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合唱课中进行有效教学是音乐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合唱的顺利进行,而这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前准备 合唱课
一、前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学习准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课堂学习准备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心理的准备,主要包括学习前学习心态的调整,对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励,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心理预期准备等;②认知准备,主要指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在认知方面做的准备,它包括直接和间接认知准备两种类型。认知准备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内容,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并以此为契入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音乐课教学中,合唱是比齐唱艺术性更强、技术性更难、层次更高的音乐活动形式。无论课上或课外,都应当积极采用和充分发挥其效应。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分声部时练得好好的,一到合声部时就像突然遭到了电磁波干扰,节奏、音准全跑光。究其原因,固然跟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教师的排练方法有关,但也与教师在正式排练前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充分有关,而这却是合唱课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在正式排练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进行正式排练前通过理论学习、资料传阅,以及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合唱。这可以称作直接认知准备,这类准备工作老师们一般都会去做。但还有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准备和间接认知准备。在直接认知准备之后,还不宜急于开始排练,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使学生建立一种合唱的意识与感觉,做好心理准备。
二、教学案例
合唱活动课中对各种技巧的掌握很重要,利用科学的理论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环节大有裨益。下面就以实例说明在正式的合唱课前进行准备的有效方法。
首先,在黑板上列好两个词组,一个是“祖国祖国我爱你”,另一个是“祖国我爱你”。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第一个词组,另一组慢两个字读第二个词组,再用节奏代替词组来练习,使学生建立声部间节奏的对位与统一感。
其次,让学生在刚才的词组上即兴谱曲,然后让两组学生去唱,其他的学生听,感受音程的和谐与否,使他们形成一种边唱边听的意识。同时又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也正是活动课的宗旨:不单是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更让学生懂得表现美、创造美。
接着,在黑板上写三小节两声部的简短旋律,如下:
1=C3/45 5 - —3 - 1— 3 - -—3 - -—3 - 5 —3 - 1— 1 - -—1 - -—先不让学生唱,而是把“1”“3”“5”三个音符分别变成三个形体动作“坐着”、“起身半蹲”、“站直”,在延长音时做膝部小颤。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学生的兴趣顿起。通过身体位置的变化,将抽象的音高形象具体化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然后,把学生分成前后三组,第一组表演第一声部,第二组表演第二声部,第三组击掌拍3拍子的节拍,三组同时进行。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情绪既紧张又兴奋,这个练习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部间的起伏呼应,节奏、音准都掌握得很好。最后,让学生们去掉动作后再唱上面的旋律,节奏、音准依然准确。
课后的教学反馈和评价表明,这堂课非常生动地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合唱,找到了合唱的感觉,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练习里,自己置身其中就像是一个流动的音符,很有质感;三组同学同时进行时,注意力非常集中,饶有兴致,演唱时能感到一种层次美。有学生还谈到,当最后不做动作来演唱时,不由自主地边唱边想刚才做的形体动作,能够很好地把握音准。
三、总结和补充
合唱的训练虽然和唱歌一样需要严格地进行基本乐科的训练,但比唱歌课的要求更高,否则便无法在多声部进行中坚持自己的声部,而不受其他声部的干扰。本文例举的合唱课前有效准备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练习只是用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强合唱意识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排练合唱的具体措施,不能生搬硬套。由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来灵活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同时音乐也是思维的源泉,音乐审美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还必须按照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授课形式有别于其他知识性、学术性的课程,它有着更多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能力,充分用各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窖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前准备 合唱课
一、前言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学习准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课堂学习准备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心理的准备,主要包括学习前学习心态的调整,对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励,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心理预期准备等;②认知准备,主要指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在认知方面做的准备,它包括直接和间接认知准备两种类型。认知准备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内容,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并以此为契入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音乐课教学中,合唱是比齐唱艺术性更强、技术性更难、层次更高的音乐活动形式。无论课上或课外,都应当积极采用和充分发挥其效应。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分声部时练得好好的,一到合声部时就像突然遭到了电磁波干扰,节奏、音准全跑光。究其原因,固然跟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教师的排练方法有关,但也与教师在正式排练前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充分有关,而这却是合唱课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在正式排练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进行正式排练前通过理论学习、资料传阅,以及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合唱。这可以称作直接认知准备,这类准备工作老师们一般都会去做。但还有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准备和间接认知准备。在直接认知准备之后,还不宜急于开始排练,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使学生建立一种合唱的意识与感觉,做好心理准备。
二、教学案例
合唱活动课中对各种技巧的掌握很重要,利用科学的理论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环节大有裨益。下面就以实例说明在正式的合唱课前进行准备的有效方法。
首先,在黑板上列好两个词组,一个是“祖国祖国我爱你”,另一个是“祖国我爱你”。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第一个词组,另一组慢两个字读第二个词组,再用节奏代替词组来练习,使学生建立声部间节奏的对位与统一感。
其次,让学生在刚才的词组上即兴谱曲,然后让两组学生去唱,其他的学生听,感受音程的和谐与否,使他们形成一种边唱边听的意识。同时又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也正是活动课的宗旨:不单是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更让学生懂得表现美、创造美。
接着,在黑板上写三小节两声部的简短旋律,如下:
1=C3/45 5 - —3 - 1— 3 - -—3 - -—3 - 5 —3 - 1— 1 - -—1 - -—先不让学生唱,而是把“1”“3”“5”三个音符分别变成三个形体动作“坐着”、“起身半蹲”、“站直”,在延长音时做膝部小颤。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学生的兴趣顿起。通过身体位置的变化,将抽象的音高形象具体化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然后,把学生分成前后三组,第一组表演第一声部,第二组表演第二声部,第三组击掌拍3拍子的节拍,三组同时进行。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情绪既紧张又兴奋,这个练习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声部间的起伏呼应,节奏、音准都掌握得很好。最后,让学生们去掉动作后再唱上面的旋律,节奏、音准依然准确。
课后的教学反馈和评价表明,这堂课非常生动地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合唱,找到了合唱的感觉,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练习里,自己置身其中就像是一个流动的音符,很有质感;三组同学同时进行时,注意力非常集中,饶有兴致,演唱时能感到一种层次美。有学生还谈到,当最后不做动作来演唱时,不由自主地边唱边想刚才做的形体动作,能够很好地把握音准。
三、总结和补充
合唱的训练虽然和唱歌一样需要严格地进行基本乐科的训练,但比唱歌课的要求更高,否则便无法在多声部进行中坚持自己的声部,而不受其他声部的干扰。本文例举的合唱课前有效准备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练习只是用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强合唱意识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排练合唱的具体措施,不能生搬硬套。由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来灵活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同时音乐也是思维的源泉,音乐审美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还必须按照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授课形式有别于其他知识性、学术性的课程,它有着更多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能力,充分用各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窖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