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中国圈子”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入要实现身份认同的转换
  陈福平:厦门大学副教授
  我觉得“抱团”现象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看:首先,有助于适应当地的环境。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很多社会学研究表明,几乎多数的移民群体初期适应一个新的社会环境,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先前的留学生可以为新来者提供很多适应环境的信息和帮助,比如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这些都是留学生的“资本”,能够在一个陌生环境的初期减少很多压力。其次,有助于在心理上获得支持和认同。语言和文化障碍可能是许多留学生初期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外加离开了在国内时的亲朋同学圈子,孤独感可能是许多留学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相对而言,同为一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比较小,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心理慰藉和认同,这是“圈子”存在的很重要原因。
  从不利的方面看。首先,长期而言,“圈子”存在或许不能帮助留学生真正融入学校的学习环境。融入是一个深层的概念,实际就是将“我是留学生”的身份认同逐渐转变为“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的认知。如果留学生只跟自己国家的学生交往,对语言学习的快速进步不利,同时对理解当地的文化也不利。其次,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种学习,如果只与本国留学生交往,这就会对将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打算留在国外工作的同学来说,将来的职业环境以外国人居多,你也必须学会与更多的人社交。
  出国学习要勇于跨出小圈子
  金冉:启德教育集团市场推广总监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留学生社交“圈子化”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也都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这是不可避免也无法回避的一种由跨文化适应而引发的普遍现象,无法单纯地用利弊来评价这种现象。
  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形成社交圈子,可以为准留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及时的当地信息,可以帮助他们为出国留学做好充分准备,也可以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当地的留学生活,给予学习、生活上的经验以供参考。除此之外,中国学生的社交圈,还能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比如邀请外国同学一起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起聚餐等。
  然而,如果中国留学生进入中国圈子是希望借此逃避与外国同学之间因为语言、文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不能否认,部分中国留学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心态,这样不仅浪费了在国外体验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机会,也无法真正提高外语能力、学到知识以实现留学的真正目的。
  所以,还是建议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交“圈子化”现象,不回避,不沉溺。出国后要勇于跨出圈子,和其他国家的同学多接触多交流,了解更多国家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培养国际化的视野,才能不虚此行。
  未融于当地文化是种浪费
  科勒:现在深圳教书,曾在美国高中任教
  我认为如果中国留学生去国外留学,却只和本国学生在一起玩是很遗憾的。留学花费颇高,又跨过那么远的距离到异国他乡求学,如果没有了解或者因不适应新环境而不想融入新文化,这是一种浪费。
  在我看来,把一个中国学生置于留学目的国的环境中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鼓励中国学生融入当地的文化,同时和学校其他国家的学生多交朋友。
  多角度看社交“圈子化”利弊
  素福:心理学者
  在我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圈子化”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现象利弊都有。
  从心理层面来说,是有好处的。人在一个陌生环境下是没有控制感的,出国后如果和自己国家的人在一起,心理安全感和身份认同感都会比较多,让人更舒服。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存在,欧美国家在中国的留学生也存在这种现象。
  另外,国外很多地方,留学生组织会为本国留学生提供一些服务,比如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便利。同胞的关照,让他们更乐于“抱团取暖”。
  “圈子化”也存在弊端。我通过观察认为,留学生虽然生活在国外,但是圈子里的他们处在中国文化之下。而留学目的在于学习国外文化、技术,圈子化的生活方式会使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圈子”有优势
  马克:启德教育澳洲部主管
  出国学子水平不同,适应好的大多能与外籍学生打成一片。适应稍弱的多以中国学生做朋友,这样在学业和沟通上就不会存在障碍,同时也能协助学生在学业上的提升。“圈子化”现象严重说不上,但也是普遍的,毕竟中国学生圈子有很多优势。
  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现象是利是弊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在学校里,完全局限于中国留学生圈子,对学业提升没有很大帮助。但在工作上,在国外,通过圈子里的朋友推荐就非常有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海外圈子,然后每个中国学生又能连在一起,这样一个传一个,自己的海外圈子就越来越大,同时中国学生优质圈子对就业对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
  “圈子”利弊不能一言以蔽之
  林亭亭:在爱尔兰攻读互动数字传媒的中国留学生
  我所就读的学校,并没有发现中国留学生“圈子化”现象有多严重。我身边的中国学生都既有中国朋友也有外国朋友,不会以国籍作为选择朋友的依据。
  即使有“圈子化”的现象,也不能一言以蔽之是利还是弊。这是一个个体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作出的社交选择,每个人情况不同,每个人所想要的也不一样。谈论是利还是弊,必须基于一套预先设定的对于利与弊的标准。但每一个个体对于什么对其有利什么对其有弊会有不同的看法。只能说一个个体作出“圈子化”生存的选择,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而这种原因又不一定具有共性。
  华人圈子解孤独
  茜茜里娅:曾在剑桥大学留学
  大家的社交圈里国外朋友比例基本都会超过半数,比如会选择当地人做室友,会经常参加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毕竟大家选择出国念书大都抱着深入体验异国文化的期待,所以对结交本土朋友会有极大热情。就我周围的留学生而言,“抱团”现象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不过,华人圈子也是留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初来乍到者,大家都会自发地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生活。元老级别的留学生还会把新人介绍给当地的外国朋友社交圈。华人圈子可以充当“家人”的角色,圈中人也能共享各类资源、信息。
