问,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在教学中较常采用,学生对问题也较易理解回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一种“曲问”的艺术方式。在讲初二历史第三册第 2课中的有关“清兵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问题。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提问再读书分析。问:“郑成功及其子孙长期占据台湾与清朝对抗好不好?”“郑成功的后代投降归顺清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讲正文。
这样的“曲问”,起到的作用有:一是提出悬念,以更好地引入正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现状的能力。三是联系了当今大陆与台湾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实际。郑成功的子孙归顺清朝,实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台湾当局想搞台湾“独立”,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四是使学生懂得清朝设立台湾府的重要作用。
在“读”、“思”、“问”的教学过程中,“思”与“问”尤为重要。学生有去思考问题才能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又会使学生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思”与“问”是前提,答是结果。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样的教法,认真的思考、灵活且有艺术性的提问,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当前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外的一种教研教改的较好手段之一。
这种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重要知识点,培养了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和个人的荣誉感。真正起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任初中教学以来,自己在实践中感觉良好,学生很欢迎。自己把它作为教研方案在科组推行实施,老师们在探索中体会到切实可行。当前,中国教学改革浪潮一浪高于一浪,许多不适于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会被新的浪潮所淘汰。所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河北省博野县程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