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的阅读课被“标准答案”所主宰,学生的思维和主体性严重缺席。因此,倡导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与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
个性化阅读能够引导小学生真正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并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个性化阅读,实现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并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应该利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个性化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字,增加基本词汇量,并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价值观
个性化阅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各种行为,偏激的价值观也会导致学生各种行为的偏差。在阅读中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拓展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练习,支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朗读的环节,朗读课外读物中的内容,例如各种英雄故事或者是英雄人物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
个性化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思维,达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小学生正处于比较小的年龄阶段,生活经验较少,思維能力比较薄弱,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建立比较灵活深刻的思维模式。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解的知识就广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充分。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积累的好方法,可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2.从阅读的积累落实。建议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积累语文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但这种阅读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阅读课上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为了追求热闹、翻新,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去揣摩语言魅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和差异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由教师主宰着课堂,即教师以教学重难点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引进预设的活动中,并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结论。这种课堂虽然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教师应当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仅表现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他们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会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喜欢桂林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学生喜欢“漓江的水”,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你准备怎么领略漓江水的特点呢?”这样的提问和引导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课文,能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学生是个性化阅读的主体,教师是个性化阅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所以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等。小学生的自制力有限,没有教师、家长或者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养成这些习惯,调查数据也显示有这些良好习惯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丰富情感体验。此外,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外,还要让他们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他们个性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阅读体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俊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4(2):239.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9):24.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
个性化阅读能够引导小学生真正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并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个性化阅读,实现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并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应该利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个性化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字,增加基本词汇量,并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价值观
个性化阅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各种行为,偏激的价值观也会导致学生各种行为的偏差。在阅读中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拓展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该多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练习,支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朗读的环节,朗读课外读物中的内容,例如各种英雄故事或者是英雄人物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
个性化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思维,达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小学生正处于比较小的年龄阶段,生活经验较少,思維能力比较薄弱,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建立比较灵活深刻的思维模式。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解的知识就广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充分。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积累的好方法,可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2.从阅读的积累落实。建议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积累语文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但这种阅读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阅读课上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为了追求热闹、翻新,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去揣摩语言魅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和差异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由教师主宰着课堂,即教师以教学重难点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生引进预设的活动中,并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结论。这种课堂虽然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教师应当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不仅表现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他们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会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喜欢桂林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学生喜欢“漓江的水”,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你准备怎么领略漓江水的特点呢?”这样的提问和引导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课文,能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学生是个性化阅读的主体,教师是个性化阅读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所以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等。小学生的自制力有限,没有教师、家长或者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养成这些习惯,调查数据也显示有这些良好习惯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丰富情感体验。此外,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外,还要让他们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他们个性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阅读体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俊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4(2):239.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9):24.