  融入并非同化
  姚思航:在西班牙留学
  初到西班牙,当地人习惯讲加泰罗尼亚语,语言障碍导致沟通困难。但是后来通过接触会讲英语的西班牙人,慢慢融入了他们的圈子。跟当地学生的交往令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当地文化,而他们执着追求梦想的勇气,内心深处对道德法律的捍卫,也让我感触良多。
  我所追求的融入,是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加入本土生活圈,并被当地人接纳。但融入并不意味着同化,可以尝试和体验,但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改变迎合融入。我觉得应该保持民族自豪感,不卑不亢,积极分享中华文化,外国朋友也会因此对你及你的国家肃然起敬。同时,也该尊重当地文化,对其文化精髓给予赞美。
其他文献
提到“环保”,很多人把它定位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其实,环保渗透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在国外,环保“无孔不入”,甚至到了旅游领域。在一些国家,环保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的日常行为。  我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韩国旅游部门特别提出了“低碳出行”、“环保景区”的口号。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和令人赞叹的是韩国人的环保意识。山口处,平坦公路
期刊
汽车沿着90号公路从死海西岸的犹地亚沙漠穿过,车窗外满目所及都是灰白色的岩石和沙砾。漫无边际的黄沙大漠让人倍感困顿、无精打采。  在访问以色列之前,曾经耳闻以色列有温馨、和谐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基布兹。很小的时候,就倾慕这个国家,那里有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的共产主义的社区——以色列的基布兹,那里实行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临近中午,举目望去,远远看到了死海的尽头,死海附近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期刊
据统计,2014年有将近30万留学人员回国发展。《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有51%的留学人员表示会选择回国就业,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表明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待或海剩。然而,在海归就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海归人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在企业具体的用人过程中,也会体现为相应的劣势。 出国留学并不等于成功就
期刊
Adam Szigeti是匈牙利国家高等教育事务秘书处首席政策顾问,他告诉中国学生,现在匈牙利政府有一个面向中国人奖学金计划——匈牙利奖学金计划,成功申请的留学生将获得学费完全豁免、助学金、住宿津贴和医疗保险  匈牙利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水平卓越,迄今为止匈牙利为世界培养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匈牙利第一所学校成立于公元998年至今依然存在,第一所大学佩奇大学成立于1367年,现在位列欧洲第七。匈牙
期刊
玻璃岛米哈诺  作为威尼斯之行的第一站,水晶玻璃岛——米哈诺(Murano)用它五彩斑斓的怀抱,首先迎接了我们。这里是欧洲极负盛名的玻璃工业中心,被誉为“威尼斯的玻璃之岛”,所生产的玻璃制品即为“慕拉诺玻璃”,以优美繁复的古典装饰风格、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据说15-16世纪,威尼斯的贵族和有钱人,为了逃避都市的繁忙找到一个可以度过安静时光的岛屿。而被关在这个岛上的工匠们制作的玻璃工
期刊
西方国家消费水平较高,对一般学生而言经济压力较大,那么有哪些开源节流的方式呢?  申请政府奖学金  国外的奖学金项目名目繁多,资助力度较大,大凡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奖学金项目,有的甚至可学费全免。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国内学生来说,如能获得奖学金,留学费用的大头部分就有了着落。  英国政府海外研究生奖学金: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由英国政府拨款,申请对象为已在英国院校注册的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课程的学生。  美国大
期刊
董功,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学硕士。曾先后工作于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 Inc.、理查德·迈耶设计事务所、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多次受邀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演讲,并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2008年,董功主持设计的一座“绿房子”售楼处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2015年5月,由他主持设计
期刊
在国内学生远赴英国留学的浪潮中,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商科类专业,尤其是金融专业,这是因为商科是英国最有口碑的专业类别,也是英国专业中涉及范围最广的院系类别。所以,留学英国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下面的几所学校哦!  最受争议的英国商学院: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  1996年,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在5000名身着黑色长袍的牛津教授们的反对声中成立。随后,一座由名师设计,独具艺术风格的商学院大楼在牛津大学中心区
期刊
1.Suzanna,在墨西哥留学的英国学生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于过圣诞节的人,在12月到来之前我都不会惦记着这个节日,也不会早早就着手开始买圣诞饰品和礼物。但到临近圣诞时,我对于能在电视机前,和家里人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烤蛋糕和蛋奶酒,还是充满期待。对于圣诞,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穿俏皮又厚重的衣服出门,又或者有了充足的理由可以懒洋洋地躺在被窝里看肥皂剧。但是在处于热带的墨西哥过圣诞则显得有
期刊
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是海外华人永恒的话题。其实所谓进入外国人圈子,这“进入”二字便有不同的理解。酒肉朋友不分肤色国界到处都有,可若是想要交一帮推心置腹的国际友人,则是另一回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身份(价)对等,往往是中国人衡量“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的两个参考纬度,前者侧重内部精神世界的交流,后者从外部物质标准上进行评估。与其他海外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朋友圈更偏爱“自己人”。  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