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4;18)和myc基因重排双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t(14;18)、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以及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的二次打击淋巴瘤(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t(14;18)和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c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及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106例DLBCL患者中,t(14;18)阳性27例(25.5%),myc基因重排阳性13例(12.3%),DHL 7例。t(14;18)与myc基因重排相关(P=0.019)。7例DHL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2~84岁,2例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分,4例为4分,1例为5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3分;4例患者发病时累及骨髓,合并白血病。7例DHL患者的生存时间为0.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IPI评分、免疫分型、bcl-2蛋白表达、myc蛋白表达、myc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bcl-2蛋白表达、myc蛋白表达、myc基因重排以及免疫分型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其中myc基因重排的预测意义最强(OR=4.337,P<0.001)。

结论

DHL的发病率较低,其诊断主要根据基因检测,t(14;18)与myc基因重排可能协同导致其发病;DHL具有明显的侵袭性,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收缩压和(或)体重指数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第1次体检)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分别于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2010年7至2011年10月以及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对上述人群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将研究对象按基线体重指数和收缩压水平分别进行分组,即体重指数≤24 kg/m2、2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5年7月期间,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NLR与单纯冠状动脉扩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相关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
期刊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兔川崎病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日本大耳幼兔耳缘静脉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2.5 ml/kg,共2次,间隔2周),建立川崎病模型。将24只日本大耳幼兔分为4组:对照组(不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共6只);建模后1 d组(建立川崎病模型后第1天处死,共6只);建模
期刊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西京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5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3.5±11.7)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例,Ⅳ级6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8±8.2)%,二尖瓣反流量为12.0 (10.0,15.0)ml。首选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途径在二尖瓣瓣周漏处置入封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对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为B期的110例丙肝相关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血清GGT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50 U/L,41例)和高GGT组(GGT≥50 U/L,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