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瀚星空,神秘莫测。当人类抬头凝视繁星点点的夜空,种种疑惑不禁萦绕脑海:那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的是什么?它有多大?离我多远?在遥远的对面,是否也有一个生灵在遥望星空?正是人类这种对神秘未知的求索本能,使天文学紧随人类文明之始而诞生。遨游宇宙、探索太空成为人类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景。
广阔深邃的宇宙有无数等待人类去探索的奥秘。科学家通俗地将天文和天体物理的研究归纳为“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黑”指黑洞,“三起源”则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天体的(包括恒星、星系等)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的起源。显然,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石碑上镌刻着象征智慧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不仅对其持续生存、地外空间拓展、保护地球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探索和揭示生命(包括人类自身和地外生命)的起源及其进化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为人类揭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篇章。随后,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航天活动领域。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当前,人类已经渡过了深空探测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级阶段迈进。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航天大国和组织相继制定了20年甚至更长远的深空探测规划。这些规划表明,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仍将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点和热点,但内涵和深度较前期将有明显的提升。
我国太空探索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自1956年创建以来,我国航天科技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目前,我国太空活动特别关注三个领域,即太空太阳能、月球和小行星采矿以及建立本国的空间站。由于未来的能源需求,我国将推进月球和小行星探索计划。同时,预期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从发展进入深空能力——至2018/2020年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巡视以及我国首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联合探测,到探索资源利用能力——至2030年前后实现全月面到达、原位资源开发利用、火星及小行星取样返回,再到拓展深远空间能力——至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或基地并具有太阳系任意天体可到达可探索能力。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为了人类这方最后的“净土”,世界理应走和平开发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展深空探测,进入更深、更远、更广阔的太阳系和宇宙空间,将成为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求长久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和太空政治不同,我国的太空战略不是单纯为了寻求声望和地位,而是一种长远构想,即探索太空以利用月球、小行星的资源,并确立永久性的太空存在。本期“中国的太空战略”专题策划邀請专家学人,从空间天文的未来展望,到深空探测、哈勃参量等科研前沿,再到太空探索对大国复兴的战略意义等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广阔深邃的宇宙有无数等待人类去探索的奥秘。科学家通俗地将天文和天体物理的研究归纳为“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黑”指黑洞,“三起源”则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天体的(包括恒星、星系等)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的起源。显然,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石碑上镌刻着象征智慧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不仅对其持续生存、地外空间拓展、保护地球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探索和揭示生命(包括人类自身和地外生命)的起源及其进化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为人类揭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篇章。随后,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航天活动领域。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当前,人类已经渡过了深空探测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级阶段迈进。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航天大国和组织相继制定了20年甚至更长远的深空探测规划。这些规划表明,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仍将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点和热点,但内涵和深度较前期将有明显的提升。
我国太空探索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自1956年创建以来,我国航天科技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目前,我国太空活动特别关注三个领域,即太空太阳能、月球和小行星采矿以及建立本国的空间站。由于未来的能源需求,我国将推进月球和小行星探索计划。同时,预期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从发展进入深空能力——至2018/2020年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着陆巡视以及我国首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联合探测,到探索资源利用能力——至2030年前后实现全月面到达、原位资源开发利用、火星及小行星取样返回,再到拓展深远空间能力——至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或基地并具有太阳系任意天体可到达可探索能力。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为了人类这方最后的“净土”,世界理应走和平开发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展深空探测,进入更深、更远、更广阔的太阳系和宇宙空间,将成为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求长久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和太空政治不同,我国的太空战略不是单纯为了寻求声望和地位,而是一种长远构想,即探索太空以利用月球、小行星的资源,并确立永久性的太空存在。本期“中国的太空战略”专题策划邀請专家学人,从空间天文的未来展望,到深空探测、哈勃参量等科研前沿,再到太空探索对大国复兴的战略意义等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